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对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
2019-09-10张弘
张弘
摘 要:有效教学无论是在新课改前还是新课改后都应当是一名教师奋力追求的目标。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我们不能停下探索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脚步,而是要一直这条路上走下去,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带动起来,真正意义上实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物理;有效教学;合作学习;直观情境;现实生活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为了达到一个满意的教学效果,总是以声嘶力竭的说教方式授课,一节课上完之后教师已然变得口干舌燥,也未曾半点改变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高中物理教师,我们要对这种教学情况进行深刻的反思,不能一味地对学生进行说教,而是要找到能够将学生真正带入到课堂上的教学策略。下面,我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如何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实施有效教学策略作一番阐述:
一、开展合作学习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改中多次提出的教学理念,在我国古代也有许多的民间俗语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如“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等等,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我们要结合授课内容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再也不能将课堂当做是自己的一个人的课堂,而是要在合作学习中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从而顺利实现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曲线运动》这一节时,首先,我在课件上展示了几幅图片,让学生合作交流这几幅图片中,物体的运动轨迹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后得到了运动轨迹是一条曲线的答案,这时已经顺利引入了课题。然后,我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找寻曲线运动的方向,在激烈的谈论过后,学生总结出了“曲线运动速度方向沿曲线某一点的切线方向。”之后,我让学生观看了钢柱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视频,与学生共同探讨了曲线运动的条件,使学生明白了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受力方向和速度方向都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力都指向轨迹弯曲的一侧。最后,我通过习题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了这节课的所学知识,对学生仍有疑惑的地方进行了反馈纠正。这样,我通过开展合作学习,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同时培养了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习惯,顺利实现了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
二、打造直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在不断进步,科技化的教学手段也在逐渐增多,在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就是多媒体技术。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我们要明白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的意义,应当发挥其在课堂上的重要作用,为学生创设直观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节时,首先,我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大力士拉卡车”的视频,引导学生对力与运动的关系进行了思考。然后,我带领学生回顾了历史,为学生介绍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引出了伽利略实验,又让学生知道了笛卡尔在伽利略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探究了运动和力的关系,为隆重推出牛顿第一定律做了铺垫。之后,我为学生介绍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具体内容,字斟句酌地对学生进行了分析,又通过一些具体的习题巩固了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最后,我让学生谈了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牛顿第一定律现象。这样,我通过打造直观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通过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知道了科学探究的艰辛,大大提高了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三、结合现实生活增强学生应用意识
生活中处处在用到物理知识,因为物理知识终究是从生活中得到来的,唯有将物理教学与生活相联系才能体现物理学的价值与意义。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我们应当在授课时,将物理知识还原的到现实生活当中,让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对于现实生活的帮助,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例如,我在引導学生学习《功率》这一节时,首先,我对学生说道:“人们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机械来做功,这与人力直接做功或畜力做功,在完成功的快慢方面有何不同?”然后,我对学生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如拖拉机耕地比牛耕地快得多、从水井里提水,使用抽水机比人工要快的多等等,让学生意识到了研究功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之后,我为学生介绍了功率的物理意义,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知道了功率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又通过具体的习题加深了学生对功率这部分知识的印象。最后,我让学生谈论了学习功率对生活有什么帮助。这样,我通过结合现实生活,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既使得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得到了提高,也使得学生学习物理的价值观得到了提高。
总而言之,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并且身为高中物理教师的我们,必须要为了学生未来的进步与发展在设计有效教学策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王炜杰,李平安.有效教学探索——高中物理情景创设对教学的作用及启示[J].物理通报,2019(01):61-63.
[2]孟全海.高中物理有效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究——在教学过程保持教学节奏与学生认知节奏一致性的若干思考[J].物理通报,2018(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