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环保理念渗透研究
2019-09-10张运强
张运强
摘 要:本文立足高中地理教学中环保理念渗透研究,从多种教学方法,形象展现环保问题;举办环保相关课外活动,渗透环保理念;从小事做起,制定日常环保行为规范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环保理念;教学方法;课外活动;行为规范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地矛盾越发凸显。近年来,中国雾霾频发、水质恶化、垃圾成山,环境问题愈发严重,需要政府、企业、个人多个层面一同努力进行环境保护。但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人缺乏环保理念,对环保行动打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极大地阻碍了环保行动的开展。环境保护一直以来就是高中地理的重要模块,在高中地理中渗透环境保护理念有着独特的优势,但以往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学习往往只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即没有树立正确的环保理念,也没有相应的环保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应用各种方法在日常的教学中渗透环保理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为中国的环保大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多种教学方法,形象展现环保问题。
环境保护是高中地理的重要知识模块,但在过去的教学中,环境保护只作为选修课程存在,教师重视程度不足,且在“以高考为指挥棒”的教学理念下,教师相对更加重视环保理论知识的教学,学生对中国严峻的环保形势可能没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自然无法发自内心地认可环保理念。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采用更加直观、更加具有感染力的教学方法,增进学生对中国环保形势的认识,激起学生对环保的责任心。
如在“大气污染与防治”这一知识点,教师就可以在课上或者课余时间借助优秀环保记录片《穹顶之下》进行教学,带领学生跟随柴静一起走进中国的环保。在记录片的学习中,学生可以用形象的方式深刻地了解大气污染的危害、全方位地认识大气污染的原因,对中国环保行动的开展和阻力做一个全面地了解,对记录片中因为个人观念缺失和个人利益问题阻碍环保行为的人产生“痛恨”的心理。在观看了记录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和讨论中国现行的环保法律和法规,学习“大气十条”,让学生了解中国政府要搞好环境的决心,也让其对自身需要做和能做的事有做一定的了解。这样,通过优秀纪录片,教师成功激发了学生环保的责任感,初步树立了学生的环保理念。
二、举办环保相关课外活动,渗透环保理念。
环境保护只是一个模块,在高中的教学系统中处于较高的学段,学生接触系统的环保知识较晚,而且单单一个教学模块的时间自然无法成功地培养学生环保理念,故环保理念的培养应该拓展到整个高中的教学中。这就需要教师在其他模块的教学中,尽量结合环保知识,开展与环保相关的课外活动,在其中渗透环保理念,用更长的时间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如教师可以开展环保科研活动,在“城市”这一知识点的讲述中让学生以“我所在小区的环境”为题,分成学习小组,分别选择一个居民区对区域内小区的方方面面做记录。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进行讨论,制定调查计划,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方式调查所选小区的人口密度、经济情况、文化理念、河流情况、空气状况、垃圾处理情况等,之后教师即可以指导学生以这些信息为依据完成一篇地理环境科学论文。这样,教师将“城市”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开展环保科研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也在日常的课外活动中让学生学习到了环保知识,渗透了环保理念。
三、从小事做起,制定日常环保行为规范。
“九层高台始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践是掌握知识的最佳途径,也是掌握知识的目的之一,故在高中的教学中,环保理念的渗透也要结合实践。这就需要教师制定日常的环保行为规范,让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在环保行动中树立自身环保理念,在环保理念的践行中增加自身成就感,树立自身对环保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这个方法中,教师需要做到以身作则,用身教结合言传的方式教学,而非仅仅是“空口白话”的说教。
如教师可以开展“环保从我做起”的活动,让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应该做到并且能够完成的环保行为,将其制作成环保行为规范。在规范的实施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行动,如“捡垃圾从我做起,建设清洁校园。”这一条,教师在教室中见到垃圾就不能视而不见,而要将其捡起,以身作则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以更好地让学生遵守自己订下的环保行为规范。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依据规范开展各種各样的活动,如“环保宿舍评比”“植树节植树活动”“节约一度电”等。这样,通过环保行为的开展,教师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投身环保,渗透环保理念的同时也切实为中国的环保事业做出了贡献,一举两得。
综上所述,环保教育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增加环保课程的感染力,从课堂到课外活动,再到日常规范全方位渗透环保理念,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让学生从自身做起,为中国的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罗军.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境理念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191.
[2]张得雄.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渗透理念分析[J].学周刊,2019(2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