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理念新举措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2019-09-10李正平
李正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总抓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升级指明了方向。2016年以来,宁波在全市农村选择了一批地域相邻、文化相近、生态相似、经济相融的村镇,创新推出以环境洁美、生态优美、生活甜美、乡风和美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文明示范线建设,推动实现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由“盆景”向“风景”转变,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目前,全市已推出“斑斓海岸”“五彩四明”“绚丽浙东”三种类型农村文明示范线38条,带动46个镇乡、230个村更好更快发展,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宁波农村文明示范线建设的实践,对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启示意义。
树立新理念增强乡村振兴引领力
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经济社会振兴、治理体系创新和生态文明进步,也包括文化振兴和乡风文明建设,是一个全面振兴的综合概念,必须立足高远、更新观念。
一要强化统筹理念。农村发展涉及各级党委政府多个相关职能部门,要统筹整合这些部门的资源和力量,避免“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在农村文明示范线建设中,宁波制定出台了《宁波市农村文明示范线建设行动方案》《宁波市深入推进农村文明示范线建设的工作意见》,明确由市文明办牵头,统筹协调市里各个相关部门的政策、资金、项目等向农村文明示范线倾斜,更好地集聚资源要素,形成了工作合力。
二要强化融合理念。乡村振兴不是就农村而谈农村,也不是简单的“城市反哺农村”,而是要把乡村和城市对接融合起来,共同发展。同时,也不能简单地将乡村振兴理解为将乡村城市化,而是要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补农村短板,扬农村长处,保留乡村味道,留住田园乡愁。宁波市农村文明示范线建设注重内外兼修,集文化、文明、生态、产业、旅游发展于一体,促进了农村五个文明融合发展。
三要强化特色理念。乡村发展不能千篇一律,盲目雷同,而要从本地实际出发,走特色发展道路。在农村文明示范线建设中,宁波市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打造不同特色的示范线。比如,在沿海地区,打造具有东海渔村特色的文明示范线;在四明山区,打造独具山村风味的文明示范线。这些特色鲜明、活力十足的文明示范线,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建立新机制增强乡村振兴发展力
实现乡村振兴,要敢于打破固有格局,理顺各种关系,健全完善相关工作体系和机制,推动各项任务的落实。
一是建立联动协调机制。要加强乡村振兴发展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推动,特别要做好规划布局,实行面向长远的粗线条轮廓边界和面向近中期的具体项目、工程、工作安排部署相结合,发挥规划引领和服务作用。还要做好跨村工作,在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和行政管理上进行优化,形成有点有面、有中心有圈层、有重点有拓展的新格局。
二是建立社会参与机制。乡村振兴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要建立个人参与、家庭参与、企事业单位参与、党政机关参与、社会组织参与的工作体系,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在文明示范线建设中,宁波市建立了文明单位与文明示范线上村庄结对共建机制,230家市级文明单位与文明示范线上的所有村庄进行结对,通过项目共建、经费支持、活动联办等形式,帮助结对村提升建设工作水平。
三是建立推动落实机制。乡村振兴关键在抓落地落实,特别是对各种公共问题、重大问题和关键问题,要有效协调解决,形成有牵头、有参与、有跟踪和有监管的责任体系。为有效指导基层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示范线建设,宁波市制定了《宁波市农村文明示范线建设导则》,对标识标牌、洁美环境、公共服务、文化涵育、文明创建、文创产业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便于各地操作落实,也为检验评价文明示范线建设成果提供了依据。
探索新载体增强乡村振兴创造力
实现乡村振兴,要加大创新驱动力度,通过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一要坚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要善于将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增加优质农产品的供给和服务,走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宁海“桃花源里”文明示范线积极对接万亩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2018年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1亿元,实现村民人均增收近万元。
二要坚持与文化创意相结合。要注重总结提炼当地传统文化内涵,提高创意和设计水平,推进文化与农业发展、农产品销售的有机融合,积极发展创意农业,提升农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奉化区“连山堰情”文明示范线将烤鸭和文化创意结合,取名“煮熟的鸭子飞了”,每天限量供应香港市场,每只烤鸭增值20元,打响了品牌,提高了收入。
三要坚持与乡村旅游相结合。要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田园综合体,使更多乡村既有“金山银山”的内涵,又有“绿水青山”的颜值。象山县“斑斓西沪”文明示范线注册了“西沪三宝”“西沪人家”等八大类商标,产品附加值增加20%以上,实现经济收入2500余万元,让企业、村民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
突出新内涵增强乡村振兴支撑力
实现乡村振兴,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灵魂。乡村振兴要突出文化内涵,把提升人的素质作为核心,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文明乡风在净化人心、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正向作用,引领乡村发展走向全面繁荣兴盛。
一要注重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乡村振兴不仅要突出物质空间的布局与设计,更要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弘扬,要对非遗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挖掘再加工,使乡村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标签。如“斑斓西沪”文明示范线上的鸭屿村邀请竹编大师张心荣、走书表演艺术家陈亚娟返乡,筹建竹编非遗展示传承中心和走书工作室;高泥村引入社会力量保护性开发清代军港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在此“润物细无声”。
二要注重倡导文明乡风。要广泛发动村民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明确价值导向。广泛开展乡风评議活动,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促进移风易俗。注重思想道德阵地和文化阵地的建设,通过开展道德教育、先进评选、文化活动等,提升群众的文明素养。组织开展“家风伴我行”系列活动,通过开展“传家宝”展示活动、“好家训”交流活动、“传家福”拍摄活动等,推动好家风好家训进村入户、入脑入心。
三要注重实践养成。要设计群众易于乐于参与的活动载体,推动文明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推动《宁波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在文明示范线各村庄的贯彻实施,宁波市研究制定了《宁波市农村文明行为指南》,以“垃圾不落地、河道不洗衣、公共场所不吸烟”为重点,组建村文明劝导队,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劝阻,提升农民群众的文明素养。
吸引新力量增强乡村振兴推动力
乡村振兴,人才为先。实现乡村产业、文化、文明、生态的振兴,关键要靠人才来推动。要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一要加强农村基层带头人队伍建设和农村实用技术等人才培养。要加大力度在农村致富能手、乡土人才、新乡贤、务工经商返乡人员、退役士兵、大学生村官中选拔培养带头人和骨干,形成一批善做群众工作、善解矛盾纠纷、有能力有干劲的村级组织力量。要以良好的机制和政策措施充分释放农村土地潜力,激发农业企业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时,利用城市科技、信息、资金等资源优势,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二要积极培育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要鼓励发展乡贤理事会、参事会、议事会等乡贤组织,推动从农村走出去的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技能人才等回馈故里,用他们的知识专长、创业经验反哺桑梓,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
三要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要针对农村的实际,设计一些新的志愿服务项目,组织招募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宁波市动员高校、社区、社会团体、志愿服务团队等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结对共建、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项目化服务等形式,参与文明示范线建设,既解决了农村公共服务力量不足的问题,又使更多的人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中提升了思想道德境界。
(作者为宁波市委宣传部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