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艺术赏析
2019-09-10李子杰
李子杰
摘 要:人们用美丽的词赞扬达芬奇——“文艺复兴时期第一流学者”。达芬奇是旷世奇才,他不仅仅是伟大的画家,还是思想家、发明家等,但最伟大的地方在于画家,因为他的作品是最伟大的。
关键词: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达芬奇
前言
文艺复兴初期的艺术创作有两个特点:①把中世纪神的形象变成人的形象。②在绘画中运用透视关系,以便表现一个真实的人。这些特点已经接近成熟,随即巨人出现了三位: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个博学者,他一边热心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去造型表现形体,一边研究自然科学[1]。为了真实的从画面中表现出人体,他运用生物学以及透视等其他科学加入到画面中,使得画面给人一种强有力的冲击力。他的天赋或许比同时期的其他人物都高,这使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的原因,给后人留下了众多传世名画,以及研究成果。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现代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一、《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是一幅表现人、歌颂人的作品,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最集中的体现,这个作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文艺复兴初期绘画作品把神的形象变成人的形象,比如曼特尼亚的《哀悼基督》,他画的耶稣是一个穷人,圣巫是一个老太太,但是作品中加了一件神的外衣,所以还是表现神,但是在达芬奇的作品中却歌颂一个普通的人。《蒙娜丽莎》的模特是一个货商的妻子,是一个普通的人,所以他开拓了一个新的时代。不仅如此,他表现的人,达芬奇前面的艺术家从来没有像蒙娜丽莎那样的真实,从以下几点可以表现:①蒙娜丽莎的眼珠。无论坐在什么位置上都能感觉蒙娜丽莎在看你,表现了一个活人的眼睛。②作品中的手具有重量感,生命感。画人难画手,但达芬奇把手表现的非常真实,中指在微微的翘起,好像是在听音乐打拍子。③蒙娜丽莎的笑容会变,有时是温柔的笑;有时是严肃的笑,甚至目光都是严肃的;有时是哀伤的笑,眼睛是哀伤的[2],因为作者画这幅画的时候他们刚刚死去了自己的孩子,所以模特是强颜欢笑,取其 “蒙娜丽莎式的微笑”。我们表达不出她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微笑,因为语言是简单的而艺术是复杂的,语言不可能把艺术的一切表现出来,其意韵是说不出来的。《庄子·天道》中这样写到“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正是这样的一个微笑,需要观者认真体会。瓦萨里这样评价“画中的头像显示出艺术的摹仿自然到何等程度,人们一眼便可看出,每一个细节都画得十分到家,水灵的眼眸脉脉含情,就像生活中常常见到的,双颊白里透红,还有眼睫毛,一切都巧夺天工。眉毛,如有的地方密,有的地方稀,与随着毛孔卷曲的头发一样,再逼真不过了。鼻子红润柔软,鼻孔好看,像在呼吸。嘴微微的张开,嘴角和唇的红色与脸的肉色交融,看上去那不是颜色,而是细嫩的肉。如果仔细的看她的喉部凹陷处,可以看出脉在跳动” [3]。达芬奇用的是蛋清来调和颜料,随着时间的推移,颜色会渐渐淡去,所以眉毛消失了。《蒙娜丽莎》既表达了作者对人的歌颂和赞美,又集中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审美理想和艺术成就。
二、《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形式的一切特点。它描述的是一个圣经的故事,达芬奇把这个故事表现的栩栩如生,很巧妙地创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艺术形式:①对称。耶稣在中线,左右两边各有六个门徒,这样目光会集中在耶稣的身上。②左右门徒每三个构成一组,他们正好构成三角形稳定性,耶稣伸开两手也是一个三角形结构,使得画面具有稳定性。③透视。墙上的一幅画通过透视关系达到空间的效果,像是在一个房间让我们感觉到画中人物的真实在面前。④区分着正义与邪恶。这个创造经历了三年曲折的过程。达芬奇说“一个画家,最努力工作的时候就是不画的时候”。因为画家最难的并不是画,而是构思,这幅画得到了许多人的赞扬。有人说达芬奇实际上结束了一个题材,他的《最后的晚餐》成为最终定论,与中世纪罗马画家的《最后的晚餐》相比更有情感,与卡斯特尼奥《最后的晚餐》相比有了透视关系。《最后的晚餐》最经典是因为它具有空虚、空白和不确定性,让观画之人可以引起充分的想象,达芬奇把画中人不同的个性说到一起来,做到了多样的统一。
三、总结
画如其人。达芬奇之所以创造這么多名垂青史的画,在主观上说是其灵魂要求完美,他的一生只完成了12幅作品就在于完美,一幅《蒙娜丽莎》画了四年还未完成,在他看来是不够完美的。在文艺复兴时期是不允许解剖尸体的,达芬奇为了人体结构,在葬人当夜刨坟去解剖,在昏暗的灯光下去了解已经腐臭的尸体,解剖一点画一点,在其传记书里有描写他经手的尸体高达三十具,其它书里更有写七十具的,这是怎样的献身精神。《自画像》是达芬奇的一幅素描中的精品。他的素描水平已达极高的境地,被誉为素描艺术的典范。他对建筑,雕刻和绘画的创作都以大量素描为基础,在作画之前都进行大量的素描。在这幅画中,画家描绘起自己来可谓得心应手,他观察入微,用的线条丰富多变,刚柔相济,用浓密程度表现光的微妙变化,这些素描艺术手法让后来的画家受益菲浅,堪称素描艺术的精典[4]。
达芬奇的艺术作品不仅能像镜子似的反映事物,而且还以思考指导创作,从自然界中观察和选择美的部分加以表现[5]。壁画《最后的晚餐》、祭坛画《岩间圣母》和肖像画《蒙娜丽莎》是他一生的三大杰作。这三幅作品是达芬奇为世界艺术宝库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达芬奇——一个“与人过不去的巨人”。
参考文献:
[1]周慕尧.《“推动历史进程的人文大师”达·芬奇作品探析》.大观,2016.
[2]朱元吉.《达·芬奇与《蒙娜丽莎》》.美与时代(中旬刊),2014.
[3]陈欣.《西方唯美主义的哲学反思——论唯美主义的价值及困境》.南京师范大学,2012.
[4]杨伶武.《浅谈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5]杨勇.《文艺复兴三杰艺术特点的比较与分析》.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