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全民健身背景下太极柔力球的健身效果研究

2019-09-10杜宾

拳击与格斗·下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推广

杜宾

摘 要:练习太极柔力球有效促进了青少年人群与中老年人群体质健康发展。研究得知,经过半年时间训练,青少年肌肉力量与柔韧性得到大幅提高,运动能力明显增强;中老年群体经过半年练习,心血管功能得到有效促进,血脂指标不同程度转好,有氧运动能力提高。在全民健身背景下进一步开展太极柔力球的推广,可以有效促进民众健康素质,提升国民健康水平。

关键词:太极柔力球;健身效果;推广

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项目(2017B049),湖北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Q20171011),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7C002)。

中图分类号:G8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05-124-03

当前全民健身政策的推广增强了大众运动的积极性,众多体育项目来到民众身边。如何在这样一种繁荣背景下寻求一种方便易行又能为大众接受的运动项目非常重要。太极柔力球运动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活动,是在现有太极基础上结合西方体育,兼具养生与竞技的运动项目。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推广有利于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普及与发展,为传统中国体育运动注入新鲜活力,对促进国民的体质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太极柔力球这项运动适合人群广泛,青少年人群、大学生、中老年人群都可以习练,具有很好的强身健体功效。开展形式丰富多彩,适合多种环境进行习练,当前已经有不少中小学开展了太极柔力球教学,学生们在课后或者体育课进行练习,都有专业教练教授动作,通过针对性进行套路设计,可以对习练者特定身体机能产生积极影响。太极柔力球来源于太极拳,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更加方便普及,习练过程也符合中国人对于传统武术的理解,对于锤炼精神、磨练意志具有很好的效果。本研究基于国家体育总局科学健身指导推广项目,分析太极柔力球对习练者体质健康的增强效果。

1研究背景

太极柔力球运动的产生基于太极拳理念,使用专门设计的特制球拍,整体动作简洁流畅,主要以主动迎球,顺势引球,经过身体进行各种转化和引导,最终使用惯性将球顺势推出。整个过程动作连贯,收放自如,力度均匀,非常具有美感和锻炼效果。太极柔力球的诞生是太极哲理思想的发展与延续,同时,提高了太极运动的参与性,整体具有活泼、趣味、热情的特点。在进行太极柔力球练习的时候,与太极拳一样要求全身放松,中正站立,上下相随,柔中有刚,刚柔并济。太极柔力球要求下盘稳健,其根在脚,力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发力一气呵成,把松、柔、圆、匀贯穿始终。

练习太极柔力球的时候,球拍和球是分开的,球拍面积相对较小,球随时会脱落,这就要求练习者首先掌握技巧,这一过程中注意力集中,眼手紧密配合。太极柔力球运动幅度大,同时要有一定的力度,具有很好的健身效果。相对太极拳,柔力球的花样动作多,尤其可以锻炼到颈部,同时肩、腰、腿等各部位都要求密切配合,是一种全身性锻炼形式。运用太极柔力球进行身体锻炼的时候,全身需要系统地进行复杂多变画圆动作,能够有效地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多向思维和协调能力。从动作运行轨迹来看,弧形引化动作幅度很大,以肩为轴整条上臂做弧形转动,以此促进血液流动有助于维护心血管健康。太极柔力球继承了太极拳练身、练意、练气的精华,通过手持球拍延长球体运行时间,增强了运动效果,刚柔并济,以动御静,动中有乐,增添了许多兴趣和欢乐,健身又健脑[1]。

在全民健身指导的大背景下,通过向社会积极宣传与普及太极柔力球运动,以此作为增强国民体质健康的推手,弘扬传统民族文化,提升国民文化自信,具有很好的社会效应。把开展太极柔力球健身运动作为构建全民健身体系的一个部分,可以从理论上研究传统文化活动对于新时期国民的新功效,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又可以研究方法与效果评估,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民健身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2研究结果

研究显示,通过一段时间的指导练习,青年人群和中老年人群身体素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青年人通过练习太极柔力球增强了体能,有效缓解了学习压力,当前已有很多中小学将太极柔力球列为教学科目。中老年人群习练之后多项生理指标得到有效控制,慢性疾病有好转趋势,而且精神与体力也得到有效提升。

2.1习练太极柔力球对青少年群体的健身效果

太极柔力球属于中等强度运动,能够很好地发展心肺功能,离心运动形式对于提高肌肉控制能力有很好促进效果。当前中小学体育课一周开设两节,一节课在40~45分钟,太极柔力球运动强度不高,能够在一节课中实现有效练习与恢复,人体疲劳程度不高,能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学生能够主动学,学得好,喜欢学。通过一学期的太极柔力球练习,依照教育部学生体质测试方法对学生身体素质进行监测,统计结果见表1。

青少年时期身体素质受运动影响比较大。中学阶段正好是青少年身体发育与肌肉成长的黄金时期,此期间应多进行发展力量与协调性练习。受试学生经过一个学期太极柔力球训练以后,相关身體素质指标均有所提高与增强。太极柔力球的运动部位主要集中在上半身,运动过程中带动肘关节和腕关节协调发力,肩部作为关节点统领运动过程,肌肉配合完成动作。针对青少年体格和发育特点,在编排动作套路中以左右摆动和八字绕环为主,主要发展胸大肌、胸小肌、背阔肌、三角肌、腹直肌,身体整体保持一个弧度,肘、腕微屈与肩形成一个弯曲,全身肌肉得到有效锻炼[2]。

从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一个学期的太极柔力球练习提高了握力、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立定跳远成绩,对于爆发力项目的50米跑和反应时改变并不显著。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握拍讲究拇指和食指第一指节的指腹部位,空出掌心,球拍可以在手中自由运转,双脚以八字绕环,左右旋转抛接,双手交换手指翻转,可以有效促进习练者手指和手臂力量的提高,对发展力量素质起到有效作用。

太极柔力球继承了传统太极拳的很多动作要领,身体协调性高,动作幅度大,对柔韧性要求很高。中学生日常体力活动和体育课主要集中在速度与弹跳练习,对于腰腹核心力量并没有太大促进效果,因此在太极柔力球练习开始初期,大部分受试学生并不能很好适应,身体晃动明显,姿势很难做到位。腰腹作为连接核心完全融入到练习过程中,学生每次在进行太极柔力球训练时,大量离心动作能够提供一定运动强度,身体会迅速发热,相关肌肉组织、韧带等软组织和关节部位得到有效锻炼,降低了肌肉黏滞性,肌纤维有效拉伸提高了柔韧性与延展性。与此同时,抗自身重量的运动也提高了肌肉力量,对于增强力量素质也起到促进效果[3]。

闭眼单脚站立是考查人体平衡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本次项目推广过程中,对受试青少年学生练习前后闭眼单脚站立时间进行了测试对比,结果发现练习太极柔力球有效提高了学生平衡能力,第二次测试的站立时间明显比第一次长。对太极柔力球的一些动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有些特定动作,例如左右转体、抛接(腿下、身后)、左右翻转等,这些动作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于踢腿角度要求高于90度,身体站直同时支撑脚也要保持直立,而对于腿下抛接时身体重心需要在两腿之间转换,这种不断打破平衡又重建平衡的过程对于學生平衡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好的锻炼效果。对于平衡性的练习不但提高了肌肉的协调能力,而且还增强了大脑神经对于人体的有效控制,这种能力的提高一方面能够让人体更好的运动,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有效保障,预防身体损伤。

太极柔力球对青少年力量素质的锻炼还体现在下肢爆发力方面,而反映这一指标的就是立定跳远。立定跳远成绩的好坏除了自身腿部肌肉力量的大小,还需要合理的训练方法。太极柔力球的训练增强了青少年下肢力量,相关动作例如旋转与八字绕环都很好地练习了腿部,在旋转时一方面要很好保持身体平衡,一个脚作为支撑,另外一只脚旋转,交替进行在维持身体平衡的同时促进了下肢力量的提高,因此在立定跳远项目上学生前后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反应时是指机体感受到外界刺激做出应激反应花费的时间,此次测试专门选用了测试平台来进行,考查学生对于光的反应程度。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青少年男生和女生反应时都有所提高,说明太极柔力球增强了人体反应能力。在习练过程中,人体随时要注意球不能从拍中脱落下来,同时又要完成各项训练动作,这个过程就要求学生的手臂、眼睛跟随身体转动达到很好的配合度,共同完成旋转、摆动,在最短时间体验空间变化的感觉,训练了空间感知能力,提高应激性[2-4]。

50米跑成绩前后有所改善但是并不显著。太极柔力球的练习提高了整体的运动机能,但是短跑项目还需要系统有效的训练。

2.2习练太极柔力球对中老年群体的健身效果

研究太极柔力球对中老年人健身效果,项目组选择了在职与离退休人员进行。年龄段划分采取50~60岁一组,60岁以上一组,训练时段有半年,每周三次进行太极柔力球练习。指标有别于青少年人群,主要为血脂指标和心脏功能与血压。将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表2和表3。

结果可以看出,50~60岁人群组进行半年太极柔力球练习,其血脂指标改变并没有太显著,只是高密度脂肪酸(HDL)得到了明显提升。而太极柔力球对于60岁以上人群血液健康促进效果更加显著。从表2可以看出,60岁人群的总胆固醇(TC)有了显著下降,同样高密度脂肪酸(HDL)指标有了显著上升。从人体生理学角度我们可以得知,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因素,此项指标偏高会直接导致冠心病与心脑血管病疾病,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另外,高密度脂肪酸(HDL)是人体有益的一类物质,它能够帮助清理胆固醇和脂肪,对于保护我们肝脏与血管健康有着积极作用[5]。从以上结果来看,太极柔力球的训练,对于提高中老年人心血管健康,发挥了良好作用。表3反应映心脏功能变化的情况。结果可以看出,50~60岁人群组心脏收缩压与肺活量都得到了改善,收缩压显著下降,肺活量明显提高,其他指标虽然有改善,但是效果并不太显著。60岁人群只有肺活量产生了显著提高,其他心肺功能指标没有太显著变化,这也说明60岁以上人群心血管功能逐渐老化,可改善效果并没有太明显,但是肺功能通过有效锻炼可以提高肺活量,有氧能力有所提升[6]。

人体机能从50岁开始就产生了退化,主要表现在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和柔韧性方面。运动可以有效延缓这一过程,中老年人群一个普遍特点就是运动单一,系统性不好,大多数中老年人没有进行专业指导,导致一些运动项目或形式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太极柔力球的很多动作,类似画圆、半蹲等,对于促进肌肉力量、提高柔韧性都有很好的效果,对于肌肉韧性的练习、关节运动的增强有一定促进作用。对中老年人群进行柔韧性训练,可以很好提高机体对于外来危险的反应能力,避免生活中由于幅度过大或运动不当而造成的伤害。另外,太极柔力球作为一项有氧运动,运动强度适中,适合中老年人群发展心肺功能,提高有氧代谢能力,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7][8]。

3结论与建议

练习太极柔力球,能够有效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尤其是爆发力与柔韧性,肌肉在练习过程中,力量得到有效提高,软组织和韧带也得到很好锻炼,对于促进青少年发育,构筑良好身体底子打下坚实基础。相对于中老年人群,太极柔力球可以促进心血管功能的提高,加强有氧代谢能力。同样,太极柔力球对于提高中老年人肌肉与韧带功能也发挥良好作用,提高对于危险环境的反应与应对能力。

太极柔力球作为新兴体育项目,对全民健身发挥积极作用,它的推广可有效促进全民体质提升,可广泛在全国开展教学与推广工作。

参考文献:

[1]刘丹松.太极柔力球的普及对大学生健康促进效果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8.09:834-836.

猜你喜欢

推广
国产小成本电影全媒体推广的边际效应探究
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有效途径
在医疗卫生单位推广运动处方的研究
关于汉韵文化主题餐厅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