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及农作物的锌含量的测定方法
2019-09-10王溶
[摘要]本文研究了显色剂1-(2-吡啶偶氮)-2-萘酚与锌的显色反应。在pH=9.24的硼砂-氢氧化钠缓冲溶液中,锌与1-(2-吡啶偶氮)-2-奈酚反应形成红色的偶氮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26 nm,摩尔吸光系数为4.609×103 L/(mol·cm),锌含量为0~10.0 μg/mL,符合比尔定律。该方法用于测定大豆中的锌含量,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99%。
[关键词]大豆;农作物;锌含量
中图分类号:TS2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190514
目前,食品中锌的检测研究较热门,锌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锌试剂分光光度法[1]、有机显色剂分光光度法[2-4]、双硫腙分光光度法[5-7]等)、原子吸收光度法[8-9]、溶出伏安法、等离子体光谱法等。本文借鉴了相关文献的部分思路,进行一系列探索,找到了一种新型Zn(Ⅱ)显色剂:1-(2-吡啶偶氮)-2-萘酚,通过加入抗坏血酸和NaF联合掩蔽试样中的Cu2+和Fe3+,可直接用此法测定大豆粉中锌的含量。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仪器
AA 500型分光光度计:铂金埃尔默仪器有限公司;赛多利斯牌BSA 124S系列电子天平:赛多利斯仪器有限公司;UP-RHW-B-20L型超纯水机:成都优普仪器有限公司。
1.2 试剂与标准液
1.2.1 试剂
盐酸:1∶50;氢氧化钠:40.0 g/L;甲酚红的乙醇溶液:1.0 g/L;硝酸-高氯酸混合液:5∶1;抗坏血酸;NaF溶液:1.0 g/L;1-(2-吡啶偶氮)-2-萘酚的乙醇溶液:称取0.5 g的PAN溶于100 mL无水乙醇中,放置过夜后取上清液备用;缓冲溶液:准确称取8.0 g粒状氢氧化钠,溶于50.0 mL水中,加入30.0 g硼酸,溶解后再加水至100 mL。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1.2.2 标准液
锌标准储备液:1.00 mg/mL:称取1.000g金属锌粒,溶于10.0 mL硝酸中,煮沸以驱除氮氧化物冷却后定容至1 000 mL;锌标准使用液:10.0 μg/mL。
1.3 实验方法
准确移取10.0 mL锌标准溶液于25.0 mL比色管中,加入2~3滴甲酚红的乙醇溶液(1.0 g/L),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至淡红色,再用盐酸调至黄色,依次加入5.0 mL硼砂-氢氧化钠缓冲溶液、2.0 mL的PAN溶液、0.5 mL的NaF溶液(1.0 g/L)、0.4 g的抗坏血酸,用UP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于室温下放置15 min后,用2 cm比色皿,以试剂空白液为参比,于526 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
2 样品处理与分析
2.1 样品处理
准确称取3份0.5 g大豆粉,用干净的纸包起来放烘
收稿日期:2019-04-17
作者简介:王溶,女,本科,研究方向为农产品检测。
收稿日期:2019-04-17
作者简介:王溶,女,本科,研究方向为农产品检测。
箱内烘干。将大豆粉倒250.0 mL锥形瓶中,加入10.0 mL的硝酸-高氯酸混合液(5∶1),将瓶口密封起来,放置过夜后将消解液(此时应看到消解溶液内无大块状颗粒,为溶解的物质分散均匀)转入烧杯内,于电热板上加热,直到有黄烟冒出。待黄烟冒完后,此时剩余溶液已很少,应立即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后加入20.0 mL UP水,于电炉上加热煮沸,除去过量的硝酸,此时溶液应该呈澄清状。
澄清液冷却后,会看到一层薄薄的油膜漂于液面上,用漏斗进行过滤,取下清液转入50.0 mL的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处,待用。
2.2 样品的测定
从容量瓶中准确吸取10.0 mL的样品液,移入25.0 mL的比色管中,加入2滴甲酚红的乙醇溶液(1.0 g/L),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至显淡红色,再用盐酸溶液调至黄色,依次加入5.0 mL的硼砂-氢氧化钠缓冲溶液、2.0 mL的PAN溶液、0.5 mL的NaF溶液(1.0 g/L)、0.4 g的抗坏血酸,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5 min后,以试剂空白液为参比,在526 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光度值,每一份样品测4次。样品吸光度测定值见表1。
式中:X为样品中Zn(Ⅱ)的含量,μg/g;m为所称取样品的质量,g;C为所测品的吸光度值在工作曲线上所对应的浓度值,μg/mL。豆浆中的锌含量测定结果见表2。
2.3 数据分析
2.3.1 精密度分析
平行测定中,标准偏差:样品1#为s1,样品2#为s2,样品3#为s3。其中,s1=5.79%,s2=3.37%,s3=4.97%。根据检测结果可知:s1>s3>s2,表明第1份樣品测定数据的精密度比较高,第3份样品测定数据的精密度次之,第2份样品测定数据的精密度较差。
2.3.2 显著性误差分析
对数据进行显著性误差分析,结果见表3、表4。
(1)选用F检验法和t检验法,对精密度较高的样品2#和样品3#进行显著性误差分析:F=s2大÷s2小=2.17。查表4,fs大=3,fs小=3,F表=9.28;F
3 结 论
通过一系列实验,本实验找到了一种新的Zn(Ⅱ)显色剂。综合考虑,本法可以用于普通食品中锌含量的测定,但有待于相关学者进一步改善。
参考文献
[1]卢抗美,张文全.锌试剂-环己酮分光度法测定水中的锌[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1(6):687.
[2]李艷辉,魏琴,罗川南.吐温80存在下4-(2-吡啶偶氮)-间二苯酚光度法测定锌的研究与应用[J].陶瓷工程,2001(12):49-51.
[3]郑云法,张春牛,詹银花.1-(4-硝基苯)-3-(3-甲基吡啶)-三氮烯的合成及其与锌的显色反应[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6(12):998-999.
[4]刘本才,赵殊.Meso-四(4-氨基苯基)-卟啉二阶导数分光度法测定痕量锌[J].分析化学,1998(8):1040.
[5]吴赛苏,王静,洪英.双硫腙-CTMAB光度法测定锌的研究[J].干旱环境监测,2001(2):74-75.
[6]吕艳阳,许春萱.双硫腙-乙醇体系分光光度法测锌的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414-416.
[7]司文会,朱金坤.双硫腙萃取光度法测定锌的研究[J].分析科学学报,2002(6):522.
[8]刘彦明,王辉,刘彦富,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大豆及其制品中的微量元素[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4(10):1215-1217.
[9]杨宇,王贵全,刘彦明.原子吸收光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展[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119-124.
[10]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分析化学:上册[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1]GB/T 5009.14-2003.食品中锌的测定[S].
[12]王勇,倪永年.多元校正-多波长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水样中的锌、镉和钴[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7(1):82-84.
[13]TAKAYA SATO,GEN MASUDA,KENTARO TAKAGI.Ele-
ctrochemical propert ieaerus of novel ionic liquids for electric double layer capacitor applications [J].Electrochimica Acta,2004(49):3603-3611.
[14]WEI GUOR,TZO,YANG ZU SING,et al. Room temperatur eionic liquid as an ovel medium for liquid/liquid extract ion of met alions analytica[J].Chimica Acta,2003(8):183-192.
[15]张廷会,曹占文,郭晓君.大豆粗脂肪酸值快速测定法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4(1):38-40.
[16]宫博,蓝图,李崇江,等.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大米中微量锌[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2):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