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发展:咬定主业不放松
2019-09-10汪烨
汪烨
双汇发展连续多年高分红的背后,是持续稳定的赢利能力。
在2018年年报中,双汇发展提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5元的分配预案,分红总额18.14亿元。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双汇发展已经向股东分红20次(不含本次),金额达291.21亿元,本次分红实施完毕之后,双汇发展上市以来累计分红将达到309.35亿元。
赢利持续稳定
连续多年高分红的背后,是持续稳定的赢利能力。统计双汇发展2013年以来的经营数据可以发现,其营业总收入及净利润相对稳定,近6年来,营业总收入最低446.97亿元,最高518.45亿元,净利润最低34.58亿元,最高49.15亿元,毛利率一般在19%上下,只有2018年毛利率超过了20%,达到21.42%,为历年来最高。
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受非洲猪瘟影响,养猪业利润普遍下滑严重,但以屠宰为主业的双汇发展却取得了较好的增长。2018年双汇发展主营业务收入487.67亿元,同比微幅回落3.32%;净利润49.15亿元,同比增长13.78%;扣非后净利润46.48亿元,同比增长15.9%。对比2013年以来的数据可以发现.2018年的营业总收入大约位于中值,但净利润却是最高的。主要原因是屠宰业毛利率的提升,2018年双汇屠宰业的毛利率是9.95%,2017年只有7.06%,同比增长2.89%。
3月15日,双汇母公司万洲国际在香港举行2018年业绩发布会时表示:“猪瘟对双汇的影响不大,2018年双汇的业绩甚至又创下了历史新高。”
总体而言,非洲猪瘟降低了双汇的营业收入但提高了利润率。一方面是在价格上,受非洲猪瘟影响,消费者对猪肉以及肉制品的需求有所下降,需求不振导致生鲜肉以及猪肉制品价格疲软;二是在量的方面,非洲猪瘟影响了双汇的屠宰业务量。2018年8月底,双汇郑州工厂受非洲猪瘟影响停产六周。2018年,双汇屠宰量达到1630.56万头,同比增长14.27%,其中四季度屠宰量只有428万头,同比增长2.3%。
第四季度产量及价格均低于预期,但单品的盈利能力却大幅提升。因为下半年非洲猪瘟疫情较为严重,国家禁止生猪跨省调运,这对于双汇发展来说是一个契机。双汇是全国布局且拥有完善冷链业务的大企业,主要生产经营区域遍布河南、湖北、上海、山东、四川、江苏、河北、广东、黑龙江、辽宁、江西、浙江、广西、安徽、云南、陕西等地,他们在生猪低价区域增加屠宰量,在生猪高价区则降低屠宰量。生猪不能跨省调运,强化了双汇发展冷鲜肉跨省调配的优势。在去年第四季度,双汇头均利润高达84.7元,同比大幅增长85.2%,创出新高。受此影响,全年头均利润64.4元,全年屠宰营业利润总计10.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0.2%,使得双汇发展2018年业绩超出市场预期。
挑战与机遇
对于2019年的发展,双汇表示,全球经济持续复苏,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消费者对肉制品在品质、健康、营养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同时受环保政策、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影响,行业集中度预计在未来将持续提升,2019年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肉类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有利于大企业发展壮大。随着国家进一步加大养殖、屠宰、运输环节的规范治理,肉类行业的监管力度也将不断加强,大中型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整合机遇和竞争优势。
质量安全更加受到关注,国家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管控力度,加大对食品生产、流通环节的抽样、检验,淘汰取缔不符合标准的食品企业,规范食品行业健康发展;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增强,为肉类食品产业向中高端升级提供广泛的社会基础。
双汇发展表示,2019年将加强疫情防控,确保企业安全运行。在区域发展上,将继续完善生猪屠宰及肉制品加工基地的全国产业布局,进一步实现就地养殖、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及全国大流通销售的格局。在经营战略上,将继续坚持“调结构、扩网络、促转型、上规模”,抓住宏观经济形势与行业发展机遇,发挥全球产业布局与中外协同优势,创新市场营销推新品,渗透网络终端拓新渠,拉动市场上规模,提升经营促转型。肉制品坚持“稳高温、上低温、中式产品工业化”的产品研发战略,从产品开发、市场调研、营销策划等多方面加大新产品的推广力度,加快产品的结构调整,确保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生鲜品坚持“建网络、扩鲜销、大进大出上规模”的经营方针,充分发挥全国工业布局的优势,用差异化产品优势,支持市场开发,扩大销售网络,实现产销规模的提升。加快餐饮、速冻、新型休闲等渠道的开发,加强网点建设,实现新增量。加强数字化建设,助力企业转型。通过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全面深度融合,促进跨产业、跨系统、跨部门的高效合作,推动企业由工业信息化逐步向全面信息化迈进,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重组项目,优化治理结构。积极推动公司吸收合并双汇集团重组项目,进一步优化治理结构,打造更具优势的肉业及相关产业链。
做好“杀猪”这一件事
双汇发展表示,在产业选择上,将坚持围绕“农”字做文章,围绕肉类加工产业,继续做大做强屠宰和肉制品两大主业,适当发展饲料业和养殖业等产业,完善产业链,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董事长万隆也曾笑言:“我就是个杀猪的,一辈子就做了杀猪这一件事。”这句话看似是调侃,却是双汇数十年来坚守主业、稳步前行的企业文化体现。
1958年,双汇的前身漯河冷仓成立。在那个计划经济年代,这家地方肉联厂规模仅在河南省排名第十位。1984年,万隆当选为漯河肉联厂厂长。他上任之时,肉联厂年收入不足2000万元,资不抵债。1989年,看到了肉制品深加工行业的红利,万隆带领企业改制,成立了双汇品牌,“双汇牌”火腿肠也在此后顺利上市。1998年,双汇发展正式登陆深交所,从此踏上了资本化发展的道路。
2000年,双汇第一条现代化屠宰和冷分割生产线建成投产,开始生产冷鲜肉。同年,双汇开始在全国大规模布局,年收入达到62亿元。如今,双汇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江西、上海、浙江、陕西、四川、广东、广西、云南等18个省(市),建立了30多个现代化的肉类加工基地、300多个办事处和物流配送中心,实施了十多年的全国战略布局基本宣告完成,实现了标准化、工业化、自动化、信息化。
2013年,双汇以71亿美元全资收购了美国最大的猪肉食品企业——史密斯菲尔德,创下了当时中国企业最大的赴美收购案,成为全球最大的猪肉加工企业。2014年8月,万洲国际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总部设在香港。作为双汇控股母公司,万洲国际旗下拥有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发展以及美国最大的猪肉企业史密斯菲尔德。在中、美、欧有100余家成员企业,员工10多万人,业务覆盖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屠宰生猪5000万头,在生猪养殖、屠宰和肉制品深加工三大领域均排名全球第一。2015年,双汇发展在郑州投建了一个美式工厂,总投资8亿元人民币,专门生产史密斯菲尔德品牌产品,所用原料、机器、技术全都从美国引进,使中国消费者不出国门也能吃到正宗的美国味,丰富了百姓餐桌。
近年来频繁大手笔分红,被称作“现金奶牛”的双汇,在手握丰盈流动资金时,并未如很多企业一样急切谋求跨界发展。
在谈及企业能够做大做强的秘诀时,双汇发展总裁马相杰就直言,专业专注是最重要的原生驱动力。他说:“30多年前,万隆董事长当厂长时就提出,围绕农业做文章,围绕肉类加工产业上下做文章。不盲目扩张,不盲目跨界。力争把产品做精,产业做专,企业做大。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是不跨界,因为这个行業太大,我们目前做得还远远不够。”
4月30日,双汇发展发布2019年一季度报告,净利润继续稳定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屠宰生猪472.7万头,比2018年同期上升20.71%;鲜冻肉及肉制品外销75.4万吨,比2018年同期上升1.52%;实现营业总收入119.74亿元,比2018年同期下降0.71%;实现利润总额15.87亿元,比2018年同期上升12.8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79亿元,比2018年同期上升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