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来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9-09-10黎翠仪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56期
关键词:家校合力心理辅导

黎翠仪

【摘要】笔者所在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多年来把接收学校所在村及附近的居民子女作为主要生源。但随着周边商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工把子女带到城市来一起生活。这样学校就成为外地生源的主要选择点,然而这些外来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却成为学校教育关注并需解决的焦点问题。

【关键词】外来工子女;心理辅导;家校合力

一、外来工子女的现状

“外来工”是我国国内“流动人口”的一部分,这个群体主要来自农村,但也有一部分来自小镇或城市,从事不同的职业,没有固定工作。外来工子女在接受学校教育上常常会遇到以下问题:缺乏原生家庭的教育和熏陶,部分学生刚从农村或者是近郊地区的学校转学过来,接触到新环境,对老师、同学都感到比较陌生;大部分学生在班上不喜欢与人交往,也不太爱说话,表现得比较内向,自己有什么心事都往心里憋,还有部分学生因其家庭发生变故而产生抑郁症,等等。从外来工的文化水平来看,他们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据调查,小学和初中学历的比例占大多数(见下图1),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他们也不大会对其子女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更谈不上教育他们。

(图1)

二、成因分析

由于种种原因,外来工子女产生如下问题:厌学、惧学、逃学、辍学;独立生活能力差,意志力薄弱,精神空虚;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不会正常的人际交往;甚至部分人发生心理障碍,或由于对许多社会问题、人生问题感到无助和不满,造成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相对立的情绪。而他们的行为表现又大概分为两类:过于暴躁或者过于内向。在学校的日常教学中,由于目前很多学校只能实行大班教学而无法实施真正有差别的教学,因此,对这些学生的有效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

我国学者祁雪瑞就曾经指出,进城农民工工作具有相对不稳定性,职业转换频率较高,住处经常变动,这给他们的子女接收学校教育带来了较大的困难。父母在职业转换的同时,其子女也在学业上变动。

案例1:曾经有一名学生小伟,父母终日忙于谋生,很少时间陪同孩子,使该名学生经常一个人放学后到处游逛,没人管。他自己也因为父母很少陪伴,感到孤独,结交了社会上一些不良人员,泡网吧、打游戏机……久而久之,形成了孤僻、脾气暴躁的性格。只要班上的同学有什么地方“得罪”了他,他就毫不留情地跟同学打起来。

父母为了工作,与孩子沟通的时间较少,当孩子犯错时又极端暴躁,甚至打骂孩子。这一类处境的学生在班上虽然为数不多,但影响相当大。由于学生在家不时看到家长如此粗暴的行为,从而在心灵上受到了创伤,总认为父母没有关心自己,没有爱护自己。如案例中的小伟同学之所以老是打架,是因为他认为只有自己才能保护自己,因而在班上“横行霸道”,以保护自己免受别人欺负。小伟由于阅历浅,能力有限,极其需要父母的关爱和帮扶。

我国学者陈美芬指出,外来务工人员虽然在教养子女时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但在教养子女过程中所体验到效能感却较低;子女对家长的控制、家长对机遇的信念及对子女行为的控制等问题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这样对其子女在观念上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案例2:学生小梅刚转学来,由于她的年龄较班上其他的同学大,加上身体已开始进入发育阶段,无论是衣着还是言行,她都表现得很保守,不敢穿短袖的衬衣校服、不喜欢当着大家谈话,总是羞答答的样子。

这一部分学生刚从农村或者是近郊区的学校转学过来,接触到新环境,对教师、同学都比较陌生。在班上不喜欢与人交往,也不爱多说话,表现得比较内向,自己有什么心事都往心里憋。他们的父母也不大会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时间一长,很容易对他们的性格带来不良的影响。特别是现在的女孩子,一般到了小学高年级就开始发育,胸部隆起,出现月经初潮等生理现象,如果没有得到正确、及时的指引,对她们的青春期成长也是会造成影响的。

三、解决对策

1.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工作

学校心理辅导就其辅导内容来说,包括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性格修养辅导。学校心理辅导的这些方面,主要来自学生心理困扰和实际心理需要,表现出他们内心的直接呼唤。学校心理辅导的最大特点,就是说要充分信赖、尊重和发挥当事人的内在积极性,帮助当事人去认识他们的问题所在与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案例2中,学校可以引导小梅同学通过心理咨询室、社区社工进校开展心理疏导等方式,让这部分外来人员的子女在熟悉的学习环境里,寻找到倾诉自己心理状况的场所和对象,使他们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学习生活,并正确接纳自己。像小梅这样的女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发育时期,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青春期教育讲座,具体地指导她们如何应对青春期时期自己的生理、心理的变化,帮助她们做好从少年时期到青春期时期的过渡指引工作。

而案例1中的小伟可以通过参加学校心理咨询室的相关活动,接纳自己的不足,学习对自己的过激行为承担责任,学习自我管理,与同学和睦相处,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地过属于自己的生活,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可以为他建立心理辅导档案,定期进行沟通谈话,追踪思想动态,及时对心理辅导方案进行调整。

2.培养外来工子女的自我教育能力

学生的自我教育是指学生把外部合理要求转化为自己内部需要的过程。它要求学生要具有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能力,这种能力即为自控能力。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家长的民主教育、教师的情感教育均属于外因。学生自己对自己有无要求,他们对长者的教育有无认识则属于内因。教师与家长的要求再合理,动机再好,也只有让孩子接受后才能起作用。

上例中的小伟由于缺乏家庭温暖和父母的教导,交友不慎,变得横行霸道。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他对于自己的自我教育能力不够。特别是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能力。如果能充分调动孩子自身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成人要求的自觉性,才能真正实现把外需转化为内需。在这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可以多给孩子树立好榜样,让他心中有一杆秤,用这杆秤来衡量自己的为人处事方式是否得当,是否获得大家的认可。

3.推广外来工家长对子女的民主教育管理

外来工家长应该施行民主教育管理的方法,理解、尊重自己的子女,并做到严格要求相结合。这种教育方法就要求家长主动去改变与子女的不平等的旧关系,及时与子女建立起他们十分向往的平等的新关系。民主教育管理能消除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隔阂,建立便于父母与子女建立平等和谐的心理气氛,让子女对父母吐露真情,便于子女接受父母的指導与帮助。

其实,小伟的智力水平相当好,只是由于缺少与父母的沟通,致使与父母产生隔阂。因为他与家长在对问题的看法与态度上存在着差异,从而导致他们之间产生一定程度的隔阂。对此,从家长的视角来看,他们应该学会改变自己的看法与做法,否则会使这种隔阂越陷越深。家长确实应该学会一种民主教育的方法,平等相待自己的子女,接受他们倾诉自己的想法,赋予他们发表意见的权利,又与他们平等交流,创设互动的环境和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消除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隔阂。

四、结语

学生的思想教育是漫长而曲折的。也许今天他(她)听懂你的话,明天又会重蹈覆辙。但只要我们有恒心与信心,并架起家校合作的有效桥梁,就会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方式,为外来工子女思想教育做好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振宇.心理学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彭小虎.小学生心理辅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祁雪瑞.“多重流动”境况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子女的影响[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5).

[4]陈美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7(5).

猜你喜欢

家校合力心理辅导
探究职校育人模式,助推学生健康发展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初探
好习惯成就大未来
耕耘快乐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