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政治课堂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讨

2019-09-10刘增永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50期
关键词:初中政治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摘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初中生未来的工作与生活具有深远的影响。为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需要在初中政治课程上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本文首先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之后介绍了初中政治课堂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建立师生与学生之间的友爱关系,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政治;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引言

初中是学生各方面能力发展与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接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明确人生目标,塑造健全的人格。因此,教师需要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初中政治课堂上,依据学生不同的能力发展与心理发展特点,构建和谐、团结友爱的课堂教学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进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生尚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学生由于认知结构的不完整、心理活动状态不稳定,进而导致他们在生活与学习中常由于自己的主观和客观因素产生与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矛盾。根据当前对大多数中学的调查结果发现,学校和教师过于注重学生成绩的好坏,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并在课上和课后布置大量练习,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承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同时,初中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确立,导致他们容易产生更多的焦虑和负面情绪,不利于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出现极端行为。在初中政治课堂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层面的辅助教育与指导,通过对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产生对问题正确的看法。教师通过树立榜样作用,引导学生正视自己身上的优点和不足,并帮助他们通过正确的方式弥补自己的缺点,改正自身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避免产生对事物极端的看法和冲突矛盾行为。同时,通过建立和谐、团结互助和友爱的课堂教学环境,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同学的爱与关怀,进而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2初中政治课堂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1引导学生重新认识自己,正视自己的优缺点

初中生对于事物的看法、行为的方式、性格与人格的形成同时受着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教师的行为对于学生心理与行为的影响更为深刻且深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扮演着知识的传递者,更加是学生人格、情感塑造的引导者。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态度,以乐观、积极、自信、阳光的品质感染学生。在课堂上,教师鼓励的笑容、肯定的语言,都是给予学生自信心的有效工具。相反,如果教师总以冷漠和暴躁的态度对待学生,会令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厌恶情绪,进而产生巨大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因此,教师需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对待教学工作。同时,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分挖掘,引导学生产生对自己新的认知,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例如:在学习《发现自己》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自我分享”的活动,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以自我介绍的方式向大家列举自己身上的优点和缺点。大多数学生在面对自己的缺点时,都会出现自卑和消极等负面情绪,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进行自我介绍的同学进行鼓励,表扬他敢于正视自己缺点的勇气,引导学生知道有缺点并不可怕,并帮助他一起改正缺点,放大优点,进而使学生形成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

2.2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环境

人的健康心理状态的形成需要以自我的认可与他人的关爱和尊重为基础。对于学生而言,最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认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到有教无类,以平等的眼光去对待每一名学生,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质疑,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建立团结、友爱、互助的关系。例如:在学习《友谊与成长同行》一课时,为帮助学生之间理解“友谊”的真正含义和本质,建立学生之间的友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两人三足”等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们通过密切的肢体接触和语言上的沟通交流,能够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给予学生更多了解同学的机会,并感受到与同学一起活动的乐趣,在同学之间形成尊重、团结、互助的氛围,避免孤独、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对心理状态的影响,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2.3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的教育學生

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使得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个性差异,他们的性格有活泼好动的,也有沉默内向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会遇到学生出现不良情绪和行为等问题,教师要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保护他们的心理健康,避免由于教育方式不当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例如:在学习《揭开情绪的面纱》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在遇到问题时,要及时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沟通的交流,积极解决问题,而不是回避问题。教师可以示范相同的一句话以不同的情绪表达出来会使人产生什么样的感受,进而帮助学生体会情绪给自己性格与人格的形成造成的影响,并学会正确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在问题发生的第一时间首先要做的是考虑如果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坏情绪充斥自己的内心,影响自己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2.4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教学资源指的是课程的教材以及教材以外能够起到辅助教学作用的工具。初中教材内容的选择与初中生年龄段的能力与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因此,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深化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珍视生命》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与“生命”主题相关的小视频和动画,如小草破土而出的过程、鸟妈妈给小鸟喂食的过程等,帮助学生对生命本质进行深层的认知,感受生命的可贵,产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以直观、生动形象的方式感化学生,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他们今后人生道路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通过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运用教材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教师需要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并将课程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帮助学生之间建立团结、互助、友爱的关系,进而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晓艳.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探析[J].科学中国人,2017,0(5X).

[2] 杨永爱.如何在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中).2018(03)

[3] 蒋长之,蒋广玲.初中政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04)

[4] 贺成华.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5,(29):93.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刘增永(1973.8)男,汉族,贵州省仁怀人,遵义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贵州省仁怀市第二中学教师,研究方向:初中道德与法治

(作者单位:仁怀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政治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刍议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导学策略研究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