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外名著导读策略探究
2019-09-10袁嘉敏
袁嘉敏
摘 要:初中生阅读英语课外经典名著,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英语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应利用有效的导读策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树立学生的阅读自信。有效的导读策略包括多媒体吸引策略,悬念导入策略,故事把脉策略,以演领悟策略,主题辩论策略,角色评价策略等。
关键词:课外名著阅读;导读策略;阅读兴趣;思维能力
一、初中英語课外名著阅读教学开展的必要性
(一)新课标的要求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在阅读量方面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三级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4万词以上,四级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0万词以上,五级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教育部规定的初中毕业生的英语级别要求为五级。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阅读英语课外读物,拓宽阅读量。《课标》还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英语经典名著在内容和主题方面能够给学生传达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英语经典名著阅读的价值
英语经典名著是人类文学作品的瑰宝之一,具有非常高的阅读价值。英语经典名著的内容丰富精彩,情节扣人心弦,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英语经典名著的语言生动鲜活,精炼地道,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增加词汇量,习得一些地道的英语表达,以及提高自身的英语思维能力。同时,英语经典名著总能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心灵上的浸润,非常适合处于青春迷茫逆反期的初中生阅读。初中生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而且可以慢慢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英语课外名著阅读的教学现状
根据笔者的调查发现,英语课外名著阅读的教学存在以下问题。迫于升学压力和有限的教学时间,教师们比较注重英语教材的教授,花大量的时间讲解课本单词和语法,只注重教授教材上的阅读篇章,缺乏培养学生阅读课外名著的意识。有的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比较透彻,有培养学生阅读的意识,但却不懂得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名著阅读。对于引导学生阅读,只知道提问回答,只注重skimming, scanning等阅读技巧的训练,却不懂得通过整合课外读物的资源,设计有效有趣的阅读任务。因此,笔者认为研究初中英语课外名著阅读的教学策略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二、初中英语课外名著阅读的课堂教学策略
初中生的英语词汇量和阅读水平有限,阅读技巧和策略仍在学习当中,在阅读一本英语名著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障碍和困难,容易导致失去阅读兴趣。因此,为了提高初中生阅读英语课外名著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教师应该充当导读者的角色,而不是直接把书扔给学生,让学生无目的无策略地瞎读。笔者认为引导学生阅读一本英语名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做到读前充分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读中协助学生梳理故事的情节脉络和体会书中人物的情感态度,读后引导学生理解书本的主题以及对书中角色做出评价,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由于初中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有限,阅读原版的英语名著读物显然不现实。因此,教师们可为学生选择和推荐适合的分级英语名著读物,例如书虫系列、黑布林系列、轻松英语经典名著阅读系列丛书。本文笔者会以引导学生阅读书虫系列丛书之一Five Children and It(《五个孩子和沙精》)的经历为例,分别总结读前的、读中的、读后的课外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一)读前的吸引策略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通过研究发现,学习动力与很多因素有关,但是影响最大的或者起决定作用的是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在学生阅读一本分级读物前,教师应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吸引策略和悬念导入策略。
1.多媒体吸引策略。《课标》要求英语教师应当积极利用音像、多媒体以及网络等现代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供有利于学生观察、模仿、尝试、体验真实语言的语境。多媒体吸引策略是指在学生阅读前,教师利用多媒体整合教学资源,从听觉和视觉上让学生对即将要阅读的书本有直观形象的感受,调动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避免学生单纯阅读会产生的枯燥感和畏难情绪。
Five Children and It一书中的人物是五个孩子和一个沙精,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书中的人物,笔者在导读课上设计了人物信息卡的听填(图1),录音内容是四个孩子的自我介绍。录音的文本是笔者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书本的内容编写的。为了让声音更能吸引学生们的兴趣,笔者找了四个语音比较好又比较符合人物性格特征的学生进行录音。四个配音的学生声音能很好地反映出大姐姐Jane比较成熟理性,二哥Robert忠厚踏实,三弟Cyril贪玩调皮,四妹Anthea活泼任性的性格特点。课后调查发现,学生们对录音很喜爱,对人物很感兴趣,表示很有意愿阅读这个故事。
因此,笔者认为在名著导读课上教师们可以善用多媒体吸引策略,特别是从视觉和听觉上吸引学生。视觉上用图片在课件上直观地展示人物形象。听觉上可以让角色发声,让其形象更加活泼鲜明。课前让语音好的学生提前给角色配音,注意配音时带着情感,反映角色特点。课上可设计听音预测人物性格、听填信息卡等任务。
2.悬念导入策略。在阅读教学中,设置悬念主要是通过设计猜测活动展开的。猜测活动的双方存在信息沟,使得交际成为真正的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在读前环节巧妙地设置悬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激活相关的背景图式,为后续的阅读做好充分的准备。笔者在引导学生阅读Five Children and It时使用了三种悬念导入策略,分别是:播放动画短片开头,提出悬念问题;展示人物前后心情对比图片,激发探究兴趣;以小组为单位,发挥想象力猜测故事情节。以下笔者将会详细介绍这三种方式。
Five Children and It讲述的是五个孩子在砾石坑中挖沙时发现了一只沙精,沙精有魔力,一天可以帮助孩子们实现一个愿望,孩子们许了很多愿望,例如变得漂亮、富有、像鸟儿一样飞翔等。但美好愿望实现了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些麻烦。在学生阅读书本第一章节“Beautiful Children”前,笔者给学生们播放了孩子们发现沙精并知道其魔力后的动画短片开头(图2),提出了两个吸引学生的问题“What did the children discuss about?”“What wish would the children make first?” 学生带着问题饶有兴趣地开始了书本第一章节的阅读。
在学生阅读书本第二章节“The Children Wish to Be Rich”前,笔者给学生展示了两幅图片(图3)。第一幅是五个孩子看到沙精变出来金币时兴奋不已,第二幅是五个孩子带着金币上街购物时突然害怕担忧。笔者利用对比强烈鲜明的心情图片,让学生产生悬念心理,吸引其继续阅读第二章节。
在学生阅读书本第三章节“Wings”前,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编写沙精实现了五个孩子拥有翅膀飞翔的愿望后发生的故事。学生们在编造故事后,更加有兴趣去阅读这一章节,来探究对比书本的故事和他们编的故事,哪个更有趣、更富有想象力。
在学生阅读书本每个章节前,教师可以使用不同的方式设置悬念,以悬念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启动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持续阅读的积极性。
(二)读中的梳理策略
对于英语课外名著阅读,有时学生会感觉内容比较繁杂和难懂。因此,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故事把脉策略,引导学生厘清故事发展的脉络,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使用以演领悟策略,引导学生从细节把握人物的情感態度。
1.故事把脉策略。厘清文章主线和脉络是初中生应具备的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书本及其章节的特点,把握书本的框架和结构,厘清故事发展主线和脉络。教师可设计一些合适的线形图、表格或者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
在Five Children and It的第二章节导读课中,笔者引导学生抓住地点这一条主线:To the gravel pit——In the village——In Rochester——At the police station。在第三章节的导读课中,笔者引导学生抓住时间这一条主线:The next morning——After flying for a long time——By four oclock——In the end。教师应根据不同的章节特点来选择不同的主线引导方式,让学生厘清故事的发展。
2.以演领悟策略。这一策略是指学生在阅读名著的一个章节后,教师在课堂上组织角色表演的活动。学生在表演中能更好地体会角色的情感态度,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对故事情节的把握。学生的表演过程,也是他们深入理解和丰富思维的过程。同时,角色表演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一种有效方式。
在Five Children and It的导读课中,笔者设计了角色表演的活动(图4)。为了让学生更能体会角色的情感态度,笔者先让学生在文中将表示角色情感态度的副词圈出,也让学生关注到副词的作用。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指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和动作。因此,笔者课前找了四名学生给角色配音,配音的音调要求能反映出角色的心情。课上让学生根据录音先模仿语音语调,进一步感受角色的情感。接着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表演,要求根据文本配上相应的面部表情和动作。笔者发现,学生们非常享受小组角色表演的过程。学生们能够把阅读到的文本活灵活现地表演出来,这使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热情更高涨了。把枯燥的阅读文本转化成生动的有录音可模仿的台词表演,一方面降低了学生的阅读难度,加深了对人物情感态度的理解,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把阅读的材料形象化的能力。因此,笔者坚信以演领悟的策略是可行有效的读中导读策略。
(三)读后的升华策略
《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此外,《课标》对学生的五级目标要求是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参与讨论。因此,在英语课外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们要有意识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读后的升华策略可以包括主题辩论策略和角色评价策略等。
1.主题辩论策略。每本英语课外名著都有其鲜明的主题思想,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主题进行挖掘和探讨,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Five Children and It书中讲述了沙精无条件帮助孩子们实现愿望,但每次愿望实现后孩子们总会经历一些麻烦事。究竟在别人帮助下,自己不需要努力就能实现愿望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笔者认为这非常值得学生们去思考。因此,在学生们阅读完Five Children and It整本书后,笔者在课堂上组织了学生进行主题辩论。辩题是Is it good or bad to have a sand fairy in your life? (在你的生活中拥有沙精帮助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正方的观点是 Its good to have a sand fairy in my life. 反方的观点是Its bad to have a sand fairy in my life. 课堂上的辩论非常热烈,学生们大胆地有理有据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生生之间进行了思维碰撞。最后,笔者进行了引导性的总结,Be a sand fairy in your own life; make your dream come true by yourself. 意在让学生回归现实,认识到实际生活中不会出现沙精,自己的梦想需要靠自己努力去实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角色评价策略。每本英语课外名著都有独特的人物,每个人物都有自身独特的性格特点。在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后,学生对书中人物一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老师应该给予学生一个轻松愉悦的讨论平台,让学生敢于用英语表达自己对人物的观点和看法。对故事角色的评价没有唯一答案,是多元的、开放性的,这样有利于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培养发散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在学生们阅读完Five Children and It整本书后,笔者向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Which character do you like best? Why?(你最喜欢哪个角色?为什么?)课堂上学生们各抒己见,在热烈的讨论中潜移默化地懂得了人物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学习。
三、结束语
阅读英语课外经典名著能够浸润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如果能够成功阅读整本英语名著读物,读懂故事的情节,理解故事的主题,定能产生自我效能感,将会更愿意也更自信地投入到英语阅读中。英语老师应当发挥导读者的作用,巧用合适有效的导读策略,引导学生享受英语课外名著阅读的乐趣,让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英语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振来.高中英语课外名著的导读策略[J].中国教师,2019(5):39-41.
[3]刘雨霖.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英语阅读兴趣和动机——以校本补充阅读篇目A Valentine Story为例[J].英语教师,2016(12):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