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2019-09-10刘亚男

教育·校长参考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案课程标准目标

刘亚男

备课是教学中的起始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而备课的重要性经常被忽略。《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定为“四基”,表述为“获得适应社会活动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指出,把儿童看做一个能够操控新事物和新事件的建构者,通过操控新事物和新事件,儿童对事物进行建构,即对事物或者事件进行理解。儿童每个阶段对事物的理解程度是不同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前运算阶段到具体运算阶段的过渡期,前运算阶段的标志是符号功能的出现。皮亚杰认为,与年龄较大的学龄儿童相比,学前儿童更具有直观性、自我中心性和缺乏逻辑性。基于以上理论依据,笔者认为现阶段备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是教学与备课分离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写教案的目的仅仅是应付学校或上级的检查,上课的教学过程与教案的教学过程并不符合。无教案上课或不按教案上课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现象在有经验的教师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再进行教过的教学内容,大多数教师都会按照第一次的教法进行,并没有考虑到学情的不同。因此,教学与备课是分离的。

二是教案流于形式。现阶段教师的教案主要分为两种形式:电子版和手写版。电子版的教案经常是教师之间互相拷贝,大家的教案都是一样的,缺少自己的思考。手写版的教案也同样是依照教材或曾经写好的教案照着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教师写得多,想得少的现象。大部分学校对教案格式有严格规定,限制了教师对教学本身的解读。教案中,教师对学生的分析也是为了应付学校检查,流于形式,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有其本身的特点,教师在备课中很少考虑到学生学段间的差异性,更不会考虑班内学生的差异性。

三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过于片面。新课程标准颁布后,基层学校组织大量人力、物力对教师进行新课标解读的培训,这种培训基本上流于形式,课程标准中的理念与教学实践联系较少,导致课程标准与教学实践脱离,一线教师对新课标的解读仍需加强。面对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教材,部分教师仍旧采用原来的方式进行授课,对教材中教学内容的细微变化、教学内容顺序的调整,没有自己的思考。

备课是整个课堂教学工作的起点,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和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没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那么,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教师应如何进行有效备课呢?

首先,用学习和思考写教案。郜舒竹教授在《“变教为学”说备课》一文中提出: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的过程更多的是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思考应当聚焦于学生“学什么”以及学生可以“怎样学”这两个问题。学什么是对学习目标的思考过程,学习目标应视学生为主体,不仅思考知识目标,更应站在“育人”的角度,思考学生的发展,低年级数学教学,更要重视对学情的分析,尤其是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合理确定学习目标。怎样学的思考,就是将学习目标转换成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对于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组织活动能力需要慢慢培养,同时教师引领作用不能忽略,在“变教为学”的课堂中,低年级的教学不可能完全以活动的形式进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能力,改善活动的形式和学习任务。切忌操之过急,要有静待花开的精神。对教材的解读,同样是备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应该利用好教材,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完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不能忽略关于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的学段目标。

其次,合理创设情景。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采取创设游戏情境的方式。这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种“兴趣”是低层次的,对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没有任何帮助,而且我们不提倡学生玩电子游戏,电子游戏情境没有教育意义。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简单的实际问题情境,让情境启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再次,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兴趣。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显著变化之一是降低难度,将很多知识点移到下一学段,这样做的目的是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数学自信。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只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低年级教学,应更加直观,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用理解支撑抽象,切忌过早进入抽象教学。

最后,注重学习内容中的文化性。从课程的角度說,是把数学知识呈现于人的社会活动中;从教师教的角度说,是通过布置学习任务使得学生自主参与这样的活动;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说,是通过活动提取、总结并运用相关的知识。这一切的核心是建立数学知识与人和人类活动的关系。备课时,教师要将恰当的人类活动素材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数学的文化性。

因此备课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起点,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只有备好课,教师才能最终将完美的课程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活动中既习得知识,又提升能力,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作者单位:北京市怀柔区怀柔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教案课程标准目标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触摸春天》教案
《立定跳远》教案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