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组织滴虫病诊断与防治
2019-09-10杨战江
摘要:鸡组织滴虫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急性接触性原虫病,又被称为黑头病或传染性盲肠炎,家禽感染该种原虫的概率很高。鸡养殖密度增加的同时,每年夏秋季节鸡组织滴虫病的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常南于传播速度快、发病急、防控不及时,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该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断和防治过程。
关键词:鸡组织滴虫病;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05.067
0引言
鸡组织滴虫病的致病原是组织滴虫,它是一种个体很小的原虫,该种原虫的寄生形式主要有2种:一种是寄生在细胞内,虫体呈圆形或卵圆形,不存在鞭毛;另一种主要寄生在盲肠的内容物中,虫体呈阿米巴状,具有一根鞭毛,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鞭毛运动。鸡组织滴虫病对10-15日龄的雏鸡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致死率也最高,成年鸡感染该种疾病后,主要表现为产蛋率下降、临床症状不明显。该种疾病传播流行具有典型的季节性,常发生于每年夏秋季节,该时期外界湿度较大、温度较高,很容易为组织滴虫传播流行提供条件,养殖场一旦发生该种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造成严重的死亡率,给养殖户带来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严重的还会影响一个地区鸡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发病经过
某养殖场于2017年4月23日新引进1日龄蛋雏鸡5000只,在新修建的养殖场内养殖,养殖户对菌群进行妥善的疫苗免疫接种,雏鸡生长到63日龄后,出现个别精神萎靡不振、采食量下降、被毛杂乱的患病鸡,初期由于病情传播速度较慢,并没有引起养殖户重视,发病2-3d后,病情快速传播蔓延,1周后,患病鸡数量显著增多,并出现零星死亡现象,病情严重后,养殖户才将患病鸡单独隔离养殖,并进行鸡舍清理和卫生消毒,但病情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随即将病情上报当地兽医站,兽医接到报告后赶往养殖场,进行严格的调查,发现该养殖场饲养密度较大,卫生环境不良,虽然对鸡群进行了疫苗免疫接种,但并没有制定严格的驱虫制度和措施。整个养殖场地势低洼,很容易积水。结合整体养殖情况和发病情况,兽医怀疑是某种寄生虫病感染,通过进行严格的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鸡组织滴虫病后立即制定了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和驱虫措施,很好地控制了病情,避免损失进一步加重。
2临床症状
該种疾病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不振,病情传播速度较为缓慢,发病2-3d后,病情快速传播蔓延,患病鸡表现为饮水欲下降,采食停止,羽毛杂乱,双翅下垂,喜欢扎堆取暖,身体蜷缩在一起,嗜睡,同时还会出现腹泻症状,排出淡黄色、深黄色的粥样稀便。部分急性型经过的患病鸡,排出的粪便中常夹杂很多血液。患病鸡出现临床症状1周后会排出干酪样粪便。发病中后期,由于血液循环障碍,皮肤和肢体末端出现发绀症状,呈现黑色或蓝紫色,头部黑色病变最为明显,因此该种疾病又被称为黑头病[1]。
3病理学变化
将濒临死亡的23只鸡处死后,发现病变主要集中在盲肠和肝脏组织。其他脏器器官肉眼观察未发现典型的病理学变化。盲肠病变多表现为单侧肿大,肿大为原来的2-3倍,个别病死鸡双侧盲肠肿大,用手触摸质地坚硬,将盲肠解剖后,发现肠壁表面出现很多出血溃疡病灶,严重的表现为溃疡与周围组织粘连。将肠壁剪开后,发现内部存在大量干酪样内容物,有的堵塞整个肠管,用消毒过的刀具将内容物剖开后,发现切面呈现同心网,中心呈现黑红色,外围呈淡黄色或灰白色,有的被坏死的肠壁组织所包裹。所有病死鸡表现为肝脏肿大,肝被膜表面存在大量出血点,在肝脏表面还会出现卵圆形的坏死病灶,坏死病灶中央向内凹陷,边缘向外隆起,颜色呈现淡黄色或淡绿色,个别鸡的肝脏表面坏死病灶相互融合,形成较大的坏死病灶,边缘呈现放射状。
4实验室诊断
根据发病经过、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可以对病情做出初步诊断,怀疑是鸡组织滴虫病,但要确诊,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实验室诊断。采取上述病死鸡肝脏组织和盲肠内容物,将其放入到经过30-40℃加热的生理盐水中,充分稀释,用玻璃棒蘸取稀释液滴加到载玻片上,制成滴片,低倍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大量做有规律钟摆动作的网彤或卵圆彤虫体存在,在虫体的一端存在鞭毛,鞭毛能够运动[2]。将盲肠黏膜刮取的黏液制成抹片,自然条件下干燥,使用甲醇固定,然后经姬姆萨染色剂染色处理,放置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被染成蓝色的虫体和大红色的胞核[3]。结合实验室诊断结果可以确诊为滴虫感染引起的鸡组织滴虫病。
5治疗
确诊后,应该选择针对性药物进行治疗,药物治疗前将鸡群进行分群处理,将症状较为严重的鸡立即宰杀,淘汰处理,选择使用灭滴灵,按照0.05%的剂量溶于饮用水中,连续使用7d,停药7d后再使用7d。临床症状较为严重的患病鸡按照0.1g/kg体重口服给药。同时,对未发病的鸡群进行全群预防,预防药物主要为中成药,选择使用青蒿、常山和苦参,将其煎成药液后,按照生药浓度0.5gmL的剂量添加到饮用水中,让鸡群自由饮水,连续使用1周,同时在饮用水中加入黄芪多糖,提高鸡群身体免疫力。在疫病流行期间,在使用中药进行药物预防的基础上,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重点补充维生素K,防止和减少盲肠出血,加速盲肠和肝脏组织恢复,促进肠道对铁元素的吸收,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6预防
鸡组织滴虫病传播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养殖场卫生条件不良,饲养密度较大,驱虫不合理。因此,在日常养殖中,应该重点做好饲养管理工作,采取必要措施,切实防范该种疾病再次发生,重点要做好养殖场卫生防范工作,确保鸡舍通风、干燥、整洁,尤其是在每年的夏秋季节,确保鸡舍内的有毒有害气体快速排出。当鸡舍内的温度较高、湿度较大时,组织滴虫的繁殖速度很快,此时更要做好环境卫生工作,控制好饲养密度,避免鸡群拥挤,向鸡群提供充足的饮用水,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在饮用水中添加氨基酸和电解多维,提高鸡群身体抵抗能力。夏秋季节做好环境卫生消毒工作也十分重要,养殖场内外部环境进出口,可以使用15%的生石灰乳消毒,鸡舍可以使用0.5%的百毒杀带鸡消毒,水槽和饲料槽要坚持每天使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消毒,每间隔3d将其放在阳光下暴晒2h。蛋鸡出栏后,应该对鸡舍进行严格的清扫,彻底消毒,并空闲1-2周才能进入下一批鸡。定期驱虫是预防该种疾病发生的有效措施。组织滴虫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异刺线虫,因此,做好该种寄生虫的驱虫消杀工作,能有效预防组织滴虫病的发生,常用的驱虫药物主要有丙硫咪唑、阿苯达唑,使用剂量通常控制在5-10mg/kg体重,将驱虫药物均匀拌混在饲料中,让鸡群自由采食。日常驱虫中,应该确保定期更换药物,不能连续多年使用同一种药物,避免寄生虫产生耐药性。
7结束语
鸡组织滴虫病是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寄生虫病,控制该种疾病的传播流行,首先应该驱杀成年鸡体内的异刺线虫,并强化鸡舍卫生管理,利用阳光直射的方法杀灭环境中的异刺线虫。同时,还要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群身体抵抗能力。
参考文献
[1]魏万娟.夏季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6(6):97-98.
[2]陈登峰.鸡组织滴虫病的综合防治[J].养殖与饲料,2018(10):91-92.
[3]翟放.蛋鸡组织滴虫病的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治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7(3):144.
作者简介:杨战江(1981-),男,大专,从事动物疾病诊断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