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平面设计专业欣赏课教学法

2019-09-10杨孟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美术欣赏中职

【摘要】:美术欣赏课是中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平面设计专业美术欣赏课教学实践的总结,阐述了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方法以及重要作用和地位。

【关键词】:美术欣赏 中职 教学观点

美术欣赏课是中职平面设计专业的基础课之一。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中等学校都开设了《美术欣赏》课程,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中外绘画艺术的历史,而且还可以了解画家的经历、艺术风格和思想情感;既可以了解艺术发展的规律,又可以得到美的享受;同时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启迪才智,培养学生爱美、求真、向善的审美情趣。对于青少年人格世界观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任课老师来说,要完成以上教学目的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需要在教学中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实践。下面就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

一、建立以自由为原则的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美术欣赏课教学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忽略了让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在美术欣赏课中,有的教师往往在上课后,便一讲到底,造成老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欣赏成了“讲赏”。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支配下,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和课本,主体意识淡薄,缺乏互动的师生关系,学生对美术欣赏课普遍不感兴趣。而以“自由”为基础的教学方式足教师在安排学习活动时只提供学习的范围,让学生自由选择决定他们的方向,去探索、发现结果。学生自发的学习,不仅可以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而且可以启发他们的心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老师做适当引导,即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原则。

事实上,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的欣赏热情,获

得深刻的体验。教师需要对讨论适当加以引导,穿插一些美术小知识,小故事,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直观教学是美术欣赏课的重要特点,采用直观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多媒体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如何使艺术和科技互相渗透是提高学生审美文化素质的一个绝好的契机,多媒体教学以其绚烂多彩的表现形式,融欣赏、讲授、示范为一体,声画同步,图文并茂、生动直观,既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在利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突出了主导地位,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则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的引导,加上学生的积极参与,使教与学双方的能力都得到充分发挥。

美术欣赏课中,多媒体教学绚丽多彩的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容易引起学生情感方面的共鸣,基于这一点,在教学中适时地加进德育内容,这比一般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因此,可以把人文和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到教学过程中。

三、巧用比较鉴赏的教学方法

比较鉴赏是指在欣赏过程中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作品内部和外部的情况进行比较性的分析、解释、评论等研究,以达到深入理解作品的目的。绘画鉴赏的方式有多种,但在提高鉴赏能力方面,当以比较鉴赏方式更为适宜。比较鉴赏既是一种综合性的鉴赏方式,也是对鉴赏对象相关现象进行比较,因而鉴赏本身具有特别的新意和深度。比较鉴赏法一般包含下面两种方法:

一是纵向比较法。纵向比较是在鉴赏的过程中对作品有关事物时间性纵向的比较分析。中西绘画中有许多同一题材、构图的作品,教师归纳这些典型性的作品,引导学生围绕同一题材或构图相似的不同作者的作品从主题思想、作品背景、

形式美、色彩、表现符号等方面进行比较、区别、分析,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比如中国五代时期画家荆浩创立北方山水画派,其代表作《匡庐图》结构严谨,气势宏大;关仝的作品《关山行旅图》比荆浩更为简括脱略。北宋时期画家李成则师法荆浩、关仝,其画给人以“气象疏,烟林清旷”的感觉。通过纵向的比较,可以加强学生对绘画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分清同一题材或构图相似的不同作者的绘画个性,避免混淆这类作品的作者与名称。

二是横向比较法。横向比较是在鉴赏过程中对与鉴赏对象有可比性的作品或事物进行一种空间平行性的比较分析。教师除了向学生介绍中西绘画各自的内容外还应进行横向的比较,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中西绘画的特点。在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透视、构图、色彩、观念等方面都有可比较之处。它们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就透视的表现方法而言,西方的“焦点透视法”、中国的“散点透视法”而派生出不同的东西方绘画体系。实践证明运用横向、纵向比较方法进行欣赏教学有利于更深入地理解美術作品。

四、重视课堂讨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美术欣赏是一个再创造过程,欣赏的再创造来源于学生独特的期待视野,即学生独特的审美眼光、艺术情趣、绘画鉴赏力。通过讨论一是使学生运用术语、批评词汇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二是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其中要以创造力培养为中心。课堂讨论应鼓励学生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思维办法上注意引导学生采用与创造性密切相关的发散性思维、类比思维、想象思维,展示学生各自的欣赏能力。三是通过讨论,渗透与美术相关的几种意识,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得以强化,审美品位得以提升。

以上的教学观点,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教学既是不断探索、总结的过程,也是积累和创新的过程。只有找准鉴赏教学切人点,表现出自己的持色,才能使教学得以不断深化并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丹纳.艺术哲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2】教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姓名:杨孟,出生年月:1981年10月,性别:男,民族:回族,籍贯:河南省南阳市,职称:中小学一级,学历:大学,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教育

猜你喜欢

美术欣赏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浙江试点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有效的美术欣赏教学探微
重视审美创造彰显美术欣赏课魅力探究
增强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