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中小学创建武术特色学校研究

2019-09-10陈伟栋杨兆恒

拳击与格斗·下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中小学新时期意义

陈伟栋 杨兆恒

摘 要:创建武术特色学校有利于传承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有利于以“武德”实现德育的目的,同时有利于强身健体,增强青少年体质。然而创建武术特色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贪一日之功,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就目前来看,在创建武术特色学校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武术套路轻武德文化、教学形式单一、武术校本课程开发不足的问题。因此,创建武术特色学校,就要处理好“武技与武德”“教学模式”和“武术校本研发”的关系,分步骤分阶段创建,最终成功创建品牌武术特色学校。为地方特色办学提供智力支撑,为国家推行素质教育贡献力量。

关键词:新时期;中小学;武术特色学校;意义;措施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05-136-02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加剧,我国对传统文化的呼吁愈来愈迫切。在素質教育成为主流教育价值追求的今天,中小学以传统文化为抓手创建特色学校成为新时期办学的重要举措。2004年,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出台《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体育课程要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时期,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推行素质教育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1创建武术特色学校的意义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目标要求。为贯彻党和政府的要求,全国各地下发了文件更好地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丰富青少年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增强体质。以武术为抓手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意义重大。第一,有利于传播和传承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第二,以“武德”实现德育的目的。武德即武术练习者的道德品质。然而,在新时期新阶段,“武德”不仅体现为武术爱好者的道德要求,更成为“修身养性,以德润身”的内涵表现。具体到中小学课堂,“武德”要求学生“尊师重道、以礼待人、果敢坚毅、爱国爱民、团结互助”,这与培养新时代中小学生的要求不谋而合。如此一来,在创建武术特色学校的过程中,“武德”就会对中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第三,强身健体,增强青少年体质。武术操等活动,可以锻炼全身肌群,对增强青少年体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经过改善的武术操,专门针对青少年成长的阶段性特点,针对性强,健身益智效果尤为明显。

2创建武术特色学校的对策

综合来看,创建武术特色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就目前来看,在创建武术特色学校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武术套路轻武德文化、教学形式单一、武术校本课程开发不足的问题。在笔者看来,创建武术特色学校,就要从以上三大问题着手,分步骤分阶段实现,最终实现创建效果的高能化,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武术校本课程教研开发的深入化。

2.1 以武技为抓手,以武德为依托,打造武术特色品牌。

研究表明,在创建武术特色学校的过程中,诸多学校往往只注重引进武术人才,注重对学生经典武术套路的教授,而忽略了对“武德”文化的学习。以为只要学生掌握了武术套路,学校就有了武术特色。实际上,这样的武术特色学校不会长久、持续地发展下去,因为它缺失了以武德为支撑的特色校园文化的支撑,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远非长久之计。

在笔者看来,中小学校一方面要注重引进武术专业人才,增加武术相关经费投入,不断提高学生掌握经典武术套路的能力,达到“班班有经典,人人会武术”的效果;另一方面,学校还要以武术老师为依托,打造一支“武德”育人团队。这就要求武术老师将中国传统武术中的“武德”精神贯穿武技授课的过程,使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得到“精神的愉悦、情操的陶冶和道德修养的提高”。如此一来,既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武德”精神,又达到了学校德育的双重目标。另外,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对青少年进行“武德”教育亦是新时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因此,以武技为抓手,以武德为依托,打造“文武双全”的武术特色品牌,是创建武术特色学校的重要举措。

2.2创新武术教学模式,打造校园武术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格局。

一般来看,中小学开展武术教育,大多是在课堂内进行的。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受“重文轻武”观念影响,中小学体育课课时往往会被文化课占据,沦为“名存实亡”空壳。如此一来,“武术在我国学校体育课程中已经到了非常尴尬的境遇了……”此种情况在近年来逐步得到改观。但随着教育行政部门对体育课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强,武术授课课时得到了保障。相应地,诸多武术特色学校出现了仅仅在规定体育课时内教授武术的尴尬问题,如此一来,单调的授学模式往往打消了学生习武的积极性,不利于武术特色学校的长期发展。在笔者看来,创建武术特色学校,应该从创新武术教学模式入手,打造校园武术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格局。

第一,以体育课时保障常规武术教学。通过对部分武术特色学校的调查,发现所有武术特色学校每周至少有一节武术课,这就从客观上保障了常规武术套路的教学。众所周知,武术套路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练习方能达到好的效果。以体育课时为依托是中小学学生打好武技基础的重要保障。

第二,打造多种课外武术活动平台。一方面,中小学校可结合自身特点,将学校课间活动打造成以武术操为基础的健身平台。武术操的编排要密切结合学校学生特点,达到技巧难度适中,健身健心皆宜的效果。另一方面,学校要结合社团建设的现状,组建一支校园武术社团,成为宣传校园武术文化的窗口。另外,中小学校还应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武术团体操、武术套路比赛,在一些节假日还可编排武术活动等,以此营造出武术特色的氛围。

第三,强化武术特长培养。随着武术教育的不断深入,总会有一批兴趣高、武术成绩优秀的学生。对这些学生,学校要在征询学生意见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其武技能力。如可建立不同批次的校园武术队,并安排专门武术教师跟踪培养,定期参加全市、省甚至全国的武术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热情和活力,并将之作为武术特长生培养。笔者所在的学校,就是以武术培养特长生的典型范例。在武术老师的指导下,校武术队成员积极参加武术锦标赛,多名武术特长生获得不同项目冠亚军,学生在比赛中武技和信心亦得到了提升,为学生将来走武术特长奠定了良好的专业基础。

第四,推行武术段位制分级教学。众所周知,武术套路难易程度不一,推行段位制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的不同采用分级教学,高年级难度稍大,低年级难度就会相应降低。如此一来,就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2.3以学带研,以研促学,开发学校武术校本课程,实现校园武术教学、教研的双向驱动发展。

在中小学阶段,创建武术特色学校最容易忽略的就是對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问题。在中小学阶段将武术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笔者看来,由于中小学学制的现状,武术校本课程开发存在重视不够、开发不足的问题。而要创建武术特色学校,就要求中小学教师要具备武术教研意识。不断积累武术教学实践素材,并对之进行教学反思,以此为基础推动校本课程的理论研发。同时,还有以校本课程研发为基础,创新武术教育教学,以学带研,以研促学,实现校园武术教学、教研的双向驱动发展。

3展望:创建武术特色学校是新时期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199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创建武术特色学校既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选择。通过武术特色学校的创建,学校的育人目标更具特色,学生的发展更具人文关怀,更符合社会的需求。

创建武术特色学校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学校师生的共同参与努力。在创建过程中,老师、学生既是武术策略的执行者,同时又是真正的主动参与者。综合来看,创建武术特色学校是新时期推行素质教育的良好选择,是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重要举措。只要处理好“武技、武德”“教学模式”和“武术校本研发”的关系,分步骤分阶段创建,最终就能成功创建品牌武术特色学校。为地方特色办学提供智力支撑,为国家推行素质教育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赵枫.基于武术特色学校建设对武术教学制度安排的思考[J].体育师友.2017(2).

[2]罗时铭.当代中国学校体育的流派与争论[J].体育学刊.2015(10).

[3]洪浩.武术段位制引入中小学教学必要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大学学报.2010(7).

作者简介:

陈伟栋(1982—),男,汉族,广东梅州,高中体育一级教师,本科。单位:中山市桂山中学。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

杨兆恒(1991—),男,汉族,广东中山,高中体育二级教师,本科。单位:中山市桂山中学。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中小学新时期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