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小微金融发展策略研究
2019-09-10吴文林
吴文林
摘 要: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日渐成熟,互联网技术被广泛运用到金融领域中,加之网络巨头进军金融行业,使得传统金融业发生巨大变革,互联网与金融业的结合已是必然趋势。小微金融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为国民经济的发展、繁荣市场、创造税收、解决就业问题、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因此,小微金融能否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新的服务模式,关系到其能否在金融市场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小微金融 互联网金融 可持续发展
小微金融主要是指专门向小型和微型企业及中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可持续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活动,是为了顺应小微企业的投资心理应运而生的,是基础金融、普惠金融、民营金融,为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小微企业的实际融资支持与经济体中的重要地位却极不对称。传统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融资时考核小微企业的经营模式是否良好,以降低贷款风险,从银行的角度看,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小微企业本身规模小、经营不规范、偿还能力弱,使得需要融资的小微企业得不到资金支持,进一步阻碍了小微企业的发展。
一、小微金融的服务模式
(一)IPC模式
IPC模式来源于德国,于2015年引进中国,是一套系统性地在线下开展小微金融信贷业务的工作方法,包括业务流程的分解,组织架构,业务人员的聘用培训等。核心概念是基于现金流,运用大量的交叉验证和实地考察,以便最大限度的还原借款人的财务状况,了解其风险及融资需求。
IPC模式的技术核心是交叉检验,对两个方面的数据进行核对,如果数据偏差在一定范围内即为合理。以毛利率为例,假设合理范围为5%,当计算毛利率与口述毛利率的误差小于5%,则表明企业或者个人提供的财务信息正确。交叉检验可以很好地分析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相对真实性,让金融机构能更好地了解客户及其保证人的情况,使调查结果更加贴近真实,进而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交叉验证有两个作用,一是获取精确的关键数据,二是用于验证申请人的诚信。
IPC模式的放款依据是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还款意愿主要通过对家庭、年龄、经营场所、营业时间长短、信用历史、保证人等信息进行调查,运用不对称偏差分析法进行分析,帮助金融机构迅速判断并发现其潜在风险。还款能力主要是通过分析财务数据进行判断,由于个人或者小微企业通常没有合规的财务报表和账本,因此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包括毛利率、营业额、权益在内的信息并进行交叉核对和逻辑检验,如果数据偏差在一定范围以内即认为其具有一定的还款能力。
(二)信贷工厂模式
信贷工厂模式起源于淡马锡模式,是一种仿照工厂的流水线,批量化生产中小企业融资产品的运营模式,包括评估授信、贷款审核、贷款发放和贷后管理四个流程,被应用于个人消费贷和小微企业经营贷。
信贷工厂模式的核心是将信贷业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标准化和批量化操作,从而产生规模效应,达到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恰好契合小微企业时间短,次数多,急需钱的贷款需求。银行首先会推出标准化的小微信贷产品,然后,就像工厂里的流水线,贷款的申请、审批、发放、贷后管理,乃至小微信贷业务专门团队的内部管理,均是高度标准化的。
二、小微金融中的互联网应用优势
(一)资源配置优势
小微企业或个人利用网络平台贷款,其交易流水,个人信息等均会被记录下来。平台收集这些信息,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方式加以分析处理,能够更好的了解客户的融资习惯,风险偏好,为资源配置提供参考。对于银行来说,可以利用这些数据,针对性地推出金融理财产品,有效地利用资源;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上的检索功能,找到自己需要的服务,解决融资问题,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同时,互联网的集资能力较强,平台能快速地将出资人的闲散资金聚集起来加以投资,大大优化了资源的配置。
(二)成本与效率优势
互联网模式下,小微金融在网络上提供金融服务,可以不用受空间的限制,跨区、跨市甚至跨省,只要符合要求,均可以在网上办理业务,减少因空间而带来的成本,有利于小微企业自身的发展。同样,由于可以在网上办理业务,客户不用专门到银行等金融机构去排队等候,而且相较与传统小微金融复杂、繁琐的人工审批,互联网金融已有一套相对成型的审批程序。客户只需将自身信息及需求录入,只要符合条件,在短时间内就能获得资金,简化手续,提高效率。相比于大型企业,小微企业的知名度不高,如果采用企业债券的方式去融资,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去打广告,才能完成融资目标,同时企业债券融资一般周期较长,金额较大,可能会面临到期无法偿还而破产的风险,并且债券融资要面临金融市场本身所固有的再融资风险和发行风险。而互联网平台有检索功能,客户只需将信息录入系统,大数据下可以进行资源的配置,节约广告成本,同时提高效率。
(三)门槛与模式优势
传统银行融资门槛较高,手续繁杂。大多数小微企业自身有资金少、业务单一、经营风险较大、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同时又缺乏可抵押的资产,很难得到融资,尤其是第一次与银行合作的小微企业,由于信用问题,即使提供抵押证明也很难贷到款。互联网金融的门槛较银行而言低了许多,并且融资模式多样化。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极好地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多样化的需求。对小微企业而言,互联网金融的低成本、低门槛、快捷、灵活、流动性强及融资方式多样化,让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融资需求,针对性的选择融资模式,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小微企业可以通过众筹平台、P2P平台、小额贷款等模式获得资金,解决了自身新项目研发资金问题,同时无形中起到宣传作用;大数据,云计算的运用,更加便利小微企业进行网上融资。
三、互联网背景下小微金融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银行小微金融的发展策略
只有不断创新,适应发展大趋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传统小微金融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技术方面,将来的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银行必须与之接轨。传统银行金融业应该利用互联网扩大融资渠道。在硬件上要加强小微金融数据储存、信息处理、主机对接与传输的网络通信设备;在软件上要借助云计算、大數据技术等服务创新开发具有“搜集、比较、存储、分析、应用”的各种软件,方便客户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服务方面,结合互联网技术,开发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的融资功能,并与线下系统对接,将线下和线上的服务集合起来。客户通过手机、电脑端即可远程完成业务,突破空间界限,节约时间,降低成本。
产品创新方面,根据不同小微企业市场,运用大数据推理、建模分析、市场调查等方式开发多样性金融产品,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能降低成本。
(二)保险小微金融的发展策略
大多数小微企业规模小、财务不规范、信用等级低,在融资过程处于劣势地位。保险信用的加入,可以为企业增信,增加融资的成功率,促进企业发展。小微企业规模小,业务单一,在市场上很难找到一款适合的保险产品。针对这个现象,保险公司可以与互联网公司开展深度的合作,开发出一款多样化的小微金融保险产品。针对小微互联网金融政策不明确的问题,保险公司可以开发融资过程中的融资保险产品,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风险,促进小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险行业抓住互联网热潮,适应市场变革,结合互联网特点制定发展战略,就能在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互联网小微金融的发展策略
互联网金融主要在线上开展活动,极大便利了小微企业的融资,但线上金融离不开线下的基础,在互联网线下互动这块还处于劣势。为此可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扩大服务面。同时,互联网金融公司还应该与传统金融机构开展深度合作,集合市场资源,建立数据的对接、共享,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进而满足不同层面的融资需求,推动P2P等新型互联网平台的稳步发展,促进小微金融的持续发展。
(四)政府为小微金融护航
对于互联网金融技术这方面,我国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这漏洞进行诈骗。因此政府应该结合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出台一系列政策来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同时政府可以把互联网金融细分,再根据规模大小,业务的不同,分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尽量做到全面有法,全程有法。在金融监管方面,传统的金融监管相对完善,但在互联网这一块就还没形成完整、统一的监管体系。对此,政府应明确制定互联网平台的权利义务,让公安机关参与监督,监管互联网平台,一旦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应加以严惩。
参考文献:
[1]褚静涛.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发展的思考[J].吉林金融研究.2012.
[2]黎昌荣.交易成本视角下的小企业融资制度创新.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7,9:13-18.
[3]林越.搞活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理论思考[J].经濟师,2012(3):26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