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文本深处
2019-09-10宋韵
科教新报 2019年50期
宋韵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文章,这一首科普儿童诗通过拟人的手法讲述了各种植物种子传播的过程,童趣盎然又不失科学严谨。
课堂上,我通过两个主问题展开教学:文中的植物妈妈都是谁?她们用什么办法传播种子的?学生初读完毕,找到3名植物妈妈的“身份”后,我便用“探索法”带领学生解读文本。为什么蒲公英和降落伞很像?小苍耳穿上带刺的铠甲有什么作用?豌豆的豆荚晒了太阳会发生什么?旨在通过提问,引导孩子们思考不同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
我力求通过板书渗透文章的内在思路。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却遇到了很多问题。“蒲公英、苍耳和豌豆妈妈传播种子都是借助了什么呢?”孩子們顺着我的板书,显得有些不知所措,我点了点“风”,有些孩子才大声回答是风,下两行的“挂皮毛”和“晒太阳”更是让孩子们有些为难。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却怎么都想不出问题出在哪里。
特级教师刘军指出了我的问题:“不同的植物传播种子,有什么是可以共同关联的呢?”原来诗歌每个小节的第一句是讲植物妈妈为孩子准备的东西,第二句才是说需要借助的力量。看似简单的几句话,却是文本的内在逻辑和主干。我又重新设计了板书:分别整理归纳了“植物妈妈准备的东西”和“需要借助的力量”,一下子就理清了文章内在的思路和脉络。
虽然仅仅修改了几个词语和位置,但在修改的过程中我重新参透了文本。只有教师深入思考,才能将文章感性和理性的一面呈现在孩子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