中山墓青铜器群铸造工艺研究
2019-09-10王妍
王妍
【摘要】青铜器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且随着其发展,已经历经夏、商、周、春秋几个朝代,且在之后的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在当下青铜器的进步和发展中,不同时代的青铜器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工艺技术,以此其当下也有着不同的种类和纹饰风格。因此在当下的工作中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不同时代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和技术,因此本人针对中山墓青铜器群的铸造工艺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希望能为以后的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中山墓;青铜器;铸造工艺;研究
引言
青铜器主要是在我国原始社会的末端开始发展的,且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由不同时代、不同制造者的风格喜好产生了不同的形状和制造工艺。在当下的生活中人们总是会为青铜器独特的造型和构思巧妙的青铜器所惊叹。由于青铜器发展的年代不论是制造工艺还是技术都存在一定的限制,因此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有的青铜器铸造工艺。
1块范法
块范法是在商周时代发展的最为快速的铸造工艺,也是在当下的青铜器铸造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青铜器铸造工艺。就以铸造的容器为例子,在制造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制造出固定的模具,这里的模具也可以称为母范。在制作好母范以后,需要将容器中的大小和外表的纹饰进行修整。在进行修整的过程中需要将其上边的泥土进行分割,待泥土成块且从容器上脱落以后,也就形成了容器表面的形状,在这项工作结束以后还需要对其中间的空隙进行修整和改进,做好内外范的套合,中间的空隙也就是当下的模型的腔体,这就决定了容器的厚度。在这各项工作都结束以后就要将融化的铜业注入内外范的空隙之中,等到铜液完全冷却以后,容器也就制作出来了。以下是本人针对其具体的过程进行的研究。
1.1制模
制模指的是模型制造的过程。容器的制造过程与模型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原型既可以自行选择,也可以直接自己进行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也可以直接将青铜器容器作为模型。当然,在进行制作的过程汇总要选择什么种类的模型主要是根据其制造的实际情况以及成本的问题来决定的。当下的制造过程中一般都是用简单的刀进行削制,且制作的模型既既可以木质或者竹,也可以用动物的骨头或者用石头进行雕刻。但是在容器的制造过程中如果遇到体积比较大的容器,那么就可以用陶土进行制作,因为陶土的成本比较低,且在制作的过程中的质量也比较轻,这样更利于制造者的制造。
1.2制范
制范不是一个单纯的名字,而是一个工艺的过程,其主要是指内范和外范的过程。内范和外范在制作的过程中也是需要有泥土,一般主要是用泥土和砂土。因为外范对于其粘稠程度的要求比较高吗,因此一般會使用泥土,而对于内范的要求是需要其质地更加坚硬,保证浇筑的质量,因此一般会采用砂土。当然在制造的过程中不光是需要有泥土和砂土,而是在进行制造的过程还需要有草木屑等物质,以此保证其泥土的透气性。在制备泥土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加上水就可以了,而是要进行适当的碾压、晾晒和分筛,以此保证沙土和泥土的质量。在制造内范和外范的过程中,是需要有较强的技术能力的,在其进行制造的过程中一般都需要有非常复杂和严格的制造工艺,因为内范和外范的质量直接决定了青铜器的精美程度。
但是与外范相比,内范的要求相对就要低一点。内范的制作方法主要是有两种,一种是在制作好外范以后对其表面进行适当的削减,以达到内范的要求;二是可以直接制作出空心的模型,然后将其富强中脱出内模,然后将拖出的内模与底座连接在一起,最后再将外模与其套在一起,当然这种方法主要是用来制作一些大型的青铜器。
1.3浇筑
浇筑是在将内范和外范烤制好了以后再对其进行预热,一般需要预热到400-500摄氏度,在预热好了以后将其埋在沙坑之中,防止因为青铜器突然崩裂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各项准备工作都完成以后再将铜液倒入其中,倒入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一定要等到其注满的时候停止,速度一定要快,且要平,待铜液完全凝固冷却以后就可以脱去外模取出铜器了。
1.4修整
修整的过程指的是在除去内范和外范以后再对其细节进行修整,一般需要进行锤击、锯挫和打磨,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青铜器表面的范痕、毛刺以及飞边除去,只有青铜器的各个方面和细节都完全没有问题才算是一件青铜器制造完成。
2火蜡法
火蜡法指的是将比较容易融化的蜂蜡、动物油脂等材料融化,制作成铸造青铜器的模型,在进行铸造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在其表面上用细泥浆浇筑成一层精微细致的泥壳,然后在其表面上图上一层耐火材料等待其成型,在成型以后再将其铜液注入其中,当铜液完全凝固冷却以后,再脱去外部的泥壳,这样就可以得到相对静谧光滑的容器。在我国的隋唐至明清时期用的最多的就是火蜡法,在其制造的过程中一般会在青铜器的表面上留下数量不一、大小不同的砂眼,这主要是因为其材质和铸造方法的问题,如果铜液灌注不到某个地方,那么就会形成砂眼。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数千年的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中国的青铜器铸造方法有了很大的进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青铜器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中山墓的年代比较近,也就是说其铸造的技艺已经基本成熟,在以后工作中也要不断完善铸造工艺,为中国青铜器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卫阳丽.新干大洋洲出土青铜器研究[D].山西大学,2015.
[2]袁丽.淮河流域东周青铜器来源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
[3]陈泰敏.江川铜器工艺(一)[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6,32(11):封2-封3.
[4]马云.青铜器的修复与保护方法解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1):94-95.
[5]董子俊,翟慧萍,杨相宏,张亚炜.初探青铜器的补铸与套铸工艺[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08):32-35.
[6]杜娟.古代青铜器保护中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9,26(03):87-88.
[7]何学琳. 三峡地区巴人青铜器的发现与初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
[8]张煜珧,张天恩.石鼓山青铜器铭文铸作工艺初识[J].考古与文物,2018(06):64-69.
[9]韩子文,张阿维.青铜器造型艺术在产品设计的应用研究[J].西部皮革,2018,40(17):53.
[10]万红,熊博文,芦刚.论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鉴赏[J].铸造技术,2018,39(08):1700-1704+1708.
[11].青铜器是怎么造出来的[J].青海党的生活,2018(0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