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短缺的原因分析

2019-09-10王先阁

拳击与格斗·下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后备人才

王先阁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对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短缺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短缺的原因包括:学校对体操项目的轻视使竞技体操项目失去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我国竞技体操社会化程度较低导致体操观念异化;家庭因素导致后备人才萎缩;各层次培养目标系统性不强导致体操训练科学性得不到保障;竞技体操运动员退役后出路较窄导致后备人才担忧。

关键词:竞技体操,后备人才;人才短缺

中图分类号:G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05-112-01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旨在通过改革创新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高青少年体育训练质量和效益,推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科学高效开展,为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竞技体操是我国在世界比赛中的夺金热门项目,但纵观竞技体操世界性比赛可以看出,美国在每年世锦赛或奥运会中总有大批新人涌入参加比赛,而我国参赛人员较为固定,新鲜血液较少,后备人才与美国相比差距较大。本文将简要分析竞技体操出现后备人才短缺的原因,进而促使我国竞技体操项目的健康发展。

1学校对体操项目的轻视使竞技体操项目失去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由于受奥运战略目标驱动,我国体操主管部门长期以来始终把眼光盯在争金夺银上,忽视体操项目在学校中的推广普及工作,体操项目的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和健身功能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学校体操几乎消失殆尽,体操项目发展的环境已严重遭到破坏。基层业训单位迫于竞技人才输送的压力,把竞赛成绩作为衡量训练成效的唯一标准,注重短期效益,急功近利,重单项轻全能,违背训练规律和体操人才成长规律,破坏了训练的系统性,使青少年体操的基础训练偏离了正常的发展轨道。我国体操主管部门不重视项目普及,只抓专业队建设的现行发展模式,必然导致项目普及与提高技能的传导机制阻滞,极大地制约了我国竞技体操的可持续发展。

2我国竞技体操社会化程度较低导致体操观念异化

美国体操的发展状况与我国形成了鲜明对比。现阶段,美国注册的体操俱乐部达3000多家,300多万家庭长年参加体操活动,参与体操锻炼的人数超过520万,注册的体操运动员大约有90000人。大量的中小学生积极参加业余体操娱乐健身,发展体操技能。美国各个中小学体育课都开设体操项目,体操内容被固定在1至12年级教学计划中。此外,学生还有参加各种竞技体操竞赛或表演的机会,体操已经成为美国青少年体育锻炼的一种重要方式而存在。我国在2009年全国注册的体操运动员有7499人,而在2015年却持续下降到3000余人。北京奥运会结束后,美国体操女队华裔主教练乔良谈到中美两种体操体制的区别时表示:“美国从事体操运动有大量业余娱乐性人口,而中国则大部分都是专业和高水平运动员。”他用最直观的语言深刻表述了中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脱节的问题。

3家庭因素导致后备人才萎缩

人是社会的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影响会向外扩张,形成一种整合的社会力量。父母对体育的认识程度是能否支持子女从事体操训练的关键,子女对竞技体操选择的支撑力來自父母。因而家长的支持程度必然会成为影响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生源状况的重要因素。多数家庭认为体操是一项较辛苦且容易受伤的项目,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不愿让自己孩子去吃苦,且害怕受伤,或者由于受中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思想,因害怕孩子练习体操耽误学习而阻止孩子练习体操。而在农村一些经济条件一般家庭的孩子学校没有开设竞技体操类课程,因经济原因又没有去俱乐部学习竞技体操的机会,对于自己是否有天赋不得而知。

4培养目标系统性不强导致体操训练科学性得不到保障

在基层训练中,教练员制订训练计划不够详细,未有长远训练规划与目标,尤其是阶段训练计划不明确,缺乏系统性、前瞻性、长远性和全局性。缺乏理性的风险投资意识,功利主义、短期行为是影响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缺乏长期后备人才培养的目标,只注重短期效益,领导对教练员的管理只注重比赛的名次和成绩,而不关注训练的系统性,业余淘汰率很高,输送率低。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后备人才培养的长期性。使一些有才能的运动员过早结束运动生涯,造成后备人才培养成本高而形成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这种不能形成系统性、层次性、科学性的训练体制,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很大浪费。

5竞技体操运动员退役后出路较窄导致后备人才担忧

由于长期封闭式训练,大多数运动员在文化、健康、社会经历上与同龄人有着不小的差距,当他们离开专业队走进社会时,给予他们的社会保障不足,致使许多人对从事体育事业之后的前途担忧。在文化方面,大部分专业运动员是挂靠在当地的竞技体校中,虽然进行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但在学习的时间和内容上完全不能与普通学校相比。特别是在有比赛任务时,牺牲掉学习时间进行长时间大量的训练已是常态。在运动员身体健康方面,由于训练强度极大,大多数专业运动员在训练期间带有伤病,严重的伤病甚至可以提前结束其运动生涯。在退役后的工作选择方面,目前由于专业队并不能够提供充足的就业保障,大多数运动员在退役后面对求职工作时,不具有竞争力。大部分运动员退役后没有保障的现实也是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不足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N].中国体育报.2017,12(06):-005.

[2]刘智丽,刘青.我国竞技体操面临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02):98-102.

[3]美国体操运动发展概览.中国体操网[EB/OL[.2013-10-18.http://images.sport.org.cn/File/2013/10/28/1434398029.pdf.

猜你喜欢

后备人才
宁夏回族民族传统体育后备人才缺失的根本原因
中国篮球竞技后备人才现状调查与培养对策
中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大学生篮球联赛后备人才培养与参赛队伍建设研究
云南省投掷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研究
体育运动学校举重后备人才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中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
如何开展好校园足球运动
浅谈企业的后备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创新
制约我国柔道后备人才培养的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