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支持策略

2019-09-10陆月仙

锦绣·中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小班幼儿科学探究兴趣

陆月仙

摘 要: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取知识与经验的重要途径,在实现幼儿园培养目标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小班幼儿刚进园不久,好奇、好动、好探究,但观察探究能力很大程度上受自身水平的限制,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幼儿与物的互动、与人的交流,关注幼儿科学探索活动中的需要,支持幼儿探索经验的获得,用有效的教育策略实现幼兒的发展,让幼儿在趣味探索中求真,在生活教育中启智。

关键词:小班幼儿;科学探究;兴趣

小班幼儿在科学探究学习中经常会出现以下特点:

1.知识经验贫乏,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好奇持续时间短。2.思维直观形象,观察、理解能力处于较低水平,经常仅关注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无法注意到事物深层的、内在的联系。3.操作能力较差,且喜欢重复做一件事,收集材料的能力弱。4.依赖性强,在面临困惑的时候,往往会很快丧失信心。针对小班幼儿的探究学习特点,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更有必要在科学教育中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策略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科学探究氛围,利用充足的材料引发幼儿主动探究科学的欲望,运用游戏化情景,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尝试与同伴合作交流,让幼儿与科学做朋友。

一、创设随机的教育环境,培养幼儿乐于探索科学的兴趣

自然环境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天生就对身边的自然环境产生好奇,他们什么都想去试一试,什么都想去看一看,什么都想去动一动,喋喋不休地提出很多“为什么”。正如著名的教育家杜威说:“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幼儿与生俱来的特点。”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是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一切现实事物都感兴趣,常常用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并通过直接的经验来认知事物。在教学活动我更多地采用了以周围熟悉的生活环境、常见事件进行随机观察随机教育。例如科学活动《春雨沙沙》单凭教师讲解提供下雨的声音或图片是不能引起幼儿学习兴趣,于是在江南烟雨的三月天,我带领孩子们穿上雨衣和雨鞋,和春雨来个亲密接触:倾听雨滴的声音,体验雨滴落在身上的感受,看看雨滴落到小花上是什么样子的?雨水到哪儿去了呢?……让幼儿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感受雨天带来的乐趣,从中了解了有关雨的知识,培养了乐于观察、乐于参与、乐于发现的科学品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充满兴趣去科学探究,使幼儿在快乐的活动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随机教育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既要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能对幼儿产生过高的要求,教师担任的角色是活动的参与者并创设平等、自由、和谐的活动氛围。科学探究采用随机教育符合小班幼儿情感需要,随时随地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多观察、多提问、多动脑激发幼儿乐于探究科学的兴趣。

二、提供生动有趣的操作材料,培养幼儿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欲望

小班幼儿一般比较好奇一些外在形象有趣、颜色鲜艳的材料,这些材料能够激发幼儿对事物的探索,同时也是认识周围事物和环境的一个载体,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原有的能力水平和发展的需求,为幼儿提供生动有趣的材料,通过直接动手操作实现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坚持按照从简到杂、易到难、浅到深的操作过程给予幼儿展示。

小班科学活动《打开来,尝一尝》,在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有包装食品,有袋装的饼干、盒装的薯片、瓶装的糖果、灌装的牛奶等,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尝试,通过操作、交流、再操作,幼儿学会了正确打开包装的方法,获得新的经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材料的多样性起到了提高幼儿探索的兴趣,调动了操作积极性。

材料的投放和变换能唤起幼儿独立探究的内在动力,教师要尊重幼儿,倾听他们的意见,共同动手操作,并发现问题以及寻找答案。在共同操作过程中,教师和幼儿进行心灵情感交流,以及发生智慧碰撞,对于培养幼儿主动、积极以及自发进行科学活动的探究有着促进作用。

三、运用游戏化情景,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培养他们观察、探究与思考的兴趣要远远比让他们掌握了什么科学概念更为重要。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小班幼儿爱玩、爱游戏的特点,以游戏作为小班科学活动的重要途径和载体,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情境和氛围中进行感知、探究,从而培养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发展幼儿的科学感知、表达和思维能力。

小班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短,他们的情感往往受情境影响,对活动有很强的情绪性。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科学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神奇有趣的特点。发挥科学的魅力,巧妙地组织科学教育活动,尽可能增加其童趣性、以真正引起小班幼儿的共鸣,唤起小班幼儿参与的欲望。如使用“魔术法”,这种方法能很快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学习主动性。在科学活动《有趣的魔术瓶》,我出示魔术瓶:“小朋友想不想看老师变魔术”,在孩子们确认是装有水的普通矿泉水瓶时,我一边念魔语:“呼啦呼啦变”,一边摇动瓶子,奇迹出现了,瓶子中的水宝宝变颜色了,幼儿十分惊讶,兴趣油然而生。这时,再告诉幼儿:“这个小魔术很简单,每个小朋友都会变,不信你们自己试试”。孩子们都跃跃欲试,在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推动下,认真操作,积极尝试,同时在老师的提示下,交换瓶盖,再次摇动瓶子,孩子们发现瓶子中的水宝宝又变成了另外一种颜色,在探索中感知了: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就变成另外一种颜色了。整个活动都以“变魔术”来展开,在愉悦的游戏情境中,培养了幼儿的探究精神。

总之,小班幼儿的科学学习活动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随时发生的。作为教师,应该观察和捕捉幼儿身边所发生的有科学价值和教育意义的科学活动,并及时给予回应、帮助、解决,发挥其科学教育价值,激发小班幼儿学科学、爱科学、玩科学的积极性,支持幼儿探索经验的获得,用有效的教育策略实现幼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2]何丽梅.《小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指导》[J].新教育,2016(07)。

[3]赖娟华.《浅谈激发小班幼儿科学探究兴趣的策略一一以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视角》[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05)。

猜你喜欢

小班幼儿科学探究兴趣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