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教之功,先在趣,巧在法,重在习
2019-09-10陈芳芳
陈芳芳
大家都知道决定教育最根本的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有些学校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外来务工子女,最根本的原因是父母为了生计,只能外出打工,背井离乡的来到我们的城市。我们应该张开你那有力的手臂去欢迎他们,因为他们的到来减轻了我们城市劳动力的需求。而他们的孩子在我们学校就读,也促进了各地区文化的交流。但相应的也带来了一些教学问题和矛盾。
以下是笔者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所提出的一些问题和思考:
一, 班级内百分之五十左右的学生都是外来务工子女,存在着各地区教育观念不同的差距。
二, 多数家长对教育观念薄弱,特别是对英语学科了解的少之又少。
三, 缺乏家庭教育环境,很多孩子回家要干很多家务,比如:烧饭,洗衣服或者带幼小的弟妹,根本没有时间做学校布置的家作,更别提英语学科的读背作业了。
四, 由于外來务工生育的孩子比较多,而且一个家庭的孩子都在一所学校就读,但他们这样的家庭缺缺少建构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特别像我们英语学科除了上课学习之外更多的需要课后的操练。
五, 有一部分孩子从小在自己家乡成长,说的都是土话,来学校读书存在着一些语言障碍,从而在孩子身上会表现出一些焦虑,自卑,喜欢独处不与人交谈等一系列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六, 由于地域差距,饮食问题也是一大难题。
七, 家长未能在孩子放学时及时接走孩子,孩子要在等候室等待。有些甚至要等很久,如何避免等候生的安全问题。如何有效利用这个空档时间来学习?
八, 我校外来务工子女就读情况多,这其实也可以作为学校一大特色进行宣扬,那如何利用真实学情来进行一些别的学校开展不了的特殊活动呢?
针对以上所真实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通过平时教学时所发现的问题,通过课余时间和学生们的谈心从而初步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
1.问题一的策略
教育没有界限,教育人人平等,每个孩子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那么如何缩短地区间教育理念呢?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教学情况,对此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如下:
(1) 教师可以一开始开展一些对自己班学生的摸底工作,分类出各地区的孩子,让孩子自己来说说一说自己家乡的学校特色和文化,也可以说对自己家乡的印象。
(2) 制定出一张个人信息表,这样有利于老师的统计和归类。表格如下:
2.问题二和四的策略
对于教育观点的薄弱和没有建构好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我觉得最根本的要从思想上去改变,思想上进步了才能付诸于行动上,对此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如下:
(1) 组织家长学习一些简单易懂的教学知识,举一些真实的教学案例,平时家长工作忙,没有时间召集来学校进行集体学习,教师可以通过下发一些学习纸张或者在QQ,微信上分享,让家长简单的花几分钟时间进行阅读和理解。这样潜移默化的有助于提高家长内在对教学的认识。
(2) 教师写一些关于“孩子在校生活一天”,很多家长根本不知道自己孩子一天在校都在干什么,除了上一些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之外,是否还有其他课程的学习,他们浑然不知。每个家长内心都是关爱自己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所以关于孩子的一些信息家长还是愿意花时间去阅读。
(3) 我们也可以试着让孩子写一星期中最有意思最喜欢的一天,平时学生写周记给老师看,我们可以试着让孩子写给家长看。(高段年级孩子可以写中英文,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如:可以写一些6年级所学的英语作文my happy day;my weekend;my school;my class等
3.问题三的策略
针对很多孩子回家忙于干家务没时间完成学校家庭作业的情况,笔者进行一些思考如下:
一个孩子的的自理能力比学习能力更重要,社会实践能力比掌握课本知识更重要。我们不妨试着把家务活等一系列活动记录下来,一方面可以了解孩子在家的时间安排,了解时候还有多余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另一方面可以弘扬孩子爱干家务的优点,勉励一些有惰性的孩子们。
以下是笔者制定的一张表格:
学生可以根据年龄的不同来填写上述表格,三年级及以上的孩子可以用英语进行填写。对于一些家务活动在校教师没有经过教学,可以写中文,第二天教师进行教学,相信学生很快能记住,因为这样真在做到了学以致用。
4.问题五的策略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许多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潜在的,往往容易忽略。根据上面第五点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一些思考如下:
(1) 教师多开展一些班级心理教育,或组织一些集体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友情。
(2) 对于个别孩子存在心理问题的进行单独谈心,找出心理问题最根本源头。
(3) 与家长及时沟通,做到家校互通,从各方面了解和帮助孩子的心理问题。
(4) 对于语言障碍的学生教师可以多花时间进行辅导和语音纠正,特别是初学英语时的发音很多孩子带有方言性的英语。
(5) 多鼓励学生要互相关心和照顾。
5.问题六的策略
饮食问题,既简单也最复杂。正所谓众口难调,像学校这样人口比较多的大环境中很难做到菜肴符合每个人的口味。所以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如下:
(1) 建议食堂可以偶尔做出一些适合孩子地方特色的菜。看到熟悉的菜品让他们也能从心里感到高兴。
(2) 个别学生觉得口味偏淡,教师允许孩子带一些辅助菜品。但不能允许代替午饭菜肴,只能作为提升味觉的功能。
(3) 教师需适时进行对食品健康知识的灌输,让孩子懂得什么样的食物才是健康的适合孩子们吃的。
6.问题七的策略
孩子放学滞留问题很多学校存在,我们学校也不例外。之前我在微信上看到了我以前学校同事,他在家了开了个“可乐书吧”,一开始是给自己儿子准备一个看书的地方,培养孩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葛老师受到学校流动图书角的影响,在家腾出了一间房子成立了书吧,免费对外开放。这件事柯桥日报还进行了发布。那我们何不效仿这样的形式,在等候室开设一个书吧,让一些等候家长接送的孩子们能既安全又开学的在里面看书学习呢。接下来问题来了,成立书吧里面提供的书籍从何而来,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
(1) 可从每年义卖活动中收集旧书。
(2) 可通过师生捐出在家闲置的书籍。
(3) 可通过学习图书馆内提供一些书籍。
7.问题八的策略
由于学校特色,笔者建议可开展一些符合自己学校学情的活动:
(1) 美食大比拼
学校学生来自于各个地区,各地区有着特有的美食,不防可以开展一次各地区美食大比拼。
(2) 手工艺大展示
地区不同,手工艺品也不一样,名族特色也不一样。我们可以开展一次手工艺品展示,了解各地区的文化和特色,丰富学生生活,打开学生眼界。
(3) 画一画我美丽的家乡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笔画下留在内心深处的家乡,这样不仅解了孩子思念家乡的感情,也拓展了学生校园生活。
综上所述都是笔者这几年来通过自身教学经历和与学生沟通所提出的的一些粗略想法,有待进一步的拓展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