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球童文化解析
2019-09-10刘良辉,姜睿
刘良辉,姜睿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研究法,通过对中外大型网球赛事的对比,从网球球童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发掘其中所蕴含的不同文化现象:西方人文厚重,自主创新意识强,重传统而又顺时而变;中国引进吸收西方网球球童文化后又适当求新求变——并由此提出形成中国特色网球球童文化的思考与建议——将网球由贵族化推向平民化、大众化,提高大众网球文化礼仪水平,打造品牌、固化特色,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形成多元的赛事文化,提高球童地位。
关键词: 网球文化; 球童文化; 人文情怀
中图分类号: G80-05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3/j.issn.1671-6477.2019.06.022
网球球童是指在网球比赛中根据网球规则在主裁判的指导下为球员提供捡球和供球等相应服务的人员。网球球童最早起源于1920年的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其基本职责是按照网球规则将网球捡起,并在球员热身、发球、分与分之间以及换边时向球员提供相应的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捡球、供球、球拍穿线、回收垃圾、撑伞、递毛巾和饮料等。在现代网球运动里,球童的使用与否和数量,直接由赛事的级别决定。一般的低级别比赛甚至不设球童,越大的赛事启用球童的数量越大。
一、 网球球童文化之内涵
《辞源》对文化的解释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制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特指社会意识形态。”网球球童作为赛事的一部分,尤其是大满贯赛事,经过百年积淀,形成极富特色的球童文化,即网球球童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之综合体。网球球童物质文化实际是指在网球赛事活动中启用网球球童所创造的全部物质产品,以及创造这些物品的手段、工艺、方法等,球衣、球帽、球童证书、球童宣传画册等属于外层的器物文化。制度文化是人们为反映和确定一定的社会关系并对这些关系进行整合和调控而建立的一整套规范体系,网球比赛球童规则、管理制度、招募与培训制度等属于这一层次。精神文化也称为观念文化,是以心理、观念、理论形态存在的文化,网球球童的服务意识、文化底蕴等属于这一层次。网球球童的行为文化主要指球童礼仪、特质、技术动作、场地意识等。
二、 球童着装体现出不同的物质文化风格
为方便表述起见,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Wimbledon Championships)简称“温网”,美国网球公开赛(U.S.Open)简称“美网”,法国网球公开赛(French Open)简称“法网”,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Australian Open)简称“澳网”,中国网球公开赛简称“中网”,武汉网球公开赛简称“武网”。下面仅就球童的着装来管窥中外大型网球赛事独特的文化现象。
从表1中不难发现,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是唯一对球童服饰颜色作出特殊要求的。温网至今仍旧保持着其古老的传统:穿白色球衣的参赛选手,古老的屈膝礼,草莓冰激凌,平整的绿草地,木质的记分牌和看台,紫绿色着装的捡球小童。这一切一直保持了下来。传统往往是一种标志,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印记,这也是温网能火爆到现在的最大原因。传统的,才是世界的。
在大满贯赛事中,法网对球童视力有要求。一来不能因此影响速度与效率,二来作为离赛场最近的人,被高速运行的球击中是极有可能的,安全也是不容小觑的因素。其在细节之中尽显人文关怀。
作为最年轻的大满贯,澳网给每名球童发两套衣服、帽子、鞋、袜子,还有一个叫Coolie的小领结。Coolie由特殊材质制作,拿水浸湿之后很凉快,放在脖子上用于降温,时效长达3个小时(与一场网球比赛的平均耗时相当),球童上场必须佩戴。此举不光解决了防暑的问题,还尽可能“物尽其用”地做到环保节能,这与澳网推行环保理念是分不开的。双份的服装、披风帽、特殊的领结,对抗高温,澳大利亚人自有妙招;帽子的編号、国际球童国旗图案区分则显示澳网组织管理上的用心;节能环保更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认同,一种人文情怀。
2014年美网推出第一款来自时尚品牌的智能化T恤,布料中均嵌入了镀银线和传感器,与iPhone连接后,能够实时地监控球童的健康数据。美国作为世界老牌体育强国、头号经济强国,高科技在体育上大胆运用,科技与时尚拥抱,互联网助力竞技体育。在“个人本位、敢于创造、较高整合”多元杂交文化特征的影响下,美国人在网球运动上大胆创造,不断创新,标新立异。美网也是历史上第一个正式使用录像回放技术(俗称“鹰眼”技术)的大满贯赛事。
若票选全世界最爱搏出位的赛事,网球马德里公开赛恐怕会毫无悬念当选。其球童着装主打“性感牌”——让着装暴露的美女为男选手当球童,猛男为女选手们当球童,有时也选用模特充当球童。从模特球童,3D转播,到放弃传统的红土赛场,转而使用蓝土,再到启用荧光球,马德里赛赚足了全世界的眼球,一次次地挑战着网球世界中所谓的传统,它的新潮、特立独行也展现着这项赛事骨子里的野心。
中网球童着装则体现了东方人朴素的价值观与人文关怀。
三、 球童选拔体现出不同的制度文化特色
网球球童是网球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网球赛事球童管理主要是从球童计划、球童招募、球童培训、球童赛场上服务、球童激励、对球童的监督和评估等方面进行的。
温网的球童,均经过严格系统的培训,大约是现代网球运动中最训练有素的了。他们必须是被指定的温布尔登行政区域内的几所名校选拔推荐或出自全英俱乐部青少年优才项目和温布尔登青少年计划,可谓系出名门。
美网的球童人数大约为270人,每年都有75个名额留给新人。美网球童总监要从大约300个12岁以上的孩子中确定获准参加美网的新人名单,因此每一个想进入阿瑟·阿什球场的孩子,都必须经历艰苦的培训和考核。
澳网在亚太地区选拔球童。国际球童30名左右,与本土的270名孩子共同为澳网服务,年底进行了长达15天的强化训练。球童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级服务罗德-拉沃尔球场,即中心球场;第二级服务玛格丽特球场、海信球场、2号球场和3号球场;第三级服务外场(20余片);第四级淘汰。
在法网比赛中,每天都有近30个球童培训师对所有服务于法网比赛的300多个球童根据分数高低进行排序。每年11月,法国网球协会便从巴黎以外的法国各地以及海外地区的报名者中进行初步的甄选,最终只有100个孩子能获得参加第二年法网的机会。4个月后,法国网协还将在巴黎地区挑选150名球童,淘汰率约为75%。入围的250名球童要接受两次共4天的专业培训,最终考察合格的孩子才会获得球童证书,开始为法国网球公开赛服务[1]。
与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不同,澳网、美网、中网等赛事球童的选拔招募是对社会开放的,走的是“公开招募—选拔测试—集中培训—上岗服务”的流程。
中网最初面向全国招募9~16岁青少年担任球童,自2012年开始,中国网球公开赛面向全球公开招募球童,成为全亚洲影响力最大、覆盖面最广、运作最成功的体育赛事球童选拔活动。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通过与中网组委会共同举办球童选拔训练营及营销推广活动,甄选优秀青少年参加中网球童暑期集训、中网赛事服务及大满贯国际交流[2]。
武汉网球公开赛球童项目始于2014年初,自创办起,武汉网球公开赛就与法国网球公开赛达成合作协议,每年双方互派球童进行交流。5年来,武汉网球公开赛先后与17所中学达成合作意向,并建立了球童培训基地,在校园内深入、广泛开展网球普及活动。武网组委会希望借助球童这一具象化的符号,使得城市网球文化能深入到每一位青少年心中[3]。
总体上,中国网球目前尚处于推广阶段,在文化底蕴上受到儒家中庸文化影响。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不走极端。我国目前球童文化特色不够鲜明,缺少了温网的百年传统、法网美网的人文情怀、澳网的自主创新、马德里公开赛的冒险激进。当然,这也与中西方两种文明有着莫大的关联。冯天瑜教授研究认为,文化的区域性特征与地理环境的差别存在着紧密联系,大河—农业文明的稳定持重,与江河造成两岸居民农耕生活的稳定性有关;草原—游牧文明的粗犷剽悍、惯于掠夺,与来自草原变化多端的气候和“射生饮血”的游牧生活方式有关;海洋商业文明的外向开拓精神,则与大海为海洋民族提供的扬帆异域、纵横驰骋的条件有关。体现在球童文化上,東方重传承(吸收引进),西方传统中又有创新。武网球童从武汉市各球童基地学校招募无疑受到温网的影响,中网球童全球选拔无形中受到了澳网面向亚太选拔的启发。
四、 球童品格体现出不同的精神文化质地
温网从创办至今,对于“球童”的训练标准一直都没有改变过,体现出温网赛事追求极致的精神,以及英国人在一项传统赛事、一个品牌背后的矜持。英格兰保守的大环境使得温布尔登从外观看来几乎和一百多年前一模一样。不过,温布尔登球童已沿袭129年的服装颜色可能行将作古(2006-2010年由著名时装集团-拉夫劳仑(POLORALPHLAUREN)赞助,变成海军色和乳色。温网在现代精神统摄下的转型与创新,是根据时代精神与时代需要,以现代网球文化理念对温网传统文化中的公平竞争精神、英伦贵族风范等优异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重释和重构,全面推进温网现代化转型,跟上了当今世界文化快速发展的步伐,塑造出温网现代化的传统赛事的形象认知,也折射出英国人的民族意识、审美心理、社会地位的变迁过程,体现出英国传统体育文化变迁的总体特征,对于英国乃至欧洲大陆其他体育项目传统赛事的现代化演进也有启发和借鉴意义[4]。
法国复杂多元的文化来源(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宗教信仰、基督教元素、骑士元素、百年战争、圣女贞德、启蒙运动、文化艺术的繁盛等)融合、积淀、催生了法国自由浪漫而富有创造的体育文化。创办于1891年的法网,在1968年成为第一个进入公开赛时代的大满贯赛事。1998年,法国网协决定以“罗兰·加洛斯公开赛(四大满贯中唯一被冠以英雄名字的赛事)”代替“法国网球公开赛”,其特殊的红土场地为法网增添了独一无二的浪漫色彩,同时造就了法网热情开放的文化内涵,吸引着全球众多观众。正赛开始后,每日清晨球童们都会在主通道上唱响法网独有的罗兰·加洛斯之歌。法网球童八项规则——成为世界上最好的人;开口先说法语;注意团队合作;保持自己的健康;不随意乱跑乱玩;和别人在一起时保持安静;名单中最后一名必须给其他人买甜点;只有坚持工作到最后的人才能把名字签在墙上。这与法网赛事追求的“卓越、完美、精致、优雅”精神内核高度契合,也是法国文化的具体表征。
网球虽然是一项世界性运动,但是具体到某一国家或地区,它的文化意蕴都会被涂上清晰的地域色彩。美国是一个崇尚民主自由、开放、包容的国家,网球运动在美国自然也形成了这种文化特色。因为包容,使得美国可以在网球运动传入之初迅速接受它并在国内推广;因为自由和开放,美国又把网球推向国际,使网球运动成功走上了职业化、商业化的发展道路。这也不难理解为何网球运动发源于法国、流行于英国,而真正兴盛于美国。美网球童招收16岁以上的人来当球童。42岁斯匹茨,已连续27年做球童。美网这种平民化、市民化的风格让这项全民运动能有更多的观众。
文化工业研究的先驱阿多诺和霍克海姆认为,“文化工业”时代是一个文化沦落为商品的时代。“文化工业”的主控者揣摩大众的需求大批量地生产和销售这些产品,而这些文化产品的价值也由他的交换价值决定,而不再取决于它们自身的特殊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5]。美网的组织者根据观众观赏的需求来批量生产赛事产品,在他们看来,只有具有新奇的、戏剧性的、冲突性的赛事产品才有市场,才符合观众的口味,才更好销售[6]。无论是2010年爷爷级球童、2011年26岁的戴着义肢的美女球童,还是2012年阿富汗战争中被地雷夺去右腿的“刀锋战士”麦金托什,无不是这一现象的产物。
长期以来,在不断殖民迁徙的历史进程中,社会和自然界种种艰难困苦,砥砺了澳大利亚人勤劳刻苦、坚忍不拔、开拓进取的精神品质,故在网球运动引入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强调其民族精神,顽强坚守网球运动发展的本土化策略,以独立的网球文化主体身份积极参与到全球网球文化进程,既清醒了解本土网球文化的优劣得失,找准了自我调适和整合更新的路径,又不妄自尊大或消极保守,让本土网球文化在固执封闭的坚守中与世界潮流格格不入[7]。“打造国际传统赛事”是澳网组委会刚刚创建就提出的一个长远的目标,近期目标是立足亚太,因此澳网上国际球童的最早出现也算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了。
为提高知名度,从2004年起,马德里公开赛让身材性感的模特充当球童,一举赢得收视率和商业赞助的双重成功。此举一开始就招致西班牙劳动和社会事务部官员的明确反对,认为这是歧视女性的行为。不过,这种形式依旧坚挺到了现在,所以即便是最保守的西班牙人也都默认它已经成为马德里大师赛不可或缺的传统。2012年,比赛主办方为了与赞助商穆图阿保险(Mutua Madrilea)的蓝色标志呼应并带来更多广告收益,大胆使用了蓝土作为比赛球场。然而却遭受部分巨星声讨甚至抵制,最终不得不在各方的口诛笔伐下匆匆退出了历史舞台[8]。但这并不能熄灭这项年轻巡回赛的冒险精神,是否真能如其所愿成为“第五大满贯”赛事,恐怕得留给时间来检验。
温网 除了基本的膳食以外,并不能从中获取任何金钱。
法网 排名靠前的球童可以服务重要的场次,能够接触到现役超一流的球星,并能获得签名和合影的机会。表现最出色的球童甚至还可以交换到其他大满贯赛事中服务,每一届大赛都会评选出一个最好的男球童和一个最好的女球童。不可以领工资,但是会得到很多的纪念品(雨伞、u盘、充电器、耳机、音箱,每年的纪念品不同)如果参加3年,球童可以得到500欧元adidas的优惠券。
美网 时薪9美元。
澳网 每年赛前都会举行传统的球童欢迎仪式。服务过中心球场的,最终将获得和冠军合影的机会,表现出色的球童,还可以交换到其他赛事中服务,每一届大满贯都会评一个最好的男球童和女球童。可享受膳食补助。
马德里公开赛 仅2004年,赛事的所有人不惜血本以每场900欧元的高价聘请了身材性感的模特充当球童。
中网 参加球童训练营,获得偶像签名、合影的机会(除非球员主动,强行索要被明令禁止)。球童培训师会根据当年中网球童的现场表现,选择10名优秀的中网球童,服务次年的法网澳网赛事。
武网 服务武网表现最优异的前四位球童,将代表武网服务法网,登上大满贯公开赛的舞台。
从表3可以看出,美网是大满贯赛事中唯一向球童支付报酬的,典型的商业运作。法网、澳网评选最佳球童,球童的地位、价值与荣誉得到了彰显。马德里公开赛不按套路出牌則纯粹是为了提高赛事知名度。相比之下,温网球童最为“寒酸”,这是因为在英国体育文化中,不管任何比赛参与是第一位的,“君子”的风度和心态是英国体育文化的特色之一。同时他们自有追求:“这不是一份暑期工,这是一种金钱无法比拟的荣誉。”
中网和澳网、法网,武网与法网会互派球童服务赛事,国际球童的出现,丰富了赛事文化,扩大了人文交流。只有最好的球童才能被选中并进行交流,这对中网、武网球童来说,能服务大满贯赛事,将是人生当中最为幸福时刻。
五、 球童赛场表现体现出不同的行为文化底色
成为球童不仅可以获得全世界都认可的身份,还可以零距离为球员服务,是电视转播和媒体报道的对象和常客。网球球童的表现自然成为赛场上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折射出不同文化色彩。
表4 中外大型网球赛事球童场上部分细节
上下场 网前球童姿势 传球 供 球
温网 跑步 蹲踞式跪姿 地滚球(底线不可传) 分腿站立,一手上举供球,另一只手背在身后
法网 跑步 后腿成直角的跪姿 “手递手”给球 供球手臂在身体的斜上方
美网 趴姿 掷球(底线可传) 两手均举过头顶供球
澳网 行走 蹲踞式跪姿 地滚球(底线不可传) 一只手竖直贴耳做供球,另一只手则向前15度做展示
中网 行走 后腿夹角小于45
度蹲踞式 地滚球 一只手竖直贴耳做供球,另一只手则向前15度做展示
武网 跑步/行走 蹲姿 双数局结束“手递手”转换 一只手竖直贴耳做供球,另一只手则向前15度做展示
按照澳网的要求,球童是不允许底线之间传球的,但球员有时候嫌慢,会指挥球童传球。虽然规则上不允许,但球童要尊重球员的要求,“球员优先”是第一原则。
法网特殊的红土场地,导致了换新球的时候,网前球童不能用地滚球的方式将球送至底线,“手递手”给球成为了法网的特色。散发着自由气息的随性法网,如果球童手里有三个球(或以上),法网球童可以选择跑动将手里的球递给网前球童。追求更快速度的法网,他们还会选择在球员做最后的挑球的时候,两边底线同时跟随球员,这样则保证了可以第一时间接到球员的回球,再快速回位,这一举措是其他大满贯所没有的[9]。
美网球童多为成人,传球时会将球网下扔,原因是美网具有一些棒球的技巧和背景。不过,从2018年起,美网不管是成年还是未成年的,所有球童都不允许在场上互相投掷传球了,必须使用滚动的传球方式。究其原因,简单地说,就是很多球童的过肩扔球功夫没练到家[10]。做出改变看似放弃了传统与个性,但却更多聚焦于球童的速度、灵敏度、敏捷性和场地意识,更切合比赛快节奏实际,顺应了潮流。美网球童特有的“趴姿”,一是为了躲避后面的摄像机,二是画面转播中不至于抢了球员镜头。
相比较四大满贯,网前球童在任意一分结束中可以出现在同侧,中网则强制要求球童进行“交叉跑位”,即网前球童在死球期间不能出现在同侧(局歇除外)。这一规定,是为了让小球童更快速地捡球并进行传导,大大减少比赛节奏被球童耽误的可能。
武网球童在2014年是学习和借鉴中网球童的动作和配合,由网前球童交叉跑位来平衡球,底线不允许传球。经过赛期实践并结合与法网球童培训师和球童的沟通交流,从2015年开始,武网球童的配合改为网前和底线都可以平衡球,经过近三年的赛期检验,这种配合效率更高,但底线平衡球一定要注意时机,不能影响运动员比赛的节奏,供球动作也由分腿供球改为并腿供球,动作挺拔舒展。
体现在服务理念上,澳网“球员优先”,主旨明确;美网体现出高度的商业性与娱乐文化;法网呈现自由与浪漫;温网展现严谨与细致(为保护草皮,底线球童站立在场外,球童强有力供球与草皮赛场不无关系)。中网、武网可能更多强调的是动作的准确规范,“拿来”之中也略有创新(武网借鉴“球员优先”原则,在双数局最后一分结束后也有法网“手递手”供球的特色)。不过,中网球童的“大摆臂”行走,武网球童整齐划一的跑步进场、退场时排成直线沿场地外围行走,最能体现中国特色(军训的影子)了。
基于上述服务特色和文化背景,球童的表现也呈现出各自的风格。澳洲球童强调力量与理性思维,讲究球童灵巧、准确,强调体能,其矫健的步伐、敏锐的身手、独特的遮阳帽、经受高达四十度的高温天气,获得球员、观众和媒体一致称赞。法网球童以其灵活、娴熟、动作舒展飘逸的表现得到球员乃至赛事官员的高度评价,成为了很多新兴网球赛事争相学习及合作的目标。温网球童与球员一样享受着无数目光和摄像头的待遇,这也意味着他们在赛场上不能有任何差错,每一次为球员递球和毛巾都要快速且精准。
走出去,请进来。中网、武网和澳网、法网互派优秀球童交流服务,有利于中国本土球童感受大满贯赛事独特的文化,从而不断地提升服务水平,再加上中国球童特有的学习精神,假以时日,相信一定会形成中国特色的球童文化。
六、 结 语
球童是职业网球赛事中一道充满朝气和活力的风景,是网球文化中独特而又重要的载体。为形成我们自己独特的网球文化、球童文化,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与建议:
第一,将网球由贵族化推向平民化、大眾化。
在网球走向平民化、大众化方面,“京山现象”值得研究。湖北京山市地处华中,却与带着“舶来品”、“贵族运动”标签的网球运动结缘,经30余年坚持不懈地推广,网球运动已融入城乡经济文化建设和发展中,融入寻常百姓的工作和生活中。全市有108片网球场,有占地419亩的网球主题公园,有可以承办国家A级赛事和国际区域赛事的赛场,城区常驻人口为20万,有2万多名网球爱好者。这意味着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打网球的。京山在全国率先获得“中国网球特色城市(中国网球之乡)”称号,“中国(京山)网球节”这样的规模网球盛会由县级单位承办,在全国也是第一次[11]。
四大满贯中,法网票价是最低的,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法网多次在是否涨价的讨论中,始终由普通大众占据了上风。价格亲民,故无论男女老幼到罗兰·加洛斯球场观看法网已然成为法国人的传统和时尚,这对于我国网球运动的发展不无借鉴意义。
继足球、戏曲进校园之后,有条件的地方也在逐步推行网球进校园。事实证明,网球运动越普及,网球的文化价值就愈发得到彰显,球童文化也就越易形成。
第二,提高大众网球文化礼仪水平。
网球运动是一种文明、礼貌、高雅的网球文化礼仪。这种文化来源于100多年来传统的习俗、管理者的管理和网球人群的意愿。球员与球员、教练、观众之间始终以礼相待;观众观赏网球比赛中途不能走动和发出声音。增强网球群体共享的价值,挖掘网球运动特有的文化底蕴,普及相关的礼仪文化知识,提高国民的道德修养,只有这种大环境的形成,球童及其所蕴含的球童文化才能绽放异彩。
第三,打造品牌,固化特色。
澳网的百年成长、法网的浪漫与性感、温网的贵族运动传统、美网的星光与豪华,各有特色。中网、武网、上海大师赛相较而言还很年轻,缺少文化积淀,品牌成色不足,但有后发优势:北京是文明古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开埠较早,得风气之先;武汉也有自己的城市精神(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加之武汉与法国的特殊渊源,网球球童文化的深度交融相信指日可待。只要找准市场定位,扩大宣传,固化特色,必能形成自己独有的网球文化、球童文化。美网的商业运作、马德里公开赛积极提高赛事的知名度、作为英联邦成员的澳网脱胎同于温网的自主成长、温网对传统的坚守及顺应时代的变化,都值得我们学习。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
第四,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周国平教授认为,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大满贯赛事中部分球童服务内容的变化无不体现出对人的价值的尊重与人文关怀。当然,球童的人文精神培养还体现在球童的管理(培训时间、地点,生活管理,费用管理,培训规模,培训师,辅导员),球童的激励,球童文化的营造(环境、书籍资料、宿舍氛围、课外生活、节日(生日)、球星的合影、优秀球童的巨幅海报),球童的评估等诸多细节方面。武网起步虽晚,但在球童文化营造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培训和赛期期间有过生日的会统一安排,赠送签名网球等;武网5周年邀请老球童及家长举行的球童嘉年华;评选优秀球童、优秀营员,给承担助教的老球童颁发证书等。
第五,形成多元的赛事文化。
要转变为了搞比赛而比赛的方式,从单一的赛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实现网球运动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网球赛事应挖掘网球文化的资源及文化的内涵,贯穿于赛事的全过程,要策划各类主题鲜明的网球文化,形式多样,接地气,网球爱好者喜闻乐见的网球活动。传递高雅、时尚的网球文化正能量,让网球爱好者享受网球文化的熏陶。另外,我国网球球童着装也应体现各自的城市特色,融入更多的中国元素,以赛事打造城市名片,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态。
第六,提高球童地位。
我国起用球童较晚,大众对球童的认知最初限于类似古时的书童(侍候主人读书的年轻仆人),地位不高,或只起到“花瓶”作用。但一项赛事的成功,球童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被誉为幕后英雄。每年开赛前,澳网都会举行传统的球童欢迎仪式,以示对他们的感谢。按惯例,每年这一活动都有球员出席,这也是对球童价值的最直接认可。
其实,球童、球星虽一字之差,却演绎出了许多成长与理想完美结合的动人故事。瑞士天王费德勒和前世界第一萨芬,都曾是球童,最终他们称霸网坛;能够亲临顶级网球赛事现场的球童,荣耀中浸透着汗水,将是成长中不可复制的独特回忆。
提高球童地位,除了观念的更新外,还应发挥媒体宣传作用,综艺、娱乐、纪实、报道应适时跟进,大型赛事球童与巨星一样应拥有巨幅海报,并颁发球童证书。服务过大型网球赛事的优秀球童对申请国外大学是很有帮助的,建议在国内中高考录取时在综合素质考察方面予以充分认可,条件成熟的话甚至还可设立球童节。
[参考文献]
[1] 鹿曙鳴.中外大型体育赛事球童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6:5-6.
[2] 中国人寿.快来报名,2018中网球童招募开始了[EB/OL].(2018-04-02)[2019-03-12].https://chuansongme.com/n/2272602153918,2018-04-02.
[3] 2019武汉网球公开赛青少年系列活动正式启动,开启新赛季[EB/OL].(2019-05-03)[2019-05-20].http://www.360kuai.com/pc/9bb8ec4bcea05a1d9·cota=4&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2019-05-03.
[4] 王凯军,董取胜.四大网球公开赛的文化解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6):9.
[5] Adornoand Horkheimer.The Enlightenment of Dialectic[EB/OL].Http://www.uta.edu/numa/illuminations.
[6] 郭晴,郝勤.媒介体育:现代社会体育的拟态图景[J].体育科学,2006,26(5):21-23.
[7] 王凯军,董取胜.四大网球公开赛的文化解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6):28.
[8] 不按套路出牌的马德里公开赛却是最难征服的红土[EB/OL].(2017-05-11)[2019-05-20].http://www.sohu.com/a/139807971_228764,2017-05-11.
[9] 我们不一样!骨灰级球迷才能发现的四大满贯不同之处[EB/OL].(2018-01-22)[2019-05-20].https://www.sohu.com/a/218228965_808570,2018-01-22.
[10]阿呆.对不起,美网球童不能再扔球表演了[EB/OL].(2018-06-24)[2019-05-20].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3OTAwNDcyMQ%3D%3D&idx=2&mid=265110909,2018-06-24.
[11]黄河,翟存波,黄艳平.京山网球现象:专家学者解读[EB/OL].(2012-09-06)[2019-05-20].http://bbs.cnhubei.com/thread-2699317-1-1.html,2012-09-06.
(责任编辑 文 格)
Interpretation of Tennis Ball Kids Culture
LIU Liang-hui, JIANG Rui
(School of Sports Science and Physical Education,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Hubei,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major tennis tournaments,this paper studies material culture,institution culture,spiritual culture,and behavior culture of tennis ballkids throug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and comparative research.This paper argues that cultural phenomenon can be found within those tennis tournaments: there are deep humanism,strong self innovation sense,great emphasis upon tradition,and adaption to the changed circumstances in the western tennis tournaments; while there are both introduction and absorption,and appropriate changes in Chinese tennis tournaments.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ballkids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hould be cultivated: the tennis matches should move from gentrification to civil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the audiences’ tennis cultural etiquette level should be increased,brand images and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should be built and solidified,the humanistic spirit should be cultivated,multiple tournament cultures should be formed,and ballkids’status should be increased.
Key words:tennis culture; ballkidsculture;humanistic feel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