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探究
2019-09-10温洪波
温洪波
摘要:采用文献法、问卷法,测验法、实验法等,探讨如何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自主性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过去学生被动执行教师的教学计划、目标,转变成主动完成学习目标,从而加强其责任感,树立自尊和自信,同时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为今后坚持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本研究旨在通过教学试验,对这一自主学习方式进行研究探索。
关键词:自主学习;主动性;自主性;独特性
前言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多为接受性的学习,也就是说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的学和练大都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之下进行,这种学习方式严重影响和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独特性和独立性。基于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成为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特别是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就明确指出:“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每一名教师都要探讨在新的课程之下,如何改进教师的教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把学生的学习变成其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对此我在教学中加强了对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并提出和倡导以弘扬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自主性学习方式。
1.理论依据
体育学习中,不同的学生在体能、技能、兴趣和爱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表现在学习中,就是每个学生都有达到相同目标适合自己的最适宜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学中我们应该给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空间,不要给学生规定过分统一的要求,也就是教会学生学会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练习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帮助,最终实现学习目标。依据以上的教学新思想和理念,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自主性”学习课题计划,进行广泛深入综合性的研究。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广州市某中学初一全部班级,共5个班256名学生。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在本文研究过程中,根据需要参阅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对此进行了分类整理及必要的统计与分析,为本研究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理论依据。
2.2.2观察法
在上课过程中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看其是否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是否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自我控制、自我评价,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积极的情感投入等等。
2.2.3问卷调查法
向全体学生发放调查表,就理论、身体素质、竞赛游戏等教学内容作感兴趣、效果好、较感兴趣、效果较好、一般、效果不好的评价。
2.2.4体育测量法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和测量,以了解学生在新学习方式下的学习效果,测试内容:
(1)形态指标:身高、体重、肺活量等
(2)身体素质指标:30米跑、立定跳远,1分钟跳绳,实心球
(3)对自选项目的测定
2.2.3 实验方法
2.2.3.1 自编自创:体育课的开始部分和结束部分,分别利用3--5分钟,鼓励学生自创舞蹈、徒手操、绳操等,教师及时给予指导、示范,也可利用风雨天气观看有关录像、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获得创作素材。另外,与音乐教师密切配合,利用学生熟悉的歌曲、律动等加以改创,实现“自创”目的。也可自创体育游戏等,修改游戏的规则,游戏的方法,游戏的内容等。可以根据需要以新换旧,也可自创。从各个方面进行创改,创改成功,及时给予鼓励,对学生以指导和提示为主,对有贡献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奖励,对贡献相对较少的学生引导积极参与,培养其参与意识与协作配合意识,达到各有所得。
2.2.3.2 自选自练:学生在完成必修内容后,根据自己所需(如兴趣、爱好等)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在学习过程中,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在教师的帮助下,在提供的条件范围之内,选定目标层次,能力强的可以高目标层次选择,水平达不到或能力较差的可以选择低目标层次,使学生在每个层次内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打破原来的教学模式(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2.2.3.3 自管自评: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使之更加了解自己,同時也理解别人,学会帮助、协作在合作中学习,在交往中进步,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运动参与方面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乐于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占92%。“满足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学生占76.2%,通过教师的观察,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论成功与否都想试试,在学习中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欲望,积极参与性增强了。这表明学生在学习中,个性得到了满足,主动性得到了发挥,这是由于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体现自身价值,能满足情感需要,因此完全能达到新课标中对运动参与领域的要求。
3.2 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问卷和行动观察等方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跟踪研究。
3.3 结果分析
3.3.1从数据表可以看出,在练习活动中学生主动练习在实验前后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48%和78.9%,探究在主动意识方面的原因,其根本就是学习方式方面存在问题,实验前,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始终在教师的指挥棒下运作,压抑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编自创、自选自练和自管、自评,极大地释放了学生长期受压抑的情绪,主动意识明显增强。
3.3.2 学生运用知识技能创造性地练习在实验前后存在显著差异,百分比分别是14%和47.3%,实验前,学生没有或极少有创造性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惯了,一旦脱离教师的指挥,则不能独立完成,学生即使有一定的想法、有想表现的意念,也少有信心和机会。实验教学给予了学生更大的活动空间,学生在学习中可以自由交往,自由选择,自由支配,自主设计,自组练习,其聪明才智得到创造性发挥。学生有了充分表现自己的舞台,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创造性的学习大为增加。
3.3.3 运动技能:在实验中对学生的运动技能进行测试,测试时分一般性运动技能测试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一般性运动技能指在体育教学中要求学生普遍掌握的一些基本的运动技术。专项运动技能指学生在学习中自主选择的一项适合自身特点的一项运动技术。通过对实验学生的测试,对一般性运动技能的掌握由原来的46.7%上升至实验后的62.5%,专项技能的掌握由原来的52%上升至实验后的89.5%。这表明学生对动作技能的掌握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对自选项目的技能测试上升幅度特别大,提高了约27%,约90%的学生都能掌握起一项专门的运动技能。这是由于实验前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意义认识肤浅,也没有比较感兴趣的锻炼项目和活动的时间,实验后,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兴趣提高了,练习的效果也提高了,同时形成了自觉锻炼身體的良好习惯,也为终身体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结论与建议
4.1 “自主性学习方式”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体现出学生的独特性,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大幅度的提高学习效果,应加以大力推广。
4.2 “自主性学习方式”能使学生体质水平明显提高,运动能力大大加强,同时能培养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4.3 “自主性学习方式”能促进学生对旧知识的创新和利用,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4.4建议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特征,建立较为齐全的“个性”档案。从而利于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调控,使教师的教和学生个体的学更紧密协调地相互配合。
4.5“自主性学习方式”所需器材较多,因此应加强资金的投入。建议教师一方面要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一方面要多开发利用和自制简易器材,以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对十种教学模式的分析》 毛振明
[2] 《体育教学的现状与改革》 张亚平
[3]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教育部基础司
[4] 《中学体育教材教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石富丽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