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板仓竖向不同送风形式降温模拟试验

2019-09-10王昱博于志杰李昭陈雁邓可何东升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9年5期

王昱博 于志杰 李昭 陈雁 邓可 何东升

[摘要]为了探究钢板仓竖向通风上进下出送风形式的可行性,本文对一栋模拟钢板仓进行冷气流上进下出、下进上出的机械通风降温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上进下出通风形式与下进上出的通风形式相比,具有降温速度快、更加经济的特点,能够有效缓解钢板仓闷顶现象,但是在优化粮堆温度均匀度上,上进下出不如下进上出送风方式。

[关键词]钢板仓;机械通风;送风方式

中图分类号:TS21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190508

我国钢板仓在粮食行业应用与发展起步较晚,现存的大部分钢板仓作为中转仓、暂存仓使用,并不用于长期储藏粮食[1]。但随着仓储技术的发展,将现存钢板仓改造后用于长期储粮已成为现实。张来林等[2]给钢板仓添加配套仓储设备后实现了长达10年的安全储粮效果。

钢板仓由于粮层深、粮食导热系数差,造成粮堆温度梯度大,有粮堆结露的风险[3]。钢板仓都需要配备机械通风降温系统,以冷却粮温并消除粮堆内外温差防止粮堆结露。现阶段对钢板仓的机械通风多采用冷气流下进上出形式,对冷气流上进下出形式少有研究。本试验进行了冷空气上进下出与下进上出的对比研究,探究钢板仓选择冷气流上进下出的可行性,为钢板仓选择机械通风不同的送风形式提供理论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仪器

本试验使用由郑州工程学院机械厂定制生产的钢板仓。尺寸为长3 m、宽3 m,仓体高5.3 m,仓容40 m3。仓内壁进行20 mm厚的保温材料处理,底部分布有4个出料口。仓内底部正接十字形地上通风笼,在十字形地上通风笼中心开180 mm圆形风口与外部相接。仓顶处沿仓壁做正方形环形通风笼,侧壁处开有一与底部入口相同大小的风口与外部相接。试验仪器主要有制冷量3 kW的空调机组一台、电机功率1.5 kW的离心风机一台,以及配套的粮情检测系统。试验所选用材料为稻谷。

1.2  试验方法

将钢板仓上下端开口与空调机组、离心风机相连接组成环流通风系统[4]。这样做的优势在于当采用空调机组制冷时,仓内气温是低于环境气温的。利用仓内的一部分回风与全部采用外界空气相比更加节能,选择空调机组制冷量也可以相对低一些。

1.2.1  测温点布置

为了得到全面而具体的粮温数据,结合相关规范将试验仓由上至下布置5层测温点[5]。第一层位于粮面之上0.4 m,往下每层都距上层1 m。第一层到第四层平面,每层布置5个测温点,均匀分布于4个角落和中心位置。分布角落的测温点距离仓房两条边界均0.75 m。第五层布置4个测温点,位于底部4个出料口的中心位置。测温点布置见图1。

1.2.2  试验方案设计

本试验主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下进上出式机械通风降温,将粮食处于高温状态,连接空调机组、离心风机、风道等,使冷风由下部风道进入试验仓。设定进风口风速为5 m/s,动态变化进风口风温,使风温与粮均温差值保持在7 ℃以内,防止粮食结露,观察稻谷降温情况,记录试验仓温度变化。第二阶段:上进下出式机械通风降温,改变空调机组、离心风机、风道等连接状况,使冷风由上部风道进入试验仓,其余处理与第一阶段相同[6]。

2  结果与讨论

综合各测点温度变化,处理后可得试验仓温度变化情况见表1。

2.1  粮均温结果分析

据表1可知,第一阶段试验粮均温从26.3 ℃下降到15.9 ℃,降温幅度为10.4 ℃;第二阶段试验粮均温从24 ℃下降到14.8 ℃,降温幅度为9.2 ℃。两个试验阶段降温幅度明显,降温效果显著。第一阶下进上出降温速率为0.8 ℃/d,第二阶段上进下出降温速率为0.92 ℃/d。这是因为冷气流上进下出时,除了风机提供给冷气流的驱动力之外,冷气流密度大,重力也會提供部分驱动力,使对流换热更加强烈。冷气流下进上出时,重力反而会成为冷气流上升的阻力,不利于对流换热[7]。

2.2  粮温均匀度结果分析

对粮温的均匀度进行分析,第一阶段粮温均匀度见图2,第二阶段粮温均匀度见图3。

据图1可知,实际测温点从第二层开始所测温度才为粮温值。取测温点第二层与第三层、第三层与第四层、第四层与第五层均温差值可做第一阶段粮温均匀度,同理可绘制第二阶段粮温均匀度示意图。所取温差值均为绝对值。

据图2可知,第一阶段试验开始时,第二三层、三四层粮温差值较小,四五层粮温差值较大,由上至下分别为1 ℃、0.6 ℃、5.1 ℃。随着试验的进行,层粮温差值经历波动后变小并稳定在0.8 ℃、0.8 ℃、0.9 ℃。这说明选择下进上出的送风方式可以很好地控制粮温均匀度。

据图3可知,第二阶段试验开始时,层均温差值较大,均匀度较差,由上至下分别为3.4℃、1.1℃、4.7 ℃,随着试验的进行,第三与第四层、第四与第五层粮均温差值波动后变小,稳定在0.5 ℃、0.5 ℃。第二层与第三层均温差值虽整体波动后变小,但是最后的稳定值较大为2.1 ℃。这说明上进下出的送风方式对下层粮温均匀度控制较好,对上层粮温均匀度控制较差。

2.3  仓顶温度分析

由于上进下出式通风,冷风直接由上层进入粮仓,因此该通风模式下仓顶温度较低。第二阶段试验后,仓顶均温10.5 ℃且为全仓温度最低层;第一阶段试验后,仓顶均温17.9 ℃且为全仓温度最高层。粮仓热负荷大部分源于太阳热负荷,在炎热的夏季,一方面仓内空气受热升温,热空气密度小从而上升密集在顶部空间;另一方面仓顶也直接受太阳热辐射影响,在仓顶至粮面区域形成密闭的热空气层,即闷顶现象。下进上出时,冷气流由粮层下层进入粮堆,推动粮堆中热空气在粮仓顶汇集,通风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对闷顶现象并没有缓解;上进下出时,冷空气由仓顶进入粮仓,冷气流直接与仓顶部空气层相接触,对仓顶部热空气有明显的冷却效果[8]。

2.4  经济效益分析

不同阶段制冷能耗情况见表2。

据表2可知,取0.6元/kW·h进行能耗分析,可得第一阶段降温费用为120×0.6=72元,第二阶段降温费用为100×0.6=60元;第一阶段降温幅度10.4 ℃,第二阶段降温幅度为9.2 ℃。由此可得第一阶段粮堆降温成本为0.29元/t,第二阶段粮堆降温成本为0.27元/t。与下进上出的机械通风形式相比,上进下出拥有更好的节能效果。

3  结  论

本试验通过对下进上出和上进下出送风方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上进下出的送风方式也是可行的,两者都能起到降低粮温,满足低温储粮的要求。下进上出送风方式可以使粮堆拥有更好的粮温均匀度,但是不能较好地缓解闷顶现象,对此可以考虑利用风机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时刻(例如夜晚)单独对顶层空间进行机械通风[9-10];上进下出送风方式拥有更好的降温速度,与下进上出的通风形式相比,是一种更经济的送风方式。但是对上层粮温均匀度控制较差,可以考虑采用勤翻粮面、单独对均匀度不良的粮堆部位通风等预防结露的方法来解决。不同的送风方式有不同的特点,要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灵活选择送风方式,保持粮食品质。

参考文献

[1]张友春.谈我国钢板筒仓的储粮性能[J].粮油食品科技,2008(1):14-18.

[2]张来林,吕建华,王彦超,等.鋼板立筒仓仓储工艺改造与储粮技术研究[J].粮食加工,2012(1):64-68.

[3]章铖,田兴国,何荣,等.粮堆结露成因与预防处理研究进展[J].粮食储藏,2018(1):1-5.

[4]LS/T 1202-2002.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S].

[5]GB/T 26882.1-2011.粮油储藏粮情测控系统[S].

[6]谷玉有,张来林,史钢强.东北地区不同仓型储粮特性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8(6):38-43.

[7]钟益彬.赤湾港老旧粮食筒仓系统升级改造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8.

[8]王子嘉,张娟,陈雁,等.模拟钢板仓储存大米通风降温试验[J].粮食储藏,2019(1):1-3+10.

[9]李明发.大型装配式钢板仓机械通风降温系统的设计与使用[J].粮食储藏,1999(2):37-41.

[10]吕建华,史雅,张来林.中国钢板仓储粮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1(5):23-24.

收稿日期:2019-04-27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401601);粮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13001)。

作者简介:王昱博,男,硕士,研究方向为建筑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