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艺术维科技之城市传统艺术延续

2019-09-10秦翼贾爱君

广告大观 2019年5期
关键词:城市

秦翼 贾爱君

摘要:在数字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但当我们用艺术的思维来审视现代科技,不难发现它缺少了人文情感的体现。如果现代化城市以牺牲传统艺术文化来造就那将是毫无意义的。本文从艺术的角度分析现代城市化的现状以及如何正确运用科技来打造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城市,从艺术的角度思考如何让科技成为一个新的载体来传承中国传统艺术文化

关键词:城市;艺术与科技;中国传统艺术文化

引言

城市的发展需要科技,艺术的发展与提升需要科技,中国的未来就是科技。杨振宁和李政道先生曾经强调要将艺术与科技相结合,是为了通过培养审美感受力来增加科学发明与发现的能力,也是为了让科学不再是一门没有人文情怀,没有感情的技术,但目前大部分科学技术研究依然将艺术置之门外。尤其是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中的改变,更应该尊重传统文化,确保城市传统艺术的保护与延续。

中国拥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浓厚的文化底蕴支撑着人们的精神世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科技带给人们繁荣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思想。现代化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大多数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一味追求科技感和时尚感,过度追求表面现代化。在设计和建造城市建筑时他们忘记了作为中国设计师,有着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责任。

1被科技“遗忘”的历史

上海作为现代化大都市的窗口,除了弄堂文化里感受些许中国传统文化之外,人们在这座城市中很难找到归属感。这样的城市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城市”。在古建筑文化中的中国城市多是半边山水半边城,作为比较标准“中国城市”之称的杭州也在过去的20年里城市面积扩大10倍。没有西湖的存在,杭州也不再拥有中国的感觉。

安徽省境内,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的建筑单位有56处。以合肥市为例,截止到2017年4月6日之前,被列为全市保护的建筑数量为295个。这意味着在合肥市除了这295个建筑以外的建筑都可被拆除。在这座发展较快的城市中,大批新建的工业区导致大量的传统建筑被拆除,来自乡村的人们不得不为城市的发展所让步。人们将“科技”用来建造工业区,建造所谓现代化的建筑群,拆除传统老旧的历史建筑,没有想过通过“科技”手段保留和改造那些具有传统色彩生活方式存在的建筑群,只寄希望于博物馆陈列的零星传统建筑材料是不够的。那些离开整体建筑的单体材料,历史痕迹早已变得抽象,历史色彩也已经暗淡无光。这些曾经让人们引以为傲的传统建筑文化已被淹埋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下的废墟中,它们就这样失去价值,被人遗忘。拆迁、销毁、开采、建造人们循环往复,建造着一个又一个“不属于”中国的城市。

2支离破碎的乡村传统艺术文化的光点

在乡村的传统艺术渐渐消失在科技化、城市化的进程中,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建筑出现再次点亮了传统艺术文化的光点。国美象山校区的建成刷新了人们对于中国现代建筑的认知,唤醒了人们重拾传统艺术文化的内心。

设计者王澍教授重新发现自然,将建筑回归自然,以建筑隐退的“手法”不过分表现建筑的造型与夸张的建筑体量,“江南弱势山水,房屋质朴谦逊”的思想完美地将美院建筑群隐藏在象山山水之中。设计师采用“回”字—合院为基点模式来建造现在化建筑,这样的传统建筑手法很好地把握山地建筑聚落的形态。设计者在规划的方案中选择了两组农舍就地改造,出现在参观者视野的是远处田野中的高压铁架成为视野中的灭点。更为巧妙的是他们营造了一个半人工的緩坡谷地与现代大学较大体量的建筑相对应,以长廊跨越谷地来代替传统的小桥流水,运用科技现代化的理念来替代老旧的传统设计,却又不失中国传统的建筑特色,这样才算的上是属于中国的现代化建筑。在国美象山校区的校园里依旧保留了自然的山、水,以及改造过的中国式新文化景观,将间杂小型的美术馆置于林木、花草中,使之充满着浓郁的乡村和自然的气息。

这些建筑的材料基本上来自于乡村废弃的砖瓦、木材等材料。在建筑形式上虽然很多细节元素融合了西方美学的特点,不规则的几何形状以及流水型的屋顶,但这些传统的建筑样式和乡村传统的建筑材料,依旧使得这些具有现代科技感的建筑保持着中国特色,也使得乡村文化得以保留和延续。

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四川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的罗中立美术馆以及浙江省宁波博物馆都是现代化建筑中资源再利用和乡村传统文化延续的典范。

3 艺术与科技下的场域精神与人文再造

每一个地方的文化即是一个地方的灵魂,从这个意义上说,场域不能说是设计品的附属,只能说是场域空间的反诉。设计师在设计作品时要考虑当地的场域精神,这种精神除了被赋予功能以外,它是这个空间所发生事件和这个时间所产生意义的产物。一个地方的灵魂一定留有人们生命历程的相关事件和记忆,这些记忆同时间一起凝固在这些精神之中。

以合肥市合柴1972为例,它是目前中国国内第一个由监狱旧址改造成的文创园。在其中一个展厅中运用现代影像呈现、3D打印,再塑造等科技手段,积极构建合肥市上世纪部分店铺的情景实物,如同岁月的时光机给参观者呈现出一些家电的发展史、老合肥火车站,老式家电馆、老式药铺,以及多辆二八自行车等历史乡村城镇情景的再现、展出,承载了许多当地民众的记忆。

合柴1972的建筑材料保留了斑驳的乡村式红砖瓦墙、改造标语—一个具有一个时代烙印的特殊符号。12000平方米的大穹顶车影射出合肥市的历史模样,内部空间运用现代的建筑科技在保留原来特色的前提下改造以及重塑。

在这里艺术的边界被打破,艺术与科技手段的紧密结合赋予了这个空间新的意义,在此意义上,民众作为核心也成为艺术生命延续的关键。

结语

能够被广泛群众接受的建筑或城市,一定是具有中国传统色彩的,能够被中国历史保留的,也一定是具有中国传统艺术特色的建筑。只是一味追求科技和飞速发展而不考虑环境资源和人文那这样的发展道路不会走得长远。现代化的城市应该向自然学习,尊重自然;尊重优秀传统文化;尊重传统艺术,只有将这些理念和科技相结合,才能促进真正的中国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罗敏. 合肥公布第二批保护性建筑名录[N].合肥晚报,2017.

[2]  洪长瑾,李浩.回归传统、力求本土—解读王澍[J].安徽建筑,2012.

[3]  吴士新.走向公共空间设计[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7.

[4]  奈亚杰.浅析民族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

作者简介:秦翼(1998-),男,安徽肥东人,艺术与科技专业学生。

贾爱君(1984-),女,山东高密人,副教授。

课题来源:安徽新华学院重点扶持学科:设计学(fcxk201702)课题成果。

猜你喜欢

城市
城市开发区土地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集中供热并网工程中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浅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资源共享研究
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美学规划探析
城市绿化面积规划管理
生态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技术研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徐州广播电视台:讲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