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定量模型建立及其可行性分析

2019-09-10施丽娇张霓陈雨含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5期
关键词:时间银行人口老龄化

施丽娇 张霓 陈雨含

摘 要: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日趋严峻,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养老服务需求大幅增长、养老服务支付能力缺口不断扩大、老年人精神关爱极度匮乏等社会问题严重影响到广大群众的幸福感指数。本文通过构建“时间银行”养老模式代际量化模型考查该模式在中国推广的可行性,力求为政府构建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关键词:时间银行;人口老龄化;互助养老

一、背景

2017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15831万人,比重占总人口的11.4%;2000-2017年老龄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3.50%,老龄化趋势持续高速发展。为减轻未来养老负荷,笔者试图通过“时间银行”理念为我国养老模式寻找一种新思路。考虑到中青年人的生活工作压力较大,且大部分刚退休的低龄老年人(本文低龄老年人衡量标准为60~64岁,高龄老年人衡量标准为65岁及以上。)身体康健、时间充裕,本文将采用王泽淮(2003)对“时间银行”的狭义定义,即:低齡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志愿服务,积累服务时数,待自己年老需要服务时享受同等时数的服务。该模式基本运行框架如表1所示。笔者将结合未来预期人口结构变动情况和精算原理来构建“时间银行”养老模式量化模型,分析其落地可行性,探讨中国新型养老模式的构建。

二、 模型建立

根据“中国健康与养老跟踪调查”(CHRLS)2015年数据,测算该年我国高龄老年人失能率。CHRLS设置了6项指标来测评失能情况,其选用的4级测量为:没有困难;有困难但仍可以;有困难且需帮助;无法完成。参考张文娟、魏蒙(2015)将4级指标的前后两项分别合并,转换为2级量表。若被访者在6项活动中回答2级测量的后者项达1项以上,则判定为失能。以此测算出2015年我国高龄老年人失能率为9.88%。

根据2015年人口抽查数据计算出高龄老年人数为143900903.2人,从而测算目前我国高龄老年人中可无偿享受政策的人数(第一代政策服务对象仅为目前我国高龄老年人中的失能群体(无偿享受),第二代及以后的服务对象则包括所有愿意参与该政策的人群):

高龄失能老年人=143900903.2×9.88%=14217409.24(人)

为方便模型建立,笔者将目前处于25~64岁的人群以5岁为组距划分为8组,整理如表2所示。

(1)抽样人口数: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5》1%人口抽样调查样本数据,抽样比为1.55%;

(2)生命经验表:保监发〔2016〕107号.中国保监会关于发布《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10-2013)》的通知.2016(12);

(3)总人口数据抽样人口数计算得到,未来40年存活人数据生命经验表计算得到。

设α为我国低龄老年人中愿意参与政策的比率,E为第一代老年人人均照护需求时长,Vi(i=1,2,…,8)为照护服务提供方预期需要提供的人均照护时长,

β为养老照护服务提供方可承受的人均照护服务时长阈值。

在模型下,人们付出的个人照护服务时长与其在老年时得到的服务时长应该是相等的。则随时间推移,模型可归纳如下:

k年后(k=5i,i=1,2,…,8),ni组成为该政策享受者,该群体预期获得的照护服务总时长:

此时,ni+1组成为照护服务提供方,其需要提供的人均照护服务时长:

据此,整理数据如表3所示。

即若未来40年间,M(Vi)= 0.179E/α≤β,则照护负担尚可承受,可行性较

高;反之有待商榷。

三、 不足之处、补充与完善

(一)不足之处

1. 未来人口规模变动情况据生命经验表推算而来,失能老人统计数据基于CHARLS数据整理而来,虽具一定代表性,但仍存在较大误差。

2. 受限于技术条件,笔者无法精确测定失能老人所需人均照护时长(E)、低龄老年人政策参与率(α)、照护服务提供方可承受的服务时长阈值(β)等数据,有待进一步改进。

(二)补充与完善

1. “时间银行”项目的运行机理并不涉及传统意义上的货币,但在政策实施初期,为增强公众支持率和信任感,保证公众参与积极性,应考虑一定财政投入(如:项目补贴、人员管理费用、政策宣传费用、技术开发成本等),为项目实施提供资金保障,以良好的开端带动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

2. 更积极关注中国老年人失能率变动趋势,及时整合各项养老照护资源,并设立照护对象优先级,使有限资源向缺乏家庭照护的中重度失能老人适度倾斜,为失能老人提供连续性服务,促进养老资源结构化、精准化配置。

3. 为适应政策对象可能存在的搬迁、移民、死亡等现实情况,应建立并完善亲属间照护时长转移继承机制,在特定条件下将其遗留时长转移给其配偶或其他家庭成员,以更好保障政策参与群体的权益;同时建立跨区域信息管理系统,推进全国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和互助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功,杜鹏,陈谊.关于养老“时间储蓄”的问题与思考[J].人口与经济,2001(06):67-73.

[2]陈功,黄国桂.时间银行的本土化发展、实践与创新——兼论积极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之新思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4(06):111-120.

[3]陈友华,施旖旎.时间银行:缘起、问题与前景[J].人文杂志,2015(12):111-118.

[4]邓志锋.关于我国助老服务“时间银行”建设的思考[N].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8(04):17-21+43.

[5]黄少宽.我国“时间储蓄”养老服务模式的研究进展[J].社会保障研究,2014(06):104-111.

[6]穆光宗.建立代际互助体系 走出传统养老困境[J].市场与人口分析,1999(06):33-35.

[7]王泽淮.时间银行——社区志愿者服务的新形式[J].社区,2003(12):23.

[8]许加明.“时间银行”模式应用于居家养老互助服务的思考[J].社会工作,2015(01):74-80+126-127.

[9]张文娟,魏蒙.中国老年人的失能水平到底有多高?——多个数据来源的比较[J].人口研究,2015,39(03):34-47.

作者简介:施丽娇,张霓,陈雨含,浙江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浙江杭州。

猜你喜欢

时间银行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房价波动与银行稳定性关系研究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基于CiteSpace的近十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可视化分析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时间银行社区循环互助养老模式调查报告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山东推出“时间银行”应对老龄社会
老龄事业
在瑞士,“时间银行”能“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