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坚持做良心秤
2019-09-10
文萃报·周二版 2019年53期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秤杆子挑江山,你就是那定盘的星……”看过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人,一定还记得这首脍炙人口的主题曲。歌曲里说情又说理,秤杆文化量人心。在浙江衢州江山市石门镇,就有这样一位专门做杆秤的工匠师傅,他叫毛保飞。
13岁那年,毛保飞开始修理和制作杆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传统手工杆秤工序繁琐,要经过刮杆、钻眼、打秤星,打磨、染色等上百道工序,一把杆秤制作平均要花五六个小时,一天最多可以做两杆。”戴着眼镜,毛师傅虽有娴熟的技艺,却也一丝不苟地钻眼、打秤星……几个小时后,一根平时当柴烧的木头,被赋予了星精月脉、点试人心的文化色彩。
“以前大都是十六两秤,也就是说十六两为一斤,有个成语‘半斤八两’就是从十六两秤而来。”毛师傅回忆起前些年的一件事,當时他在清湖镇赶墟,碰上一个客人要定做一杆秤,起先毛师傅以为无非想做得结实好看一些。谁知那客人是收购农产品的个体商贩,想要做一把“大”一些的秤,并明确要求,30公斤的杆秤,必须大5公斤,也就是说,35公斤的农产品,称时只显示30公斤。听到这,毛师傅断然拒绝,郑重其事地说:“你良心怎么比‘鬼子’还狠!”看着他眼里闪过的光芒,丝丝威严让人敬叹,一位没读过什么书的杆秤工匠,用他那粗糙的大手诠释着微言大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杆秤销路越来越少,在江山市从事杆秤制作的工匠已寥若晨星,但已逾花甲的毛师傅仍坚持这门传统手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东西,在我眼里就是宝。虽然销路少,但每个赶墟日还是能卖出两三把杆秤,糊口还是可以的。”
(据新华社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