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毕业生个人层面因素对就业行为决策的影响分析

2019-09-10胡清斌

现代盐化工 2019年5期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决策

胡清斌

摘   要:毕业生就业行为决策是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关键所在。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行为个人层面因素入手,研究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决策

就业行为决策是高校毕业生必须经历和思考的问题,通过分析就业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利于了解各影响因素对决策的影响幅度。个人层面的影咱因素是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行为决策的首要因素,但个人影响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从5个方面进行个人因素分析。

1    个人自然特征

个人特征主要是指性别、年龄、学历及自身能力等方面。

1.1  性别

在高校毕业生择业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就业性别歧视。就业性别歧视是指由于性别的原因而造成就业机会、工作待遇不公平的现象。在现实中,就业性别歧视主要出现在女性当中。

在求职活动中,由于某些工作机会对性别存在歧视,导致受歧视者需要必须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求职,进而增加了搜寻成本,影响其保留工资水平。一般来说,大部分的工作岗位女性受到歧视,保留工资低于男性。

1.2  年龄

年龄是影响就业行为决策的总要因素。几乎所有高校毕业生都满18周岁,所以低年龄择业问题基本不存在,但在人才市场中存在很多工作对年龄作出严格要求。比如公务员招考的“35岁”现象,35岁以下才有资格报名;尤其企事业单位在招聘时要求硕士研究生不超过30岁,博士研究生不超过40岁。所以,年龄也是影响就业决策的重要因素。

1.3  学历

高校毕业生最主要的特点是学历。在就业市场中,绝大多数用人单位会对求职者的学历提出明确要求,因为用人单位无法在短时间内去了解求职者的能力素质,也不能花费太长时间对求职者进行检测,所以求职单位就把学历作为求职者能力素质的重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努力获得高学历是增加求职砝码的重要手段。

学历除了包含求职者教育经历,还能反映求职者的年龄、性别、户籍等因素,可以把高校毕业生就业行为决策的学历因素命名为“直观学历”,直观学历与我们平时所说的学历有所不同,它可以明确地表达高校毕业生就业行为的决策。

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行为决策中受到直观学历的影响。学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行为决策的影响可以通过直观学历清晰地表达出来。在用人单位招聘过程中,即使拥有相同的学历文凭,但由于直观学历的不同,求职者也可能会遭受不同的待遇。直观学历是年龄、性别、户籍等因素的结合,对高校毕业生在求职决策过程中影响复杂[1]。

2    代际影响因素

代际影响是指上代人对后代人及其社会特征形成的影响。父母的社会地位、收入状况等对子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决策起到关键作用,出现“生得早不如生得好”等声音。但总结起来,代际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父母的收入水平越高,社会地位越强,子女受教育情况可能会越好。(2)父母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直接关系到子女搜寻工作的成本,进而影响其就业决策。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就业决策会受到诸如户籍所在地、父母教育经历、工作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接下来主要从户籍、社会资本、父母工作性质等方面进行分析[2]。

2.1  户籍

对高校毕业生来讲,户籍指其家庭住址。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父母户籍所在地各种资源和利益的不均等,同时向子孙后代传递,进而影响子女在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差异。假如父母户籍地的各类资源匮乏,子女不转变户籍就会降低进入劳动力一级市场的机会。

“直观户籍”不仅包含家庭住址,文化、地域、制度、社会关系等因素也包含其中。就社会关系来讲,城镇户籍高校毕业生拥有比农村户籍高校毕业生更丰富的社会关系,也就拥有更广的就业机会。在现实社会中,用人单位更倾向于录用本地户籍的高校毕业生,因为录用单位通常会假定外地户籍的学生更容易离职[3]。

2.2  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是就业求职中的重要因素。求职虽然是求职者的个人行为,但与家庭的社会网络、社会关系密不可分,即使在西欧、美国等发达国家,社会网络与亲属关系也是就业信息传播的重要通道,也无法达到完全市场化的就业信息传递。社会资本丰富,能通过更多的渠道获取更多的就业优质信息,提高求职者的就业质量和成功率,反之,求职者只能通过不断的个人搜寻来寻找就业机会。

“直观社会资本”不仅包含社会网络、社会关系,还涉及地域、文化、父母工作、父母教育状况等。直观社会资本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决策影响极大,能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寻找合适的就业岗位、帮助其就业决策。在我国的社会背景中,熟人社会和关系网络影响依然深远,很多高校毕业生及其家人都热衷于通过关系网络获得就业机会[4]。

2.3  父母的工作性質

父母的工作性质除了包含工作本身,还包含因工作本身而附带的其他隐形因素,如户籍、教育、收入、制度及其社会资本,是对这些因素的集合反映,这些都是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决策的重要因素。

父母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决定了高校毕业生的社会关系网,进而对其就业行为进行影响。父母良好的社会关系和地位能为高校毕业生创造更明显的就业优势。比如:父母是公务员,子女成为公务员的概率远远大于农民工子女;父母做生意,子女很大可能承继父业。以上说明,父母的工作性质是影响子女就业决策的重要因素[5]。

3    保留工资

保留工资指就业者所能够接受的最低工资。作为高校毕业生,在择业之前也会为自己设定保留工资,假如单位的工资水平高于保留工资,选择接受;假如单位工资低于保留工资,则继续寻找。因此,保留工资是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决策的总要参考。但是保留工资并不是高校毕业生个人完全决定的,它是性别、年龄、户籍、社会关系、社会资本、学历水平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高校毕业生来讲,保留工资很难量化,但作为就业者,应根据个人所处的外部环境、自身条件、拥有的各种资源来确定合理的保留工资,提高就业决策的成功率。

4    工作搜寻理论

工作搜寻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合理的人职匹配。不同的工作搜寻方法是有差异的,所获取的就业信息和所支付的成本也是有差别的。所以,作为高校毕业生要选择合理的搜寻方法,提高工作搜寻的效率,降低工作搜寻成本,缩短就业决策时间,提高工作搜寻的有效性。

4.1  招聘会

这里的招聘会包含校园招聘会、各地人才市场招聘会、各地专场招聘会等。招聘会具有搜寻成本低、提供岗位多、专业针对强等特点。很多高校毕业生都是通过各类招聘会找到合适的工作。

4.2  社会关系

很多高校毕业生会借助于家庭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搜寻工作。通过家庭社会关系筛选出优质的就业机会,并通过社会关系完成就业决策。

4.3  网络

网络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现在的高校毕业生对网络的熟悉和运用无处不在。很多招聘单位都会在网络职业市场中发布招聘信息,并通过网络完成前期的审查和筛选。随着共享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快捷性的特点,网络已成为高校毕业生进行工作搜寻的首要途径。

4.4  职业介绍机构

无论何时,信息不对称是永远存在的。在就业市场中,不管是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认识还是高校毕业生对岗位信息的认识都是不全面的,职业介绍机构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职业介绍机构能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岗位信息,并能根据高校毕业生的个人特点提高人职匹配效率。

工作搜寻的方式很多,假如父母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本较强,可以通过社会关系来搜寻高质量的工作岗位;假如学历较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工作搜寻。但不能把某种工作搜寻方式作为唯一途径,要根据自身条件和所拥有的资源情况进行工作搜寻,达到人-岗的最合理配置。

5    工作搜寻的成本

工作搜寻成本是指求职者在工作搜寻过程中所拥有的性别、学历、年龄及所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所运用到的社会关系成本是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行为决策关键因素,虽然由求职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决定,但需要求职者本人支出。

5.1  直观搜寻成本

在工作搜寻过程中,搜寻成本所包含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直观搜寻成本涵盖了个体方面的性别、需求、学历、搜寻强度以及社会环境方面的岗位需求、体制与制度、文化与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集合。求职是求职者本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工作搜寻。假如求职者某方面直观搜寻成本因素较弱,在同等条件下,捜寻的强度越大,所需要付出的搜寻成本也就越高,所以,搜寻工作强度体现出搜寻成本的高低。

5.2  直观捜寻成本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行为决策的影响

支付成本和获得收益应该呈现正相关的关系,搜寻工作也是如此。假如搜寻成本低于收益,那就是成功的,反之则是失败的。对高校毕业生来讲,应该本着收益大于搜寻成本的原则。搜寻成本以收入为基础,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搜寻成本的多少,付出的搜寻成本低,相对获得的工作机会就偏少,就业的难度就会加大,所以直观搜寻成本中的收入状况会直接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决策。同时,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岗位的供给,经济发展水平高,提供的就业岗位多,高校毕业生为之付出的搜寻成本较低,也会增加就业决策的成功率。因此,经济发展水平通过搜寻成本间接影响到就业决策。

6    結语

总之,对高校毕业生来讲,在找工作之前应按照影响就业决策的个人因素进行详细的剖析,对降低就业成本、缩短就业时间、提高就业决策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何   使.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

[2]常焕东.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

[3]刘彬风.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决策的经济学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1.

[4]毛   辉.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经济学分析[D].湘潭:湘潭大学,2014.

[5]格日乐.内蒙古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生就业问题经济学分析[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1.

猜你喜欢

高校毕业生就业决策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高校毕业班管理工作中的细节之处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关于抗美援朝出兵决策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