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教学的有效策略
2019-09-10陈晓佳
陈晓佳
《弟子规》是由清代李毓秀编撰而成的,其思想核心是孝悌仁爱。其简洁精练的语句中囊括了为人做事的众多道理,对幼儿教育有积极的启发作用。同时,《弟子规》是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因此,将《弟子规》引入到幼儿的品德生活中,使之为今天的教育实践服务,尤为重要。那么,怎样使《弟子规》在幼儿园得到更好的运用呢?
激发兴趣,并内化到行为中
巧妙学习法 《弟子规》学习对于幼儿来说是一项比较有难度且枯燥的学习,需要用一定的方法,激发幼儿的學习兴趣。我们一般采用活泼愉快的唱儿歌的方式,让幼儿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自然诵读。同时配合图片和相关录像,让孩子更直观、形象地理解《弟子规》的内在含义。这样可以大大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幼儿理解其含义,能够自然诵读。
游戏扮演法 《弟子规》教学要创设情境,最好的教学方式是游戏扮演,特别是角色扮演。让幼儿在玩乐表演中体验孝敬父母、礼貌待人、认真做事、诚实守信等良好的行为规范。首先,可以将相关句子转化成语言活动进行故事教学,第一次以了解故事内容、学习对话为主,第二次以分角色表演形式,引导幼儿用小话剧的形式表演出来,更利于幼儿接受、了解。
日常行为强化法 要让幼儿真正理解《弟子规》的精髓,并能使《弟子规》的含义在身边的人或事上有所体现,就要引导幼儿学以致用。深化幼儿的理解,可以使幼儿更加理解《弟子规》的含义,并能发扬传统美德。对此,我将《弟子规》深化到幼儿的生活当中,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和身边发生的有关事件学习《弟子规》,通过游戏活动等形式让幼儿不断深化理解,巩固已形成的习惯,并能灵活运用。如孩子们放学时贪恋各种玩具,对于家长的呼叫,幼儿时常出现不予理睬的情形。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会提醒孩子们:“《弟子规》告诉我们父母呼唤时应该怎样做?”于是孩子们会一齐喊出“父母呼,应勿缓”。贪玩的孩子听到这句话,即便有些不情愿,也会很快离开座位,跟父母离园。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这一被动行为逐渐转变为主动行为。
注重日常生活和游戏表演
《弟子规》中提及,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日常生活中的言语和行为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别人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品德好的人,多向他们学习,如果有精力,还可以多学习一些其他的知识技能。这些都是亲社会行为,如果孩子从小就耳濡目染这些良好的行为品德,那么这在潜移默化中,可以促进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良好道德观的树立。幼儿通过日常生活和游戏表演学习语言,能发展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思想的能力。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幼儿的学习可以逐步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幼儿在角色体验中,不断思考、尝试、表达,可以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能够投入情感,提高认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提高道德情操和增强审美意识。
开展家长工作,做到家园一致
由于多方面原因,现在很多成年热对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也了解得不多。所以,我们在园引导孩子学习《弟子规》的内容,也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让家长和教师也一同参与到《弟子规》的学习中。俗话说,大人是孩子们的榜样,孩子是大人们的镜子。大人的言行对孩子们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是直接的。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常常会模仿大人的一言一行,并根据大人们的言语和行为去判断世界。因此,为了促进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我们大人也要身体力行,和孩子们一同学习《弟子规》,取其精华,不断提升和改进自我,用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性来影响孩子们。言传身教,是幼儿习惯培养的最好的环境熏陶。
在《弟子规》教学的开展初期,不少家长反映有难度,因为他们工作繁忙,和孩子一起诵读的时间也很短,也不知道如何诵读、读多少,更不知道该如何配合教师完成《弟子规》小话剧的表演。鉴于这一现象,我组织了家长会活动,把开展弟子规的活动意义讲给家长听,并教会家长如何引导幼儿记忆台词及大胆表现人物角色语言、动作。通过与家长的磨合,我园开展的六一《弟子规》小话剧展示活动,赢得了不少家长的好评,通过小话剧提升了孩子的多种能力和良好品质。每天我都会有选择地发给幼儿一个小便条,上面写着“妈妈,请陪我读第二页《弟子规》”,充分地让家长感受到《弟子规》学习的重要性,也肯定了幼儿园的工作。
虽然《弟子规》比较难懂,但是实践证明,只要将诵读、讲解和故事分析集合在一起,幼儿是能够理解其中的意义,并以《弟子规》里面的要求来要求自己的。因此,我认为学习并实践《弟子规》对孩子习惯的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加强对《弟子规》的学习,将它发扬光大。《弟子规》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的书。每一个人能了解自己应当如何做人,因此,个人的修身会得到进步,对和谐家庭关系、优化社会环境、提高人文素质、培养礼仪道德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当然,《弟子规》的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在现代的教学过程中教育理念、教育宗旨及教学方法都需要教师不断地摸索和改进。
(作者单位: 北京市房山区河北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