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地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2019-09-10唐小龙
唐小龙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人们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地提高,关注儿童个体生命意识的发展、培养儿童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综合型人才成为了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尊重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基于生命教育的角度培养儿童良好的心理素养,实现教育的内在价值。下面,我将对此展开一番具体的探讨。
关键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教学都存在着明显的漏洞。应试教育观念使得教师、学校与家长忽视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教学一味地追求高分、高效,忽视了孩子在课堂上的兴趣需求,导致儿童对学习失去的兴趣,性格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扭曲,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警示。在新的教育改革过程中,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对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儿童形成正确独立的人格品质,帮助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一、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直接经验性原则。对于人类来讲,在丰富的感知之上更容易接受事物、理解事物。因此,在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要重视让儿童在生活中、在活动中、在接触社会与自然中学习,促使儿童将良好的心理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形成自身的直接经验,从而真正地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自愿性原则。教师要尊重儿童作为个体的独立性,决不能强制性地让儿童接受某一观念,搞形式主义,应该使用儿童乐于接受的方式,让儿童自愿地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发展性原则。教师开展的心理健康教学内容与形式要考虑到儿童的发展需求,选择的内容要与当前社会所需求的人才规格相匹配,与时俱进,着眼于未来,培养儿童长久发展的能力。
二、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1.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对儿童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相应的学科知识,向儿童传达正确的心理观念,让儿童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形成对生命、对世界的正确态度,落实心理教育。教师要时刻保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在课堂上与儿童进行平等的对话,随时关注儿童在课堂上的心理状态,选择合适的内容激发儿童向往美好生活的本能。
教师在课堂上要重视激发儿童学习的自信心,使用综合性的评价关注儿童学习的整个过程,让儿童感受到知识学习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教师要主动地与儿童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了解儿童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为他们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面对儿童在教学中犯下的错误,教师要以包容的心态深入了解儿童,引导儿童主动克服困难,积极改正;教师要积极调和班上儿童的情绪,引导儿童之间友好相处,在合作学习与探索中培养儿童良好的团体意识,使儿童能够更好地与人交往。只有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才能真正地发挥教学的价值,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長。
2.游戏活动
游戏是儿童生命发展的本能需求,始终贯穿着儿童的生活,关乎着儿童身心能否健康、人格是否健全、精神能否饱满。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儿童在课堂上的学习,还要关注儿童在课下的游戏活动,引导儿童进行健康的游戏,让儿童在课堂之外掌握与人相处的正确方法,并产生积极向上的人生心态,能够与自然和社会和谐相处,从而更全面地落实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要积极组织儿童进行游戏。比如,组织儿童在课下学习传统体育游戏,丰富儿童的课下生活,让儿童在传统体育游戏的接触中养成良好的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的良好心理;又比如,可以组织儿童展开一些带有竞争色彩的游戏比赛,激发儿童良好的竞争意识,让儿童能够逐渐形成强大的心理素养,在未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面对社会带来的挑战。
3.生活活动
心理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是围绕着儿童与自我、儿童与他人、儿童与社会展开的,为了使儿童养成正确的生命意识、环境意识和一定的自理、安全、卫生意识,我们有必要结合儿童的实际生活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加强与儿童家长之间的联系,同家长一起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方面,教师要从儿童的行为习惯上入手,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制定科学合理的活动方案,让儿童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儿童独立自主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组织儿童开展社会参与活动,比如组织儿童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打扫街道卫生、整理社区图书室等,在儿童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增强儿童的责任感,在潜移默化中使儿童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技巧,等等,从而使生活活动真正起到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
本文针对如何正确地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展开了一番探讨。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不仅要重视儿童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还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解决儿童心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发挥教育的综合价值,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艳艳. 儿童与权利:理论建构与反思[D].山东大学,2014.
[2]刘智成. 儿童游戏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