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2019-09-10田应清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51期
关键词:动手习惯小学生

田应清

摘  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踏实学习的稳定基石。小学生学习数学处于刚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他们今后学习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从而指导他们有效地学习,获取学习数学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一直追求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培养习惯

引言: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培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习惯逐步形成的过程。有了良好的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才能获得成功。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数学习惯,综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和专心听讲的习惯

上课要认真学习和专心听讲,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认真听老师讲课并注意观察老师的教具演示过程、板书内容、讲课的动作及表情等。二是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在同学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边听边想,同学回答得对或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此外,还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小学生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实际上是对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具有好动、易兴奋、易疲劳的特点,课堂上经常会开小差,这是小学教师普遍头痛的问题。针对这些特点,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语言要尽量贴近儿童,富有童趣。教学语言在精炼、准确的同时,更要生动、活泼,贴近儿童。

2.让小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在课堂教学中,让每一个小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小学生听讲情绪。在练习设计上要有利于小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还要注意练习设计的思考性、趣味性,练习形成的多样性和科学性,练习安排的渐进性和层次性。在课堂上不失时机地引导小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数学游戏。小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就自然会增长。

二、培养勤学好问和积极发言的习惯

勤学好问习惯的养成是小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需要,培养小学生的勤学好问习惯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善于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小学生本来就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善于鼓励和榜样示范,激发思考。根据小学生好模仿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发现一些小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让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3.善于引导小学生主动质疑。及时鼓励小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对主动质疑问题的小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调动他们质疑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应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养成经常设疑的习惯,这也为小学生主动质疑创造示范,使他们知道如何去质疑。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等方式或提出一些新颖的设疑题,制造认知冲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问题情境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中产生疑团,形成悬念,置其于积极探索的疑境之中,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望。

三、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每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与生活经历,因此导致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在新知构建与解决问题中表现为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与思考,教师要给学生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大胆陈述自己的想法。这样学生的方法层出不穷,思维的火花在相互碰撞,闪烁,推动每一个学生努力思考、探索创造,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操作体验的习惯

看到过的知识可能会忘,只有动手体验过的知识学生才会铭记在心。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中恍然大悟,在动中产生联想,在动中强化新知。一次动手体验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经历与体验知识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操作体验中迸射出智慧的火花,升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五、培养学生准确表达和善于归纳的习惯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训练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语言来叙述图意,复述题意,说明计算过程和回答问题,要求他们逐步做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随着年级的升高,要训练学生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地说明算理,分析数量关系,理由充足地与他人讨论数学问题,并能随时纠正别人不正确不严密的数学语言。学生学了某一类习题的解答方法,学完一个课时的内容,学完一个单元乃至全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总结,总结一类习题的解题规律及方法,总结一课时的主要内容。小学毕业阶段还要指导学生对知识的“面”和知识的“线”进行概括、总结等。这种习惯一经养成,有利于学生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使学生从整体上去掌握知识要领,形成数学能力。

六、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减轻学生课堂学习的负担,课后及时复习能够起到总结和巩固知识的作用。所以课前及时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必备的学习习惯。对中、高年级,还要培养学生课后看学习小报、参考书、习题书,有好的内容随时做些摘录,常整理知识,动手做学具等习惯。

结束语:

我相信,只要教师能持之以恒地进行引导和训练,学生会逐渐把握合理的学习过程,逐渐养成一种勤于思考、勤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积极地学、高效地学。良好的习惯是一种能力,小学生学习的习惯直接影响着他们学习的质量。小學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从思想上进行教育指导,也需要从行为上进行强化训练,既需要指导,也需要训练。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波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猜你喜欢

动手习惯小学生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我是小学生
动手动脑多快乐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