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记者站的相关建设分析

2019-09-10张晓燕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记者站建设管理新媒体

张晓燕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传统记者站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与影响,记者站要想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变化,就要坚定行业准则、加大利用新媒体技术、紧跟新时代的创新发展,从而完成自我创新与自我融合。本文重点论述新媒体时代下记者站建设的方法与研究。

关键词:新媒体;记者站;建设管理;分析

当报刊出版社的新闻工作要求在当地设立一个机构,对其登记地以外的地区进行相关的新闻采访及组稿等活动时,我们就将这个机构称之为记者站。由于受到网络媒体的巨大冲击,传统媒体面临着转型危机,而记者站为了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变化,需要应对一系列新的挑战,而这时就需要记者站对转型之路进行探索。

一、坚定行业三个准则

我们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坚持做好让党和人民都信任的媒体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

首先,树立好正确的大局意识、政治意识以及责任意识,贯彻以正面宣传为主、相互团结鼓劲支持的方针,坚持正确的舆论走向,坚定地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服务,支持新时代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的建设,为中国大局服务。主流媒体记者最主要的是树立并培养正确的大局观念。记者站在当地报道的对象十分广泛,涉及到了党政群工团体以及工农商学兵等,这时可报道的选择权就交由记者手上,所以,这更加督促驻站记者要时常锤炼自身的大局意识。不仅要在采访时展现出个人优势,还要时刻思考如何深入党的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大局观,同时将驻地展现的新成果及新技术转化为新的生产力,做到真正地为党为人民服务。

其次,为了确保新闻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在从事新闻活动时要坚持全面、客观、真实和公正的工作准则。在获得信息的同時,驻站记者要仔细核对信息的来源,防止虚假不实报道的发生;在工作时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社会,在最大限度地使报道贴近实际的同时,也要不断创新报道的文风和内容,增强报道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称职的记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不仅是新时代媒体工作者的职业态度,更是不可磨灭的工作使命。所以,记者站要使新闻真正地服务大众,就要融入当地群众,深入基层,用群众的言语和其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创作出与群众生活更加密切、更令人喜爱的新闻作品。

二、加大利用新媒体技术的力度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对传统媒体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同时它也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与支持。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的竞争也不再仅仅是简单的老旧争斗,而是二者融合的重要趋势。在这场变革下,传统媒体并不会就此消失,它只会在与新媒体的发展融合中再次得到创新。在此情况下,记者站要学会融入新媒体、把握新媒体并且应用新媒体,利用新媒体技术更好地进行新闻工作,在利用新媒体的优势的同时也要学会积极地适应新的时代形式,做好其本职工作,顺利完成新媒体时代记者站的转变。

三、紧跟新时代创新发展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争抢新闻信息的情况越发激烈,这时难免有些记者站会感到力不从心。而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记者站人员的知识落伍、观念老化造成的。记者站现有的记者年龄逐渐老化,行动迟缓且观念老旧,常年坚守在驻地,导致他们与外界的交流过少、信息匮乏,从而跟不上大数据时代的步伐。为了解决记者站人员不足的根本问题,各报刊出版单位应当加强对记者的进修和培训工作,促使现有记者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更新落后观念,紧跟新时代步伐创新发展未来。

四、结语

针对新媒体时代记者站的相关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传统记者站的转变是必然,新旧融合是记者站未来发展的趋势,传统的记者站不会消亡,所以记者站的工作人员要完成自身的升级与转型,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坚持正确工作取向,严格坚持行业的工作准则。现有的记者站工作者要时常汲取新知识,学习新技能,更新思想观念,紧跟新媒体时代发展的步伐。在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下,记者站要适应新的形式,与新媒体相融合,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完成自身的转型,以此带动我国媒体行业的发展创新。

猜你喜欢

记者站建设管理新媒体
筑高校学生温馨之巢
市政设施建设管理探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禁止记者站私自开展批评报道
《中国教育报》江西记者站连年被评为全国先进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