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增车辆通行拥堵预测模型

2019-09-10李扬胡尧商明菊杨超周江娥

关键词:黄牌车流量外地

李扬 胡尧 商明菊 杨超 周江娥

摘要:为对新增车辆的通行拥堵进行预测,首先使用K-Medoids聚类算法将交通流运行状态划分为顺畅、阻滞、拥堵三类,然后引入交通流特征参数构建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量化新增车辆对路段运行状态的影响,最后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预测新增车辆通行时间。研究结果表明:当只考虑车流量、限行时段和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时,模型预测道路状态的正确率达到82.36%,此时车流量在非限行时段每增加一辆车,发生比从顺畅状态转为非顺畅状态的概率是原来的1.087倍:当考虑车流量、黄牌车比例、限行时段、外地车比例及后两者的交互作用时,模型预测通行时间MSE最小,预测效果最优。

关键词:交通流运行状态;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支持向量回归机;通行时间

中图分类号:0212文献标识码:A

目前,世界各大中城市几乎都面临着交通拥堵问题。交通拥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例如降低人们的出行效率,对社会造成经济损失以及拥堵时尾气排放等问题。交通拥堵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一个城市的发展,因此构建合理且易于实施的拥堵预测模型对人们尤为重要。

关于构建交通拥堵预测模型,有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熊励等构建基于MapReduce的多元对数线性回归拥堵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崔承颖等运用累积Logistic回归方法对各路段的拥堵概率进行估计:刘梦涵等将似然比方法和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运用到交通拥堵评价模型中。近年来,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也被广泛应用在交通拥堵预测上,然而大多数预测仅限于对当前的车流量状态进行预测,而根据当前的交通流状态,进行新增车辆通行拥堵预测的问题研究较少。

本文选取深圳市交通数据进行分析,运用聚类方法对交通状态进行划分,建立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新增车辆对交通运行状态的影响,并将构建的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与支持向量回归机模型结合预测出新增车辆的通行时间。

1 模型理论

2实证分析

2.1数据准备

研究数据来源于深圳尚龙数学中心网站(http://m2et,org/)公布的深圳市交通数据。选择的路段位于北环大道新洲立交西往东方向,长度575m,离其最近的卡口为10100206卡口,选择该路段2018年3月26日至2叭8年3月28日的数据,整理数据得出在该时段1~3车道的车流量(每两分钟过车数)、外地车(非粤B)汇人比和黄牌车(大车包括公交车)比例;此外,将白天设为1.黑夜设为0.将限行时段(7:00-9:00.17:30-19:30)设为1.非限行时段设为0.总结出时间属性:计算路段的路段通行时间(长度除以通行速度),上述数据粒度为2min(全天共有720个时刻,3天2160个时刻)。表1为整理后的该路段部分数据。

取2018年3月26日和3月27日的数据作为训练集,3月28日的数据作为测试集,得到卡口这3天每两分钟的过车数和通行时间时序图,如图1所示。

从图1可看出:3月26日和3月27日的过车数时序图趋势相差不多,而3月28日的过车数趋势在早上大约10点后下降,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可能是数据的质量造成的:3月26日为星期一,其通行时间的早高峰(约8:00)较3月27日和3月28日明显,与实际情况相符。

2.2模型求解与评价

2.2.1基于Logistic回归的交通运行状态评估

将训练集(3月26日和3月27日)的车流量和通行时间(长度/通行速度)进行K-Meclioids聚类,得到3类交通运行状态聚类结果,设为1(顺畅),2(阻滞),3(拥堵)。根据聚类结果,结合滑动窗口构建解释变量集,将交通状态(顺畅,阻滞,拥堵)作为响应变量建立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经过多种模型的选择,得到三个模型。

其中:q(t)为t时刻车流量,S为时段(白天黑夜),W(t)为t时刻外地车比例,日(t)为t时刻黄牌车比例,α为时段S与外地车比例W(t)的交互作用;x为限行时段,β为车流量和限行时段的交互作用;γ为限行时段x和外地车比例W(t)的交互作用。AIC为在逐步回归时以AIC信息统计量为准则,通常选取最小的AIC作为最优模型。模型一考虑车流量、时段(白天黑夜)、外地车比例、黄牌车比例以及时段与外地车比例的交互作用,建立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如表2所示。

由累积概率表达式(2)(3)得出S=1(白天)时,车流量q(t)、外地车比例W(t)、黄牌车比例H(t)对交通状态都有影响。当外地车比例W(t)和黄牌车比例H(t)不变时,车流量q(t)的发生比为exp(0.015)=1.015.表明当流量每增加一辆车时,交通状态从顺畅变为阻滞或拥堵时的概率是原来的1.015倍;当车流量q(t)和黄牌车比例H(t)不变时,外地车比例W(t)发生比为exp(3.695-3.259)=1.547.即外地车比例W(t)每增加一个百分比,交通状态从1(顺畅)变为2(阻滞)或3(拥堵)时的概率是原来的1.547倍。因此应该对外地车进行限时通行。

模型二只考虑车流量、限行时段(早晚高峰)、车流量和限行时段的交互作用等因素,得到结果如表3所示。

由累积概率式(4)(5)得到:当不在限行时段内(x=0)时,只有车流量q(t)对通行时间有影响。车流量q(t)的发生比为exp(0.083)=1.087.表明此时车流量每增加一辆车时,交通状态从顺畅变为阻滞或拥堵时的概率是原来的1.087倍。模型三考虑車流量、黄牌车比例、限行时段(早晚高峰)、外地车比例以及限行时段和外地车比例的交互作用,模型结果如表4所示。

由式(6)、(7)可得:当在限行时段内(x=1)时,x和外地车比例W(t)有交互作用。有车流量q(t),黄牌车比例H(t)和外地车比例W(t)对通行时间有影响。外地车比例W(t)和黄牌车比例H(t)不变,车流量q(t)发生比为exp(0.063)=1.065.车流量每增加一辆车时,交通状态从1(顺畅)变为2(阻滞)或3(拥堵)时的概率为原来的1.065倍,这意味着γ=2(阻滞)和γ=3(拥堵)的概率会增加。

为评估各模型的预测效果,将该路段3月26日和3月27日作为训练数据预测3月28日(一天共720个数据)的交通状态,并将预测状态与真实状态作对比(当预测状态和真实状态一致表示预测正确,不一致则表示预测错误),分别计算三个模型预测的正确率。其中3月28日真实状态为距三种状态的聚类中心最短距离时所对应的交通状态。设T、T、T分别表示真实状态为顺畅、阻滞、拥堵状态,P、P、P分别表示预测状态为顺畅、阻滞、拥堵状态。表5描述三个模型在各情形下的数据个数,其中每个模型下的9个数加起來为3月28日数据的总数量即720。

从表5计算正确率可得,模型一为59.58%,模型二为82.36%,模型三为80.280A,,比较各模型AIC信息统计量,模型二最小,因此在三个模型中,模型二能较好地测算出车辆增加时路段交通状态的变化。

2.2.2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通行时间预测

上一节通过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新增车辆对路段交通状态的影响,本节对新增车辆的通行时间进行预测。将累积Logistic回归的三个模型代人支持向量回归机中,运用滑动窗口法对窗口数^进行选择,如图2所示(图中用“o”表示:MSE达到最小的滑动窗口数)。

表6列出三个支持向量回归机(SVR-1.SVR-2.SVR-3)对通行时间的预测结果,可以看出:对于滑动窗口数,三个模型相差不大:但对比MSE,模型三的训练MSE和预测:MSE在这三个模型中最小。因此针对新增车辆的通行时间预测,模型三在这三个模型中是最好的。

图3更加直观的展现了SVR三个模型的通行时间真实值和预测值的对比,可以看出模型三比其他两个模型拟合效果稍好,但三个模型在下午4点至6点拟合效果不好,这可能是由于图1中3月28日的车流量数据(过车数)与实际不符造成的。整体来说,三个模型能够较好的预测出通过该路段的通行时间,可为市民提供参考建议。

3结论

通过对深圳市交通数据建立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只考虑车流量、限行时段和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时,模型正确率达到最高为82.36%,此时车流量在非限行时段每增加一辆车,发生比从顺畅状态转为非顺畅状态的概率是原来的1.087倍:结合支持向量回归机较好地预测出新增车辆的通行时间,其中考虑车流量、黄牌车比例、限行时段、外地车比例及限行时段和外地车比例的交互作用时,模型MSE最小,效果最优。此外基于Logistic回归的模型还说明,当外地车比例增加时,拥堵的概率会增大,因此应该对外地车进行限时通行来缓解高峰期时的交通拥堵状态。本文研究结果可为交通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黄牌车流量外地
北京郊区外埠车猛增本地人高价买外地牌
借伞
参考答案
没有不会停下来的绝望
警告为什么用黄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