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

2019-09-10陈宇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51期
关键词:有效引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陈宇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影响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得到了很大的改革,很多方面有了突出的变化,但课堂上存在的问题依然明显。一些数学老师依然只视自己是课堂知识的传授者,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引导者角色。基于此,本文从笔者的教学经验出发分析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做好有效引导,为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引导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要求老师转变个人角色,更新教学观念和思想。但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过多地“授之以鱼”已经成为习惯,这种缺乏引导的教学方式会影响小学生思维的成长。因此,数学老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有效引导,真正从能力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小学生需要数学老师有效引导的情境分析

在“有效引导”中,“有效”强调的是一种结果的效用,而“引导”则是指过程中对某个个体或群体的带领。数学老师的有效引导需要对个人角色有准确的定位,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诚然,数学教学中除了要学生自主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发挥数学老师的引导作用,尤其是在以下情况下的引导。第一,小学生面对问题思路难以开拓时,需要数学老师的引导。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强调数学老师不应该过多干预,但倘若学生的学习过程确实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就要进行适当的提醒,以正确的方式帮助学生跨越难题。第二,新的知识体系构建时,需要数学老师的引导。在学生完全陌生的领域,数学老师放任不管会产生负面效应,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是深入学习的基础。第三,当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存在问题时,需要数学老师的引导。数学老师是沟通和连接学生关系的重要桥梁,很多时候其他同学未必懂得某一同学的观点,需要数学老师适当地点拨以让学生清楚的表达。总而言之,对于学生的有效引导也要把握合适的时机,在适度原则前提下提升引导的有效性,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发挥数学老师的引导作用,需要从课堂的各个环节着手,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考量学生的接受能力,发挥课堂中错误资源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地动脑和思考,提供多样化的练习机会,概括和总结课堂教学内容。

1.创设数学情境,实现自然引导

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当中。数学老师在讲授新课时需要注意导入的方式,自然的导入能够为课堂奠定良好的基调,和教学内容结合成有机的整体。例如,在教四年级下册《三角形边的关系》一课时,纵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三角形,但对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认知还不到位。我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四组小木棒动手摆一摆,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怎样的3根小棒能摆成一个三角形?动手操作后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较短两根小棒长度之和大于长的那根小棒长度。进而引导:怎样的3根小棒不能摆成一个三角形?学生通过讨论、操作,很快得出结论: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三根小棒的长度,这三根小棒不能摆成三角形。在学生正确应答的基础上,我又继续引导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三角形的特性,通过计算比较数据后,最终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在这种动手操作的情境下,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被老师引导到课堂当中了。

2.加强概括与提炼,充分利用错误资源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因年龄因素导致生活阅历不够丰富,个人对知识的把握也不够系统,数学老师要引导小学生自小形成概括和提炼的能力,理清个人的思路。数学老师要认识到有效的引导并不意味着终结对某一问题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实现从问题到问题的过渡,深入挖掘知识点,以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适当的外延和拓展,激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老师对学生的有效引导是建立在对知识的把握前提上的,在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不能认为这是损失,而是要合理地利用错误的资源,让学生从错误中认识到思路的缺陷,为更好的成功奠定基础。当学生的思路出现差异时,数学老师可以引导大家阐述理由,再进行点拨为学生下一步知识的掌握奠定基础。

3.引导小学生积极地思考

笔者经过教学实践发现,浅层次的教学难以提升教学质量,从精神层次的教学才能优化学习成果。基于此,数学老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构建思考的框架,并为解决某一具体问题而进行有效引导。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才能真正有所收获,具备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五年级《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时,学生陷入了困境,组合图形的形状千奇百怪,没有统一化的公式解决这种特殊图形面积的计算。这时,数学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巧妙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学会分割式或填补式的面积计算,有利于思维水平的提升。

4.提供多样性的学习机会,概括课堂知识主要内容

为了让小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基本的数学知识,老师要构建兼具趣味色彩和教育意义的课堂教学。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保障在有足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性的学习机会。在多样性学习机会背景下,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更好地表现自己,落实教材内容。例如,在教四年级上册《乘法结合律》一课时,我充分利用教材图和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结合律,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并从中发现规律,还会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学生当堂就把这个规律牢记在心,效果很好。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老师的教学压力大大增加,但学生学习的压力相应减少,学习的氛围较之过去也轻松许多。在这样的变化下,有很多學生在回答课堂问题时依然达不到“点”上,整体的思路也比较混乱。这一现象表明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够系统,需要数学老师加以引导、概括和总结。通常情况下,数学老师的几句点拨就会让学生醍醐灌顶,实现对小学生的有效引导。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老师需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开放性的数学课堂。数学课程是基础教育当中的关键学科,需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数学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从小学阶段起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为学生未来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庆国.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03):121-123.

[2]李进存.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02):107.

猜你喜欢

有效引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中数学课堂教师有效引导的探索
有效引导开启物理精彩课堂研究
有效引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新视角
教师的有效引导与数学教学效益的提高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