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皮蝇蛆病防治效果调查
2019-09-10张亚男
张亚男
摘要:牛皮蠅蛆病是高寒地区常发病,它是由皮蝇属幼虫寄生在牦牛的背部皮下组织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疾病,同时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牦牛一旦感染该种寄生虫,会严重影响牛的正常生长发育,使畜产品质量显著下降,严重的还会导致牦牛出现死亡。青海省海北州刚察县哈尔盖镇属于典型的放牧地区,该地区牦牛主要以放牧养殖为主,牦牛皮蝇蛆病的危害十分严重。为进一步掌握该地区牦牛皮蝇蛆病的流行现状和防治现状,对于2017年3、5月和2018年3、5月该乡镇牛皮蝇蛆病的流行情况和防治情况进行了严格调查。
关键词:牦牛皮蝇蛆病;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05.009
0引言
皮蝇蛆病是很多牛养殖主产区发生的体内寄生虫病,同时也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人畜共患病[1]。我闰现有牦牛1300多万头,数量占世界牦牛总数的90%以上,在青海省分布十分广泛,占据全国牦牛的37%以上。在青海各个地区,牦牛养殖依然依赖于天然草场放牧,并为高寒地带农牧民群众提供了奶、肉、毛、役力、燃料等生产和生活必需品,与当地农牧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更是高寒地带草地畜牧业的支柱。但在长期牦牛养殖中,南于该产业会受到外界多种应激因素影响,整体生产水平相对较低,牦牛皮蝇蛆病的危害相对较为严重。为进一步掌握青海省哈尔盖镇毛牛皮蝇蛆病的流行状况,连续2年对该地区牦牛的皮蝇蛆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了严格的药物防治,调查了防治效果,现将具体研究内容介绍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选取
近年,青海省哈尔盖镇不断对农牧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将发展草地畜牧业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紧密围绕畜牧业增产、农牧民群众增收为奋斗目标,对畜牧养殖结构大力调整,该地区畜牧养殖产业迎来了全新发展机遇。牦牛皮蝇蛆病的发生严重危害整个地区牦牛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切实掌握该地区牦牛皮蝇蛆病的流行现状和防治效果,分别于2017年和2018年调查了该镇的987头牦牛,就该乡镇的牦牛皮蝇蛆病感染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选择伊维菌素注射液(生产企业为吉林省益格丰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兽药字(2015)070141128,有效成分和含量分别为100mL、1g)进行预防性驱虫,注射量分别为0.01mL/kg体重。
1.2试验方法
分别在2016年10月和2017年10月,按照上述药物标准,对选择的987头牦牛进行药物驱虫,驱虫间隔2周后,再使用同等剂量的药物强化驱虫1次。驱虫结束后,分别于2017年3、5月和2018年3、5月,对该乡镇的987头牦牛的皮蝇蛆病患病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得出最终的防治效果。在调查时主要采用触摸法对牛进行确诊[2],检查牛背部皮下皮蝇幼虫寄生形成的瘤包和成熟3期的幼虫脱落造成的皮肤虫孔,计数统计。
2结果统计
2.12017-2018年牦牛皮蝇蛆病的感染情况
通过表1数据可知,分别在2016年10月和2017年10月对987头牦牛进行药物驱虫防治,对该群体牦牛皮蝇蛆病发病情况调查可以发现,2017-2018年整体的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但防治压力依然较大,在今后防控中需要强化重视。2016年10月对987头牦牛进行预防性驱虫后分别在2017年3月和5月对该批次牦牛进行检查,阳性率分别为12.46%和7.70%。2017年10月驱虫治疗后,于2018年3月和5月再次对该批次牦牛的患病情况进行检查,阳性率分别为9.93%和4.36%,2017年和2018年总的阳性率差异性显著,见表1。
2.22017-2018年不同年龄牦牛皮蝇蛆病感染情况
结合表2数据分析发现,在同一年幼龄牛的感染率显著高于成年牛,由此可以得出,皮蝇蛆病对幼龄牛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2017年和2018年幼龄牛皮蝇蛆病感染率分别为12.24%和8.23%,成年牛感染率分别为8.18%和6.18%。通过对987头牦牛连续2年防治,成年牛和幼龄牛的发病率都呈现下降趋势,但发病率依然居高不下,需要当地继续做好防治工作,尤其是要重视对幼龄牛的防治。见表2。
3讨论与结论
牦牛养殖产业在哈尔盖镇畜牧产业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在牦牛养殖中,由于受到传统防治密度、给药方法、群众防治主动性等多种因素影响,皮蝇蛆病一直是影响牦牛种群健康发展的主要体内寄生虫病,每年都呈现不同程度的流行和发展,严重影响牦牛的产奶、产肉以及幼龄牛的正常生长,常会导致牛出现严重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皮蝇蛆病在哈尔盖镇各个地区均有分布,感染率和感染强度较大。幼虫钻入牛皮肤后,会导致牛皮肤出现剧烈瘙痒,当幼虫在体表皮肤移动时,寄生部位会形成皮肤隆起和皮下蜂窝组织炎,导致皮肤穿孔,周围组织会流出十痼或半十痼的内容物,导致牛身体消瘦,被毛杂乱无光泽。调查结果显示,皮蝇危害主要分为成型期和幼虫期2个阶段。其中以幼虫期危害最为严重。第1个阶段的幼虫钻入健康牦牛皮肤后,幼虫在皮下和肌肉组织以及内脏中移动并逐步发育成第2期和第3期的幼虫,在牦牛体内寄生长达8个月[3],常会引起牛体表瘙痒,不安,疼痛,内脏组织神经损伤,进而引发炎症,甚至会导致牦牛瘫痪麻痹。整个生长中,幼虫体积会增大为原来的180多倍,严重消耗寄主的营养物质,幼虫从皮肤中钻出后,在牛的背部形成皮孔,影响牦牛牛皮价值。
通过对哈尔盖镇2017-2018年牦牛皮蝇蛆病防治效果调查可以发现,该地区牦牛阳性率虽然逐年呈现下降趋势,但阳性率仍然维持在7%左右,并且呈现3月发病率比5月发病率高的趋势,出现该种情况可能与地区的防治方式和养殖模式有很大关系。在今后防治中要进一步强化总结,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驱虫措施。结合本案数据还可以得出,毛牛皮蝇蛆病的发生常与牛的年龄有一定关系,随着牛日龄的下降造成的危害日趋增加。由于幼龄牛身体抵抗能力不强,很容易遭受到幼虫侵袭,因此在该种寄生虫病防控中,一定要重点做好幼龄牛的防控,以提高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毛措牦牛皮蝇蛆病的流行病学与危害凋查[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12):107.
[2]罗起娟,谢民,曹哲,等.羊皮蝇蛆病的诊疗报告[J].广西畜牧兽医,2017(1):40-41.
[3]刘永梅.茶卡镇牦牛皮蝇蛆病的调查[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8(6):26.
作者简介:张业男(1988-),女,汉族,青海刚察人,大专,助理兽医师,研究方向: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