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区域教研共同体,提升数学教师教研能力
2019-09-10朱腾飞
朱腾飞
摘 要 区域教研活动的开展需要依据区域内学校的现有资源和优势,解决本区域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只有整合区域内学校的现有资源,包括教学资源、教师教研能力以及授课数据等等,才能够促进整个区域内的教师自动形成团体,通过观察与协作,解决教师的教学困惑。本文从区域教研共同体的建设与打造出发,讨论了借助区域教研共同体提高小学数学教师教研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 区域教研;小学数学;教研能力
教研共同体是为完成真实任务、解决实际教学问题而存在,成员之间需相互信赖,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协作完成问题的探究。区域教研共同体就是将某一区域内的教师集合在一起,教师们有着共同的信念和愿景,在针对问题分析时都能够说出自己的见解或实践经验,通过深层次分析数学教学问题,而促使区域内的教师教研能力都能够获得提高。教师专业教研能力的提高关系到教师的管理和教学能力,会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校的教育质量。因此,建设区域教研共同体是十分必要的。
一、研读课程标准,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课程标准中的具体教学要求和目标是教师的教学“明灯”,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十分考验教师的教研能力的。在区域教研共同体成立后,针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和小学数学教材进行研读活动。研读活动可分为个人和集体的形式,既可以针对整本书研读、探讨,也可以针对某一章节的教学展开讨论,还可以针对教师的真实教学案例进行研讨。
同时,教师可针对讨论的章节设计教学案例,在研讨期间借助网络学习资源查找相关资料,注意将自己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风格列在显眼的位置,方便其他教师观看、分析。模仿教学、合作体验,促进教师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获得专业发展。在研讨实际教学案例对于教材的应用程度,是否实现了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时,教师需要从各方面考虑,结合演练教师的教学风格,班级内学生的学习特点等,考虑如何进行教学方案的修改和调整,促使教学效果发挥至最大化。
二、落实研讨制度,管理教师的教研过程
区域教研相比学校内部的教研更广泛,集合了不同年级、不同年纪、不同学校的教师,为方便管理,保证教研纪律,提高教研实效,落实区域教研的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就目前的区域教研共同体的构建而言,制度已十分完善,而不少教师在参与教研活动时仍流于形式,在参与课题讨论时不发表意见,实际演练时不主动提问,这使得教研活动很难达到实际效果。
区域教研制度的落实,是为了实现更加公平、均衡的小学数学教育,通过不同学校教学资源的实施共享促进区域内的教研重心下移,促进教师在教研过程中积极分享问题、提出看法。具体来讲,可以建立合理的奖励制度,根据课题研究或案例研究的要求为教师提供合适的学术研究氛围,提出明显有成效的教学方法的教师可以获得一定的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激起教师在教研过程中的积极性,同时保证科研制度的落实。另外,根据教师提出的课堂实质性问题或研究课题目标等,也要针对性地核查研究项目的意义,并给予提出问题或研究课题的教师一定的奖励。
三、组建多元团队,着重发展青年教师
相比经验丰富的教师,青年教师在毕业后进入教师岗位积累的经验不多,虽然青年教师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学习有关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并在课上积极落实各项新兴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具体的授课并不是仅仅需要教师将课本上的知识以灵活的手段展现在学生面前,尚需要教师对课堂的把控。在区域教研团队的建设过程中,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与进来,以促进教师间的问题和经验共享。
同时,在教师针对某一章节的知识进行集体备课、观课或评课时,注重教师所列举的实证,是否经得起推敲,尤其是青年教师所采取的教学和管理方式是否具有系统性与可持续性。教研的重点在于如何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稳步前进,逐步完成课程标准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应该关注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对课堂内容的掌控能力,在观课或评课时,教师要积极发表自己对授课教师的课程看法,以促进课堂教学的不断改善,进而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教学质量还需要时时检测,不能因为一堂课的讲解到位,就将教师定义为优秀教师。在区域教研共同体的视角下,教师可利用共同教研的时间讲解课程,广泛搜集同事们得到意见和看法,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建构区域教研共同体,是为了促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区域内学术的影响力,在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区域教学质量发展等方向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互帮互助、资源共享的教学共同体的构建,区域内教师的专业教学理念、专业教学能力、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等均能够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之武. 扬“共享”之帆,谱“联研”乐章——新课改下农村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有效开展纪实[J].中国校外教育,2019(24):15.
[2]汤月颜. 盘活教研资源,提升区域数学教研实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6):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