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践出发,浅谈记者践行“四力”的必要性
2019-09-10张万德
张万德
摘要: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传播格局深刻变革,进一步提升宣传思想工作水平、锤炼队伍本领能力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本文从记者的角度浅谈践行“四力”的必要性,以期增强本领能力,更好地承担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记者:“四力”:必要件
一、记者践行“四力”的过程与思考
“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四力”。目前,新疆新闻界也都在全面践行“脚力、脑力、眼力、笔力”。
笔者是新疆日报社记者,今年有幸先后参与了“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蹲点式采访”“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行进式采访”;这两次采访,一次是让记者静下心来、耐住性子,驻扎在一个地方,深入挖掘当地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另一次是让记者脑子转起来、脚跑起来,以一个地区为主,全面、重点挖掘该地区各县市70年来的巨大变化和成就。
说实话,这对于在城市采访且有十几年工作经验的老记者来说,突然接到蹲在一个村子采访15天,重点是民族团结的这样一个任务,第一反应就认为一个村子有啥新闻,可实际情况怎样呢?
2019年4月9日,我们抵达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阿克苏地区库车县齐满镇甬库团结村。正值棉花播種季,我们在地里见到了正在操作拖拉机播种棉花的村民张泽成。他家的地里除了他和他妻子外,另外还有一男一女两名维吾尔族同胞——他的好朋友和小学同学,都是他请来帮忙的,目的是一起种完他的,然后再开拖拉机帮他们种。通过采访得知,这两名维吾尔族同胞也是他多年帮助的对象,他为他们出钱、出力,帮助他们摆脱困境。
在甬库团结村蹲点采访的15天里,我们采写和发布了买买提·阿皮孜搬新家、甬库村一碗拉面救活民族同胞的故事、甬库村的5任村书记等20余条新闻作品,让这个藏在沙漠边,各民族亲如一家的甬库团结村一下子展现在了大众的眼前,一下子成了“明星村”。有记者精辟地总结:这个村的民族团结就像“空气”一样,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无声无息,但又处处都能感受到团结和谐的温馨氛围。15天的蹲点采访,很多记者都在感叹:原来这里有这么多新闻,我们其实只采访了一小部分,有机会我们还会再来!
二、记者践行“四力”的必要性
通过这次采访,让我深刻体会了践行“四力”的必要性:
第一论“脚力”。如果没有走到这个村庄,我们也无从了解到有这样+让人感动的村庄。如果没有持续不断地走访,也无从了解到一个个鲜活的民族团结故事。如果不走到田间地头,也无从了解村民们互相之间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和生动事例。如果没有走到村民的家里,就无法深入了解这个村的历史、变化和各民族之间团结的历史。
第二论“脑力”。蹲点采访民族团结任务,当接到这个看起来很空泛的选题时,我们就赶紧开动了大脑,首先要知道这个村在哪里?有没有关于这个村的信息?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我们开始策划,就是让当地百姓用老照片讲故事,再现当年的场景。通过VLOG的形式展现村容村貌,让受众真实感受这里的民族团结氛围、各族群众的精神面貌、幸福生活。
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行进式采访”走博州的采访中,要充分地展现一个州70年来的变化,就必须开动脑力。我们采访团队瞄准了当地的“口岸经济”和各县市不同的“旅游+”特色两个主要的点,先后走访了当地的几个县市,冒着酷热,沿着生态正在逐步转好的艾比湖实地环湖探访,最终完成了一组独具特色的新闻稿件,完美地体现了当地的过去和现在的变化对比。
事实证明:在这两次的采访中,通过“脑力”工作,确实完成了很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第三论“眼力”。在这两次实践性的大型采访活动中,像“空气”一样自然的民族团结,村民说我们平时都是这样一起干活,一起互相帮忙。这就完全要靠记者的眼睛来观察找细节,找出体现团结的每+感人的细节,靠记者从交谈中挖掘线索,到实地靠眼力发现新闻点。
第四论“笔力”。这两次大型的采访活动,报社从上到下都特别重视,要求要采取尽可能多的形式来展现。我们最终通过文字、组图、视频、手绘长图、VLOG、直播等形式,完美地完成了这两次采访。我认为,这些新的表现形式就是新时代、融媒体时代的一次践行,是传统的靠纸、笔和镜头体现“笔力”的一次提高,让曾经略显呆板的新闻变得鲜活,变得更容易让更多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