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长教学管理困境的突破策略
2019-09-10任康乐
任康乐
摘 要: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强调:“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机制。”作为小学教学管理的中枢,新时期小学校长教学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改革创新的新要求。本文立足于小学校长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困境问题,并探寻突破困境、优化小学校长教学管理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育;校长;教学管理;困境;突破策略
小学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与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小学阶段教学效益的取得是全面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增强我国教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条件。校长是承担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主体,其工作涉及到校园教育运转的各项环节,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校长教学管理工作的实效对于教育政策的落实、教学效果的提升、教育改革的推进具有深远的影响。在素质教育的目标引领下,广大小学校长必须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全面审视,突破其中存在的困境问题,将新时期素质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渗透到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小学教育质量的提升创设良好的环境。
1当前小学校长教学管理的困境
1.1 改革机制落实不到位
新课改对教学管理的改革机制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校长作为教学管理的中心,在引导机制落实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实践中可以发现,部分校长对于改革政策理解不够透彻,或是“生搬硬套”,忽略了本校的发展实际,或是停留于政策表面,不能连同实践进行深入解读,这都是教学管理现代化推进的阻碍。
1.2 教师人才队伍质量有待提升
教师是承担基层教学任务的主体,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影响小学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在素质教育目标的引领下,教师的教学能力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递知识方面,而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成长提供引导的综合能力,心理把控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德育教学能力等均是这一综合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在校长教学管理的实践中也可以发现,当前教师人才队伍的水平距离这一要求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多数教师在本学科具有较为扎实的功底,但是却忽略了综合能力的提升,很难应对学生群体状态多元化的特征以及教学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
1.3 传统评价体系的局限性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为我国小学的教学管理改革注入了一系列新鲜活力,但是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对广大小学教师产生着较为深远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就是评价体系仍然存在“唯成绩论”,这也使得校長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学管理工作存在重成绩、轻能力、重知识、轻德育的倾向,使得素质教育立德树人的要求难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加以落实;同时,这种局限性对教师的评价体系也具有十分严重的影响,多数学校在对教师的职称、晋升进行评定的过程中,尽管也考虑到了教师的德育成效、学生全面发展成效等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新要素,但是却存在很大的形式化倾向,应试教育评价体系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也使得教师在执行教学任务的过程中会一味地追求学生成绩,进而使得校长的教学管理工作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互冲突。
2小学校长教学管理困境的突破策略
2.1 推动改革机制的落实
教育改革机制是新课改背景下校园管理工作所依托的基础性条件,小学校长必须紧密围绕上级教育部门下发的政策要求,在实践中探寻将改革机制融入本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发展路径,尤其是要重视改革机制在基层教学中的落实效果。以学科带头人、年级主任等教师作为机制落实的带动点,组织全校教师对改革机制进行深入研讨,打造出响应素质教育目标、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管理机制,为新时期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扎实的机制支撑。
2.3 引领教师人才队伍建设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行举止均可能对小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强化自身的综合能力,适应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同时,校长作为教学管理的领导者,其个人素养与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水平,因此,小学校长应当主动了解当前国内外的教学改革趋势,加强同兄弟院校的交流合作,汲取其中的优质管理经验,将其作为本校教学管理质量提升的动力来源。同时,小学校长要综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为教师的培训进修提供广阔的空间,对主动参加社会进修、学术研讨、发表学术论文的教师,要匹配以激励性的扶持制度,在全校教师队伍中构建起自我学习、自我强化的良好氛围。
2.3 深入实践,创新教学评价体系
在素质教育的框架下,校长要将传统评价体系的革新作为助推教学管理方式改革、引领实践教学健康发展的切入点,深入教学实践,把握教师的心理状态与观念意识,对其中暴露出的错误倾向进行总结分析,以座谈会、工作会议等形式传递素质教育的精神,指出当前学校教学工作评价体系的局限性,并结合学校的办学特点、历史发展制定出针对性的优化方案。同时,校长要扮演好校园重大活动的指导者与带头人角色,以重大活动作为推动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点,针对学生的德育观念、文体素质等核心素养,领导开展一系列导向性活动,如课外实践活动、美德少年活动等,打破“唯成绩论”的弊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正向激励。在此基础上,带动教师评价体系的变革,引导其向全面化、细分化领域发展,将教师的德育成效等综合要素纳入考核晋升的体系中去。
结束语
综合来说,在素质教育目标的引领下,小学校长的教学管理工作也需要开展持续的优化。针对于当前存在于教学管理中的突出困境,小学校长应当围绕教学改革的重点加以正确审视,明确自身在教学管理中的重要地位,通过管理观念、管理手段的持续创新,切实提高教学管理实效,为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及素质教育目标的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