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中教学方法的选用
2019-09-10陈开俊
陈开俊
摘 要:本文基于小学科学课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问题,侧重于教师方面,对如何进行相应的教学方法选择来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学法指导,做适当分析。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教学素材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应该包括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作为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选用切合实际的教学手段,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学生在丰富的体验过程当中爱上科学学习,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一、对教学素材的适应性调整
教学素材是指所有有助于教学活动开展的辅助性材料,其中使用频率最高且最为重要的教学素材就是教科书。教科书是依据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学生的阶段性学习特征所编排的知识类丛书,是学科教学开展的依据。从当下小学科学教学来看,教师多从普遍性角度来使用教材组织教学活动,但由于教材中的内容比较丰富,使得教师既想要兼顾每一节活动,又要在约束时间内全部完成,这便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教学活动的仓促完成,导致每一个具体活动的实施都不彻底。因此,教师作为教学中的媒介,应灵活地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动自身教学经验,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删减和调整,从而落实“用教材教学”,而并非“教教材”的实施原则。例如,在“新的生命”第六节“动物的卵”中,本节课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所以教师可以将教材中原有的对“各种动物的卵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一观察作为课后延伸,课上则集中的对于鸡蛋这一典型实例进行观察探究,课题就可以定为“探究鸡蛋中生命的奥秘”。知识及能力目标是了解鸡蛋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结构对于小鸡发育的作用,用观察法来进行推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准备一个生鸡蛋和煮熟的鸡蛋,用到的实验器材有镊子、小碗、放大镜、强光手电筒等。在该活动中,教学整体呈现出了观察、分析、推测和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以集中性的课题“鸡蛋”来展开自主探究活动,在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了学生对于动物卵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延伸
科学课程本身就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而课程标准要求下的教学只是对学生学习阶段结束后所要达到水平的一个总体规划,教师在具体教學内容中还是要多从日常生活中挖掘适宜开展科学教学的素材,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市面上较多的少而科普类读物,如《十万个为什么》《中国学生的第一套科普读物》等等,其图文并茂的特点都很适合小学生阅读,而且其中的知识点也与科学教学内容相符,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例如,在“生物多样性”单元“种类繁多的动物”一节中,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去了解动物的多样性,并学会按照一定标准来对动物进行分类,教师根据本课的开放性特点可以选择学校周边及学生家庭等方面的资源来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且丰富。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不同类型动物的身体结构特征,形成对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认识;根据一定的标准来对动物进行分类。教学方法为观察法和讨论法。课下,教师调动周边的科技馆资源,让家长陪同学生一起利用课余时间去参观动物标本,并通过讲解员的解说来促进学生对于动物多样性的进一步认识。在课上,教师组织动物讨论会,让学生将自己在课下搜集的资料与所见所感进行分享,教师自己当然也需要事先准备一些有关动物分类的资料。最后给学生比较充足的时间来解释分类的原因,深化学生对动物特征的认识。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其思维结构已经不再是儿童的初级思维,所以有必要扩大教学素材的来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再加上让学生在课下自主进行资料搜集,在课上进行交流互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表达和归纳总结能力,这既是科学学科开放性特征的体现,也是帮助学生深化认知的有效举措。
三、教学方法的组合优化
一堂课中的教学方法可以不只有一个选项,而是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选择与教材内容中预设一致的方法,可以是多种方法的组合形式,但要以充分体现对学生自主性的培养以及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根本目的。例如,在“沉和浮”单元的“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节中,教学目标是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解释现象的同时,通过制定计划来验证解释。事先准备一些形态各异的玻璃瓶,加上七种颜色的颜料和纸杯、食盐,选用的组合教学方法分别有讨论法、制作法和演示法。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制作液体彩虹的方案,在制作过程结束后讨论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从而获得对于液体密度问题的认识,最后由教师演示马铃薯或熟鸡蛋漂浮的实验,学生根据已有认知经验来对实验现象做出解释。之所以选择制作液体彩虹这样一种具有美感的制作对象,还是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制作完成后的反思交流中引导学生进行修正,从而实现对于概念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使小学科学课程起到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通过灵活地运用和挖掘教学素材,优化整合教学方法,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创新,切实为小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形成以及能力、个性的发展所服务。
参考文献:
[1]赵国英.小学科学教学方法选用策略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50):154-155.
[2]徐弘昌.探究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的选用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