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2019-09-10何德中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51期
关键词:心理辅导品质素养

何德中

摘  要: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湖北省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心理健康教育》,它的设计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健康发展的理念,他比過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21世纪人才战略和人才建设的必修课。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心理辅导;体育;品质;素养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运动中孩子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接受力强,可塑性达到最高值。因此,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教学方式的体育课,对培养、发展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着特殊的功能,在体育教学中把体育课与健康心理教育结合起来,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一、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心理倾向

健康的心理素质涵盖的内容很多,有自信、坚强、勇敢、爱心等等。目前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依赖性强、任性娇气、缺乏合作精神等不良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就整体而言还不严重,因此可以在教学中通过有意识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弱化、扭转不良的心理倾向。

(一)通过自己选择、自主练习、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团体精神。

例如,在投掷沙包一课中,改变传统的练习模式,为学生提供7块练习场地,提出不同条件和要求,分别解决不同环节的不同问题,学生根据测试中出现的问题,自主选择练习场地及练习方法,经过练习后再进行测试,对自己的选择、练习做出评价,通过反复的选择、练习、测试,学生不断提高自我判断能力和投掷成绩,品尝自主练习带来成功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同时,练习中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发展学生之同的合作意识此外,在7块练习场地中,专门为爱动脑筋,喜欢创新的学生提供一块自由创造的场地,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创设更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从而满足他们的创新欲望,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二)组织形式多样的比赛,培养学生的自强意识和集体观念

比赛是体育教学中最吸引人的组织手段之一。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争胜必强的特点,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各类比赛项目,让学生在竞赛中体会与人竞争、与己竞争的乐趣。比如,在队列队形和广播操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自选“指挥官”,给一定的时间进行练习,然后开始比赛,一个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小组充当裁判。比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各小组内部的凝聚力和上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在50米跑的教学中,将成绩及时反馈给学生,并要求他们先和自己比,只要有丁点进步,就及时表扬,让水平相当的学生一起比赛,让他们在竞争中超越自我,不断强化其竞争意识和自强意识。

二、重视部分,强化健康心理训练

平时只要留心,就会发觉一少部分学生的心理素质不稳定,有时会表现出积极的一面,而有时躁动不安或郁闷不乐,有的学生常常跟在别人后面,缺乏积极性和自主性对这部分学生,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强化训练。例如,把这部分学生编在一个小组里,多跟他们一起活动,多进行鼓励、表扬,并让他们轮流当“领袖”(课前先通知他们做好心理准备),带着别人活动,体验主体意识,增强主动精神,在跳高练习中,过低杆时技术动作很好,还可以再把横杆升起不少,但横杆一升高动作就变形了,这是因为精神因素起了很大作用,我们通过这些项目的教学,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

三、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和挫折教育

耐久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障碍跑可以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跳马、双杠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教师应很好结合这些教材的特点,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当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获得胜利时,教材不仅要及时总结学生完成技术动作的情况,更要让学生回味胜利取得的不易,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不畏艰难的勇气,勇于拼搏的精神。从而使学生更深刻感受到在人生的旅途上必须具备这些优良的意志和品格,才会勇往直前,不断进步。

在体育教学中,达标测验、单元技术考评是经常要做的事情,教师应很好地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让学生懂得胜利是人人向往的,失败也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如何看待失败,如何面对失败,如何承受失败,此时教师的诱导是必不可少的。在帮助学生分析失败原因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心态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使他们清楚失败的是成绩,决不应是精神和人格。从而塑造他们豁达开朗的性格和永不服输的心理素质。

四、照顾个别,保护学生脆弱的心灵

通常每个班里都会有几个心理脆弱、失调的孩子,他们的表现往往是,缺乏自信心、自尊心、争胜心,或因极度自尊而导致自卑。对于这类学生,老师要多给他们一份关爱,努力营造一个人人关心、帮助他们的氛围,让他们感觉到你特别关心他们、喜欢他们,时时投去一个鼓励的眼神,送上一个真诚的微笑。其次,在练习中,对他们不露声色地降低要求,即使成绩没有进步,只要他们尽力了,就给予表扬。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充分发掘潜力,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能够克服心理困扰,培养乐观进取、自信自律、负责诚信、友善合群、开拓创新、追求卓越、不畏艰难、诚实勇敢、情绪稳定、坚韧意志和健全人格,树立人生理想,具备择业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地培养当代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和谐地发展,为适应未来和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开宗.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分析[J].才智,2015(01):212.

[2]王沈,付莉.谈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11):156-157.

猜你喜欢

心理辅导品质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工商联副主席潘刚:让中国企业成为“品质”代名词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