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14个地州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2019-09-10王翠云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9年5期
关键词:熵值法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

[摘要]甘肃省农业基础薄弱,近年来随着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14个地州市发展并不均衡,农业现代化水平差异较大。本文利用熵值法对甘肃省14个地州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比较,并提出相应对策,为甘肃省制定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甘肃省;农业现代化;熵值法;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190537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十二五”以来,随着甘肃省“365”现代农业发展计划的实施,甘肃省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民收入增加较快,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但是由于农业基础条件差、设施薄弱、装备落后、科技进步等跟不上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农业仍是甘肃省推进“四化同步”的短板,且省内各区域农业发展状况不均衡,河西走廊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高于中东部地区[1]。本文利用熵值法对甘肃省14个地州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比较,并提出相应对策,为甘肃省制定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1.1  指标体系设计

甘肃省14个地州市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遵循系统性、代表性、真实性和可得性的原则,借鉴已有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研究成果,结合农业现代化发展历程,依据甘肃省的实际情况,从农业生产现代化、农业装备现代化和农村生活现代化3个方面选取14个指标[2-4],反映甘肃省14个地州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1.2  数据预处理

本文数据来自2017年《甘肃发展年鉴》,数据所表示的是2016年14个地州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状况,由于14个指标原始数据的量纲各不相同,无法直接比较,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对于正向指标:

1.3  指标权重的确定

为了减少主观因素影响,使研究结果更加客观和科学,本文选用客观赋权的熵权法确定权重[5-6],具体步骤如下。

(1)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个方案占该指标的比重:

(3)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系数。

对于第j项指标,指标值Xij的差异越大,对方案评价的作用越大,熵值就越小;gj=1-ej,则gj越大指标越重要。

(4)计算各指标权重值:

利用该方法,对甘肃省14个地州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的14项指标、196个原始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值见表1[7]。

1.4  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计算

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评价公式:

将原始数据的预处理值与计算所得的权重值依据上式进行计算,得到二级指标和一级指标的数值,即农业生产现代化、农业装备现代化、农村生活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的数值。计算结果见表2。

2  甘肃省14个地州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及各子系统分析

2.1  农业生产现代化子系统

将表2中甘肃省14个地州市农业生产现代化得分进行排序,得到2016年甘肃省14个地州市农业生产现代化子系统得分排序图,见图1。据图1可知,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得分差异较大,排在首位的是酒泉市,其得分为0.086 1分,远高于排在第2位的得分为0.046 1分的嘉峪关市;排在第3~5位的是张掖市、武威市和金昌市,这3个地级市的得分数值较为接近,分别是0.037 6分、0.030 3分和0.029 6分,明显高于排在其后的9个地州市;排在第6~14位的地州市分别是平凉市、白银市、庆阳市、甘南州、临夏州、定西市、天水市、陇南市和兰州市,这9个地州市的得分数值较为接近,第6位的平凉市得分为0.017 9分,最后一位兰州市得分为0.013 5分。

2016年甘肃省14个地州市农业生产子系统评价值对比见图2。据图2可知,酒泉市排到第1位主要是由于其人均肉类产量远高于其余13个地州市,其次是人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仅低于嘉峪关市,排在第2位,单位面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也高于14个地州是平均水平,这一成就得益于酒泉市长期以来积极探索在戈壁上发展现代农业,在人工设施内打造中高端农产品的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道路,成果显著。排在第2位的嘉峪关市,其人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单位面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均位于第1位,这是因为嘉峪关市坚持把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品的培育放在第1位,通过各种措施积极引导,形成了精细蔬菜、优质林果和优良畜禽等优势产业,同时扩大了产业基地。排在后9位的地州市中兰州市、天水市和甘南州情况比较类似,5个评价指标的数值均偏低,而定西市、白银市、陇南市、临夏州、平凉市和庆阳市相类似,5个评价指标中,人均粮食占有量的略高于平均值,而其余4个指标,数值偏低。

2.2  农业装备现代化子系统分析

将表2中甘肃省14个地州市农业装备现代化得分进行排序,得到2016年甘肃省14个地州市农业装备現代化子系统得分排序,见图3。

据图3可知,农业装备现代化得分最高的是嘉峪关市,其得分为0.469分;分值为0.03~0.04分的地州市有4个,排在第2~5位,分别是金昌市、酒泉市、甘南州和武威市;分值为0.02~0.03分的地州市有4个,排在第6~9位,分别是张掖市、临夏州、兰州市和白银市;分值为0.01~0.02分的地州市分别是陇南市、庆阳市、定西市、天水市和平凉市,排在最后5位。

2016年甘肃省14个地州市农业装备子系统评价值对比见图4。

据图4可知,排在首位的嘉峪关市其农业装备子系统的5个评价值中农机总动力数、农业资金投入以及有效化肥施用量与其他13个地州市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其余2个指标趋于中等偏上的水平。这一成就源于嘉峪关市从2005年以来,全面实行国家购置农机具补贴政策,使全市农机拥有量2017年达到4 348台,粮食作物机械化率达到95.25%,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47%。排在第2~5位的金昌市、酒泉市、甘南州和武威市,情况不太相同,其中武威市和酒泉市5个评价值较为均衡,而金昌市的农村人均用电量具有明显优势,甘南州的农业资金投入优势较为突出。排在后5位的陇南市、庆阳市、定西市、天水市和平凉市情况较为相似,其5个评价量的数值都比较低。

2.3  农村生活现代化子系统分析

将表2中甘肃省14个地州市农村生活现代化得分进行排序,得到2016年甘肃省14个地州市农村生活现代化子系统得分排序,见图5。

据图5可知,农村生活现代化子系统与农业生产和农业装备子系统相比,14个地州市之间差异较小。分值为0.02~0.03分的地州市有5个,排在第1~5位,分别是金昌市、兰州市、张掖市、酒泉市和嘉峪关市;其余9个地州市分值为0.01~0.02分,排在第6~14位,分别是平凉市、武威市、天水市、庆阳市、白银市、定西市、陇南市、临夏市和甘南市。

2016年甘肃省14个地州市农业装备子系统评价值对比见图6。据图6可知,评价农村生活子系统的4个指标中除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外,其余3个指标14个地州市差异不大。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嘉峪关市,达16 462元,其次是酒泉市、金昌市、张掖市和兰州市,可支配收入均超过10 000元。可支配收入较低的是临夏州、陇南市、定西市、甘南州和天水市,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 500~6 500元。

2.4  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分析

将表2中甘肃省14个地州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得分(即利用农业生产现代化、农业装备现代化和农村生活现代化各指标数值计算)进行排序,得到2016年甘肃省14个地州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得分排序,见图7。

据图7可知,甘肃省14个地州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得分最高的是酒泉市,其得分为0.051 3分,远高于其他13个地州市;分值为0.03~0.04分,排在第2~4位的是嘉峪关市、金昌市和张掖市;分值为0.02~0.03分,排在第5~6位的是武威市和甘南州;其余8个地州市分值为0.01~0.02分,排在第7~14位,依次是兰州市、临夏州、白银市、平凉市、庆阳市、陇南市、天水市和定西市。

从以上排名可以看出,河西祁连山内陆河区域的5个地级市排在了前5位,该区域依托祁连山这座“高山固体水库”,是甘肃省主要的灌溉农业区,农业资源条件好、农业经济发展快、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区域。排在第6位的甘南州和第8位的临夏州位于甘南高原黄河上游区域,这一成就主要源于当地政府长期以来把现代农牧业作为着力发展的首位产业之一,深入实施“168”现代农牧业发展行动计划,提高了生态畜牧业和特色种植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促进了全州农牧业的健康发展。排在第7位的兰州市,发展农业现代化的优势在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其城郊农业发展较好。排在后6位的地州市,集中分布在陇东陇中黄土高原区和甘肃南部秦巴山地区域,因自然条件等多方面的原因,农业发展依然缓慢,传统农业比重大,农民收入水平低,农业现代化水平低。

3  甘肃省14个地州市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策略

3.1  推进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与升级

坚持创新驱动,全面推进特色优势产业优化升级,建设全国重要的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实施品牌引领战略,打造绿色生态农产品区域综合形象品牌,形成区域公用品牌与企业产品品牌融合发展,提高农产品的产品附加值和现代农业整体效益。

3.2  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和物流业的发展

重点发展马铃薯、草畜、中药材、果蔬、种子、酿酒原料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建设兰州“高原夏菜”物流集散与配送中心,以酒泉、张掖、武威、白银、定西、天水及陇南的果品、蔬菜产区为重点,建設大中型产地综合市场、专业市场和冷链物流园区,形成完善、便捷、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

3.3  建立健全农业现代化发展政策支持保护体系

在稳定现有农业补贴力度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民直接补贴以及农资综合补贴等,支持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境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并给予政策优惠,加大农民就地就近创新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并健全补贴资金发放办法,确保农业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兑付给生产者。

3.4  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加强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现代化技术体系建设,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研发和推广,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加快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广大农民和各类经营主体的科技意识和应用转化能力,增强农业科技对现代农业的支撑能力。

3.5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等权能。加快推进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财政补贴力度,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支持涉农保险机构创新保险产品,将甘肃省肉牛、肉羊、日光温室、畜禽圈舍等特色优势产业和设施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提高农业抵抗风险的能力[8-10]。

4  结  论

甘肃省14个地州市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排在前5位的是位于河西走廊地区的5个地级市,排在第6位和第8位的是位于甘南高原黄河上游区域的临夏州和甘南州,兰州市排在第7位,排在后6位的是白银市、平凉市、庆阳市、陇南市、天水市和定西市,主要集中在陇东陇中黄土高原区和甘肃南部秦巴山地区域。各个地州市应结合当地实际状况,在不断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物流业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建立健全农业现代化发展政策支持保护体系。

参考文献

[1]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甘肃省“十三五”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规划[EB/OL].(2017-03-01)[2019-05-10].http://www.gsdrc.gov.cn/content/2017-03-01/38745.html.

[2]艾洪娟,蒋和平.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新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5(4):157-164.

[3]范况生.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及推进对策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5(1)∶241-244.

[4]張萌,闫玉科,张苇锟,珠海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测算及政策建议[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3):295-300.

[5]应寿英,刘锦扬.基于熵权综合指数法的四川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3):168-171.

[6]陈晓,南京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4):4-6.

[7]马子量.甘肃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及划分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11):207-212.

[8]徐李婷.安徽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3(6):14-16.

[9]李腾,周德翼.“粮食银行”发展的调查与分析——以湖北三杰粮油食品集团为例[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7(3):1-4.

[10]邵一珊,李豫新.西北五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定量综合评价[J].新疆农垦经济,2010(2):45-51.

收稿日期:2019-04-25

基金项目: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YB111)。

作者简介:王翠云,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与农村环境。

猜你喜欢

熵值法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改进突变级数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绩效研究
灰色关联模型在白酒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
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综合评价应用探究
基于熵权TOPSIS法对海口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评价中的应用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
郑州市各县(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