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学生读者 营造书香社会

2019-09-10唐文魁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记者站学记记者团

唐文魁

福建泉州《东南早报》的“泉州市学生记者团”发展迅猛,自2012年5月成立第一个校园学生记者站至今,茁壮成长为拥有110所中小学校校园学生记者站,在册成员达8000多名的官方学生社团组织,为报社的发行止滑、创收增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营造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书香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2012年5月21日,泉州市学生记者团第1站——泉州第一中学学生记者站成立;

2019年6月13日,泉州市学生记者团第110站——泉州市云谷小学学生记者站授牌;

从2012年5月到2019年5月,正好是泉州市学生记者团(以下简称“学记团”)发展壮大的黄金时间。目前泉州市学生记者团是泉州市唯一一家由市教育局发文并参与主办的小记者团,是泉州市在册人数最多的小记者团,也是唯一能覆盖中心市区及各县(市、区)中心县域中小学的小记者团。目前在册人数8000多人。

从第一个学生记者站(以下简称“学记站”)成立至今,学记团已走进110所中小学进行布点建站。学记团不仅覆盖中心市区(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还先后进驻德化县、台商投资区、石狮市、泉港区、安溪县、南安市、晋江市、永春县、惠安县等县(市、区),实现中心市区及周边县(市、区)全覆盖,成了泉州校园里一道亮丽风景线。

一直以来,面对小记者这块“大蛋糕”,海峡都市报闽南分社、晋江经济报、石狮日报、海丝商报、中国网、东南网、中新网等纸媒和网站也先后加入了抢夺资源的行动中,对学记团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威胁作用。对此,泉州市学生记者团一方面抓住由泉州市教育局和泉州晚报社主办的官方权威优势,多次发文,就进一步加强学记团进校园工作发布通知,并联合主办年度盛典、年度征文、评选年度优秀学生记者、优秀指导老师等活动;另一方面是练好“内功”,树立稳扎稳打的工作作风,不但学记团稳步发展,而且学记数量也得到了稳步提升,至今发展学记总人数已逾5万人次,仅2018年在册学生记者人数就已超过8000人。

2016年11月1日上午,学记团做出“新动作”——与安溪县教育局联合成立了学记团首个县域工作站——泉州市学生记者团安溪县工作站(以下简称“安溪工作站”)。安溪工作站的成立,是学记团的一次创新与突破,为学记团在县域发展提供新思路。目前,安溪县建立学生记者站13个,在册学生记者1000多人。接下来,就加强学记团县域工作还将有更深入的拓展和灵活的实践内容。

学记团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队伍一天天壮大,得益于一支善于攻坚的精锐团队——早报《教育周刊》8名记者。

开展活动前,记者联系客户,探讨活动内容和流程,踩点活动场地,组织学记报名;活动中,记者身兼数职——摄影师、讲解员、保安(维持秩序)、老师(指导学记采访)、保姆(管理孩子言行举止);活动后,修改学记们上交的众多稿件。平日,要处理学记报纸投诉和学生记者站的续站工作……这是东南早报《教育周刊》记者们的工作日常。从跑学校找校长争取建站,到发动报名收取学记资料,再到活动组织和稿件采写,记者面临着“建站难,服务更难”的问题,如:8名记者要“養活”8000多名学记,活动必须不停地轮番滚动开展;县(市、区)学记站路途遥远,记者一次往返就得耗费半天时间……虽然服务困难不断,然而团队未曾停办过一个学生记者站,反倒呈现出学生记者队伍愈发壮大的趋势。

团队成员勇于面对困难,积极出谋划策,如负责县(市、区)学记站的记者,他们善于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及周边附近资源开展活动:学记泉州古城寻宝、学记游华侨大学、参观晋江博物馆、走访晋江五店市、走进余光中文学馆、体验永春白鹤拳等这一个个富有当地特色的活动,都是记者们主动作为的成果。

除了过硬的团队,学记团还成功打造了多个品牌活动,如此一来,更有利于活动的开展,也使学记团有了有别于其他团队的“辨识度”。

除了常规的资深记者、编辑进入学校授课之外,学记团还组织“小记者跑两会”“小记者夏令营”“闽南文化体验之旅”“作家进校园”“书法家进校园”“学记周周游”“东亚文化之都品牌之旅”“厦门采风团”等一系列品牌活动,赢得社会各界的点赞,备受学生、家长的欢迎。

小记者跑两会:每年的“小记者跑两会”活动,学记团挑选“精兵强将”,小记者们把平时关注的教育热点和校内外新鲜事,传递给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同时对话泉州市领导和民生部门一把手,带着问题实地采访。

小记者采访教育局长:每年泉州市教育局局长都应邀接受采访,来自各个县(市、区)的优秀学生记者代表将心声传达给主管部门一把手。除了两会期间的专访,教育局长还会在世界读书日等节日期间,与学记互动,寄语学记。

小记者夏令营:自2003年举办早报小记者夏令营以来,营员们的足迹不但遍布祖国的五湖四海,而且还走出国门,游学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在随行记者的辅导下,全程报道自己的所见所闻。精心运作的小记者夏令营已成为我市众多学生暑假出游的首选。

作家进校园:受邀开讲的既有杨红樱、伍美珍、商晓娜、杨鹏等深受学生喜欢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也有陈志泽、陈瑞统、戴冠青、蔡芳本、郭培明等泉州知名作家,作家们为学生记者传授写作技巧,提高学生记者文学创作素养,营造了良好的文学氛围。

闽南文化体验之旅:木偶进校园、走古街老巷、赏梨园、听南音、观木偶……学记团举办的各种活动中,闽南文化元素始终贯穿其中。活动让学生更了解和热爱泉州,也增强了他们继承、发扬和传播闽南文化的意识。

为扩大影响,多年来,学记团尝试利用不同的平台和渠道进行“自我推广”。2014年5月30日,泉州市学生记者团官方微信正式开通,成为继QQ之后联系学校、学生、家长的重要桥梁;2016年8月21日,官微全面升级,不但板块更为清晰,而且活动报名可以直接在官微平台完成,名称也由原来的“泉州市学生记者团”改为更加一目了然的“泉州学生通”。在此基础上,官微不断尝试,先后开展了圆明园四大国宝来泉的抢票活动、“微信微心愿”的征集活动、“央视名嘴敬一丹泉州一中开讲”赠票活动等,为学记们提供更多福利及便利。

一直以来,学记团官微都致力服务全市中小学生,提供更多更广更全的资讯,为了增加阅读量,团队经过多番探究尝试,从内容到发布时间,都经过细致推敲,点击量不断攀升。特别策划的“国宝”解说员票选活动“谁将代表学校解说国宝请您投票”一推出,短短两天时间,阅读量便突破16万,参与此次投票的人数105970人。

目前,官微有家长粉丝近10万。我们的团队也将继续探索尝试,赋予它更加鲜明的个性,在与用户的互动中,收获了更多的认可。

猜你喜欢

记者站学记记者团
白宫记者团专机因蝉延误近7小时
美国白宫记者团被蝉“劫机”
小记者、小科学家找到组织了
《学记》中教育法则对语文优质课堂的指导意义
浅议《学记》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读懂《学记》,读通自己
禁止记者站私自开展批评报道
培养传媒未来人才的创新举措
《中国教育报》江西记者站连年被评为全国先进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