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研究
2019-09-10黄永忠
黄永忠
摘 要:小学生的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做好道德与法治教育,这对保证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展开讨论,重点分析生活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融入,相信可以给教育工作者带来启发。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育
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在道德与法治方面的认知能力比较差,缺乏对事物行为的判断能力,也容易受到不良风气和行为的误导。这也是我们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原因所在。进行生活化的教学实践,正是为了弥补传统理论教育的不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领会道德与法治的意义,并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份助力。
1生活话题引入道德理念,让学习不枯燥
中国拥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道德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相对成熟完善的体系。古代的“仁义礼智信”,还有现在的二十四个字的核心价值观,都有一脉相承的地方。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讲,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还是太抽象了一些,并不是很好理解。通过生活话题的引入,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去了解道德与法治的评价标准和规则,了解怎样才是值得鼓励的,怎样才是不被认可的。
比如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不道德的现象去发起讨论。老师会问大家,有没有乱扔果皮纸屑过?有没有大声吵闹过?在家里玩的时候有没有乱蹦乱跳影响楼下居民的休息?这些生活场景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而且脱离了课本内容的教条,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启发学生的思考。为了增强话题的趣味性和参与感,老师还会以做竞答题的方式去磨练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判断力。比如老师出题:以下行为哪一种是属于不道德的?1小明生病了肚子疼,在医院里忍不住大哭起来;2张奶奶走在楼下不小心滑倒了,原来是有小朋友乱扔了香蕉皮。3火车快要进站了,于是拉起了长长的汽笛声,把正在等车的小陈阿姨吓了一跳。在这里面,我们设置的题目是需要一定的思考才能给出正确答案的。同學们通过竞答的方式来给出答案,看谁答得快、答得对。这样的方式有一定的趣味性,还有一定的讨论价值,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习不再那么枯燥。
2信息技术协助进行生活教学,提高学生的学科认知
鉴于小学生的经验阅历比较少,老师在进行讲课的时候难免会涉及到一些学生不了解、不熟悉的领域。对此,老师更倾向于采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比如我们讲到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和优良传统的时候,这个概念是有一定历史跨度的。比如谈到孔子孟子等从道德活法治方面提出的治国安邦之策;或者关于“仁义礼智信”的传统文化的认知,这对现在的小学生来说跨度大,距离远,不容易理解。
对此,老师就选择了多媒体技术,以播放道德与法治教育宣传视频的方式来进行授课。近年来国家进行道德宣讲、法制教育的力度不断加大,网上流传的各类道德教育宣传画、法制教育宣传画、公益广告数不胜数。这些宣讲内容大多数都是以贴近生活的案例、小故事来进行道德法治的诠释,内容直观且容易理解,也给小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以这些视频图片资料作为辅助,让大家从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中理解了什么是礼,什么是仁,什么是义。
比起老师口头上的讲解分析,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直观试听感受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实现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效渗透。
3设置道德与法治宣传栏,激发同学的观察欲和行动力
我们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并不是单纯停留在课堂上,而是延伸到了课下活动中。老师专门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开辟了一个“道德与法治”专栏。里面是同学们自发的去描写一些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和道德法治相关的现象行为。比如有的同学写到:语文课代表帮我补习语文笔记,谢谢他!还有的同学写到:今天在马路边看到有个老奶奶掉了钱包在地上,我帮她捡起来,感觉好开心!老师也可以参与其中进行留言:乱闯马路是违法行为,容易出交通事故,同学们一定小心哦!通过这种专栏的设置,让同学们自发的从生活中去发现那些响应或者违背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行为和现象,进而潜移默化的指引同学们去监督别人,检视自己,认真按照道德与法治的要求去做事,向违背道德观念认知,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现象说不!
通过这样的生活化教学,班级里的同学们都能做到以课堂知识为指导,班级内的秩序、纪律、风气等都有了很好的转变。
结语: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经验阅历较少,使得他们对于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相关内容难有多么深刻的理解,这也正是我们提倡教育生活化的原因之一。通过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接受教育熏陶,并最终为我国的法制化建设和全民道德素养的提升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秀云,吴怡桦.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探析[J].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8, 18(05):46-50.
[2]陈光全, 鲜于文珍. 奏响道德与法治价值教育的强音——道德与法治课程价值性的深度思考与实践创新[J]. 中小学德育, 2018(4):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