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换个视角看幼教:理性让学前教育回归本原

2019-09-10朱慧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保教课程体系特色

朱慧

编者按:李传英,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研员、学前教育学博士,副研究员,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重庆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硕士生导师。主持若干项重庆市重点课题。出版专著6部,主编、参编多部高校学前教育教材,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基本原理、学前教育课程与教学、游戏与课程,教师专业发展、家庭教育等。

记者:从个人的学习与成长经历看,您对“学前教育”这一专业领域的观察视角是什么样的?

李传英:我大学学的是英语专业,毕业后在中学从事英语教学工作。成为一名母亲后,我对“学前教育”这个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考入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深造,先后获得学前教育硕士和博士学位。2009年至2010年期间,有幸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教育学院学习,其间跟随美国知名教授及其团队在各种类型的学前教育中心和幼儿园深入调研学习,通过参观、观摩、交流、访谈、课堂录像等活动,发现园长(校长)、老师、保育员、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及家长,都表现出十分理性的日常言行,幼儿各方面的学习如数学、读写、逻辑推理等都在有体系地进行着。十年光阴倏忽而过,但这些画面无时不在我头脑中浮现,我时时也在反思我们自己的幼儿教育,那又是怎样的画面和景象?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就没有差距感,不得不承认,中美学前教育的差别是巨大的。

也许正是因为自己是从非“学前教育”专业领域跨入“学前教育”专业领域,所以我的视角总是会跳出专业领域来看这个领域存在的种种现象,并以一种更加理性与科学的态度去分析这个领域存在的问题,努力寻求务实的解决办法。

学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育阶段,需要很强的专业性,有许多需要研究的问题。我坚持认为,只有当学前教育回归科学与理性,才能坚守教育的初心。幼儿等不起教师的成长,假如幼儿园老师过于青涩,或者能力过于薄弱,或者完全不称职,或者只知道给孩子的三年教育不是“玩玩而已”,就是压抑的“小学化”,那么这对孩子而言就十分不幸,会直接影响一个孩子生命的起点。这就更需要教师们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不断在研究及从事学前教育的道路上增强理性,提高保教质量,同时也提升自身素养。

记者:那站在您的视角,谈谈对中国学前教育领域现状的看法,以及在当前这个教育现状的大背景下,您所在的重庆市,在学前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李传英: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选择学前教育作为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家顶层设计也为学前教育的发展规划制定了蓝图,提出了科学的教育教学观,通过专家们的解读和各类培训活动的开展,教师们已逐渐领悟并清晰化。然而在实践中,要将这些理念转化为行动和习惯,并不容易。尤其是在当前学前教育功利化现象屡见不鲜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反思:从理念走向行动,幼儿教师必须储备哪些知识?获得哪些能力?在幼儿园课程实施和一日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又该如何真正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如果遇到有些领导在指挥上偏离方向,例如,在常规督导或年检过程中,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指导有偏差,误解“小学化”和“游戏化”,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千扰其教育思想,打乱其教学进程,改变其育人环境。科学的理念与现实的困扰相互抵消,学前教育仍在原地。我国各省市的学前教育领域在纠正“小学化”和践行“游戏化”过程中存在失衡的现状。

从我所在的重庆市来看,据2016年底统计数据,重庆市幼儿园约7500余所,其中独立建制幼儿园5200余所,幼教点约2300个(主要是小学附设幼儿园和村幼儿园)。2019年公办园、民办园又增加了近200所,目前整个重庆幼儿园已达7700多所。我们教科院曾使用自编的“重庆市幼儿园保教工作现状调查问卷”,在重庆市部分区县,分层随机抽取近百所幼儿园,对影响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因素进行调研。调查证实,幼儿园教师队伍专业性普遍堪优、保教内容与保教方法张力不够,“两极”化现象严重。对此,我们拿出了一系列完整而有效的改进方法与措施,在帮助幼儿园提升整体保教质量的同时,也不断为教师创造更加开放的学习平台,让教师认识到新常态下的学前教育更应回归教育本质、回归幼儿本身。

“去小学化不是什么都不教”

记者:您刚刚提到部分幼儿园存在保教内容与方法“两极”化的现象。谈谈“两极”化现象下幼儿园所面临的困惑,以及未来的出路。

李传英:学前教育原本是促进幼儿个体生命全方位成长的奠基阶段,但现实的学前教育却要么是“超前教育”,在内容上愈来愈简化为传授知识,方法上成人化、小学化,目标上趋于功利;要么是“不前教育”,即“纯玩耍式”“纯娱乐性”“怕孩子负担重而影响身心健康”,内容和形式“全游戲化”,而必备的知识、该有的经验、良好的德行和学习品质、各种能力的获得缺失了。这些都不能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生命的全方位成长。

在实际调研中,通过与园长、教师交谈和实地听课评课,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教师们对幼儿文字、数字等知识学习十分敏感,这种敏感性既体现在“不敢在公众场合对孩子进行有关识字和运算方面能力的培养”,也体现在“不能打开视野创造性地使用多种策略对幼儿进行前识字、前书写及数学加减”,宁愿给孩子们在环境中呈现各种变体汉字甚至文字的演变史,也不愿意在墙上或其他环境中公开呈现简单汉字的环境,例如,种植区植物叫什么名称,没有汉字符号与植物的对应关系。在防止和纠正“小学化”背景下,幼儿园“知识教育”被全部封杀,“知识赤字”现象全国普遍,保教内容文化知识与文化品性严重不足,家长不满意,老师也不适应,虽然嘴上唱着“游戏”调子,但对幼儿园保教内容的文化品性和价值取向都存在困惑。

我在幼儿园视导工作中经常看到、听到这样的情况:幼儿园环境里只要出现汉字、拼音,就会有“小学化”的嫌疑。我不禁深思,幼儿如果对文字、数字、拼音字母感兴趣,在各种游戏中快乐感知、学习、操作这些符号,难道不可以吗?难道有汉字、拼音、数学等符号就一定是“小学化”吗?我相信专业人士不会这样绝对。我曾做过一个“幼小衔接一拼音如何衔接”的课题,在幼儿园里跟踪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也是目睹了孩子们在各种游戏中感知拼音字母,比如,在户外体育游戏中搭建“i”形状的跑道,在音乐游戏中体验拼音宝宝“er是宝宝“e”和宝宝“r”并肩合作带来的“耳朵之歌”,在区角建构游戏中搭建“m”和“n”的城门和城墙……这些游戏带给孩子更多的体验,拓展孩子的视野,当他们以后正规学习拼音的时候,这些相关经验就会被提取出来,建立起相关联系。

早期阅读是学前教育必不可少的课程,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与小学语文(特别是低年级识字、阅读、书写)教学活动有着密切联系,对幼儿今后的独立阅读和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去小学化”,不是让幼儿什么知识都不学、教师什么知识都不教,而是要根据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在游戏中让幼儿快乐学习,而不是被迫枯燥地学习,这才是“去小学化”的真正含义。

随着幼儿园“去小学化”治理的推进,各地纷纷发文专项治理幼儿园提前教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目的是禁止幼儿园进行知识技能性强化训练,改变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兴趣的教育方式,这非常正确。与此同时,高校幼教专家、幼教教研员和园长也要深度理解政策方向,做好有关引领工作,让教师和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有一个正确、科学的认知,避免教育教学实践发生偏离。

“区域性课程体系同样需要顶层设计”

记者:那么,什么样的课程体系才是既符合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又符合本区域教育教学特点的?园长或教师可以依据什么样的具体目标去建构自己幼儿园的教育特色?

李传英:目前我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本地区课程,从顶层设计到落地执行,帮助幼儿园在课程建设中实现自我思考与自我建构。这里的“顶层设计”,是指在教育部关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大前提下的,建立符合本地教育特点的一种课程体系设计。每个幼儿园需要建立的课程体系包括课程背景分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以此为导向的教科研等,这个体系有助于幼儿园明确目标定位、系统梳理办园理念、厘清发展思路、找准课程建设的创新点和突破点,从而构建本土化、园本化的课程特色。当然,课程体系的建构需要科学定义、重新定位,需要符合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我们在设计这套课程体系的过程中,也会对目前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去小学化”“课程游戏化”等歧解進行明确的引导与修正。我们教研员要做的,就是帮助幼儿园建构完整的课程体系,形成一定的课程文化,尤其是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方面,怎样让教师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并将转化的结果一步步落实到孩子的学习与发展上。在我们的指导下,园长们不再感到迷茫,也不会完全照搬国外的教育理念或国内其他名园的教学经验,他们会结合自己园的特点,根据本区域的地理特征、人文环境、家长的教育背景等,建构属于自己的园本课程。而这样的园本课程,也是比较符合本地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的。

记者:现在许多幼儿园对外宣传中都会强调自己的“特色”,谈谈您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李传英:幼儿园办出特色、形成品牌是每个幼儿园的战略发展目标。我们提倡的幼儿园特色建设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不能失掉幼儿园的“本色”,在这个基本前提下才能谈发展特色。一所幼儿园打造“特色化”的前提,是其“本色化”的幼儿教学工作已经落实到位并日趋成熟,在充分领悟教育部《纲要》《指南》的基础上,逐渐融入本地化教育特点及本园教学特色而形成的一整套园本课程。如果对具备共性特征的幼儿基础教学还没夯实、对课程纲要的理解存在偏差、对环创的文化内涵还没有方向,却通过一个个根本无法构成教学体系的“小课”,比如足球特色、民俗特色、英语特色等等,碎片化地制造所谓的个性化特色园,是非常牵强的。例如,幼儿园基本的保育教育工作都还不规范,就去打造所谓的特色,这样的“特色”可能只是满足了幼儿园的宣传需要,只是噱头,没有实际的意义。这是将个性割裂于共性之上,不仅违背了《指南》精神,也违背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规律。

猜你喜欢

保教课程体系特色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荷兰0~4岁婴幼儿保教质量评估和提升项目及启示
幼儿园半日保教工作细则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浅谈幼儿园保教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