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赵佶腊梅双禽图看其花乌画的风格特征

2019-09-10彭代群

收藏家 2019年5期
关键词:赵佶宋徽宗腊梅

彭代群

四川博物院藏《腊梅双禽纨扇面》,纵25.8、横26.1厘米。绢本设色。画幅左侧一束柏枝横出画面,笔触精细,浓淡交错。一折枝腊梅穿插于柏叶间,枝梢伸延至画幅的右侧,两只山雀立于枝头。翠柏萋萋,鸟雀啁啾,传递着春天即将复回的讯息。

入藏始末

1955年,四川省博物馆向社会大规模征集文物。7月20日,馆里未了一位姓杨的男子,他自称是失业人员,说有一套册页愿出售给博物馆。这一套册页共有4幅: 《双雀图》《秋葵图》《野鸭图》《双羊图》。当时的馆长是著名学者冯汉骥,他在办公室亲自接待了这位藏家。冯汉骥直觉这4幅画作当属珍品,立即请四川省参议员、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王国源前来鉴定。经仔细审看后,确定4幅皆为宋画,王国源给册页的每幅画作定了名并郑重作出了鉴定意见,画作分别为: 《宋人秋葵真迹》《宋人无款林原双羊图》《宋人荷塘浴凫图》《宋徽宗桃花双雀图》。其中《双雀图》断为宋徽宗赵佶真品。

王国源亲手写下《宋徽宗桃花双雀图》鉴定意见:“真迹。丛簿中斜出一枝桃花,枝上一双雀子,作对语状。丛薄(簿)虽用重绿点成,而全部色调和畅,没有呆板气。绢细双丝方孔,色黄润,为玉板,为当时御用熟绢无疑。上有霉点水渍甚重。右下角有葫芦篆文‘御书’章,上书‘御笔’‘天下一人’款押。印色鲜明,墨色如漆,书法道媚。断为赵佶真品。”

最后,持画者以15元的价格将画售与四川省博物馆。

1955年恰逢中国人民银行实行币制改革,从1955年3月1日起,在全国开始发行新人民币(第二套)同时收回旧人民币(第一套)。原1万元折算1元钱,万、千、百改为圆、角、分,币值比之前缩小1万倍。币值改革后,按当时行情,大米每斤约1角2分-1角5分钱,猪肉每斤6角钱。1元可以买7-8斤大米,或者1斤半猪肉。按这几种主要生活必需品时价折算的话,当时15元相当于现在三四百元。以当今书画市场价值论,这也许不可思议。但与同年一幅张大干作品3元左右价相比,也算合理区间。

册页交到保管组负责人黄自敬手上。从此,这组册页珍藏在四川省博物馆库房,因为对温湿度及光照要求极高,60多年来,这套册页极少在展厅公开展出。

真伪鉴定

宋徽宗赵佶传世的绘画作品数量不多,自北宋末开始就有人认为有代笔的问题。北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6中有关于宋徽宗代笔画的记载:“独丹青以上皇(赵佶)自擅其神逸,故凡名手,多入内供奉,代御染写,是以无闻焉尔。”蔡絛是蔡京的儿子,所述应该有一定事实依据。

这种说法一直影響到今天。著名书画鉴定大家徐邦达也著有《宋徽宗赵佶亲笔画与代笔画的考辨》一文,对此有详细的论述。可见,落宋徽宗名款和印章的书画有亲笔画也有代笔画,是得到普遍认同的一种说法。

《双禽图》《秋葵图》《荷塘浴凫图》《林原双羊图》入藏四川省博物馆后,当代最具权威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家启功、徐邦达、谢稚柳、刘九庵、杨仁恺等曾多次专程而来。

1963年12月经书画家启功等3人对这4幅画进行鉴定, 《秋葵图》《荷塘浴凫图》《双禽图》从绢本质地、绘画风格断定为宋画,但是,认为无款〈林原双羊图》应定为元代。如此一来,4幅画装裱成宋画册页就不合适了。4幅皆为单独的纨扇面。至于王国源定名的《宋徽宗桃花双雀图》,启功等认为画面花卉不应该是桃花,而应为腊梅。并且,认为此纨扇面是否为赵佶亲笔,存疑。

1979年4月书画鉴定家徐邦达等3人来到四川省博物馆鉴定,一致认为《双禽图》是宋徽宗早年作品。

1989年5月10日由徐邦达、谢稚柳、刘九庵、杨仁恺等4人组成的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小组鉴定:4幅纨扇面均定为一级文物。 《宋赵佶腊梅双禽纨扇面>是宋徽宗赵佶真迹无疑。他们在分析了赵佶署款与签押之后,肯定了腊梅双禽图为赵佶的亲笔画。

技法欣赏

珍禽瑞鸟、奇花异石是北宋宫廷绘画的主题。画家们追求“格物致知”而后尽精微,对物象观察的细致入微,都通过精工巧制的笔触进行形象刻画和逼真重现。

《宋赵佶腊梅双禽纨扇面》构图洗练,取自然景观一角,从画面左侧出枝的柏丛的繁茂与腊梅的疏枝,各分浓淡,疏密有度。栖于腊梅枝上的双禽,一侧一背,相互呼应。画面中柏枝的繁茂与腊梅之铁干、疏枝,正面之雀的简练刻画与侧面之雀的工细描绘,均形成对比,并和谐地统一于画面之中。

此纨扇画面勾勒点染,敷色淡逸,基本上采用勾勒法,以中锋用笔,用线条画出轮廓。

梅枝用双钩法重墨勾勒轮廓,随后染以汁绿、赭石等色,骨力强劲、枝干峭拔。花乌绘画,以淡墨勾画形象,力求减轻边沿线的勾勒,用彩色的深线过渡来完成形象,具典型的北宋时期花乌画的意趣特点。山雀的勾勒以颜色为主,再用淡彩层层晕染,特别是背部羽毛的色彩,用尖毫细笔绘出,层次精细,富有毛绒的质感,因为非常写实,很容易辨出是中国特有乌种——黄腹山雀。黄腹山雀是山雀家族中是少有的“夫妻”鸟,常双栖双飞于山地,栖息在高大的针叶树和阔叶树上或穿梭于灌丛间。画中头顶黑色为雄乌,另一只为雌鸟。雄鸟着墨较多,用笔工细,赋色精妙;雌鸟洗练而端凝。

画中的鸟精细写实的同时,灌注了趣味与精神,南宋邓椿在《画继》卷一中评宋徽宗画鸟:“多以生漆点睛,隐然豆许,高出绢素,几欲活动”。乌的画法既通过眼睛刻画而活灵活现,又通过乌的姿态描绘而传神。两只山雀相向立于枝头,通过山雀视线的交织,使画面显得既凸显主题又生动有趣。画中梅花用白粉和淡色钩填,层次丰富。梅的点缀,是宋徽宗一贯的疏落的风格。盛开一两朵,配上几点花苞,却有着诗意于疏寂的境界。

北宋进入绘画文学化时代,与皇帝好“古意”的审美趣味有关。北宋院画画风的意趣特点即表现在写实和意境的完美结合。

印鉴辨识

《腊梅双禽图》能被众多鉴赏名家确定为宋徽宗真迹,除了画风的精细传神之外,画面上的题款以及收藏印,也是判断真伪的重要依据。

画左下角有“于腾私印”一方。于腾(1832 - 1890),清代书画鉴赏家、藏书家。曾任四川宜宾、铜梁知县,后官至代理成都知府。善诗,工书,尤善笔札。赏鉴尤精。他政事之余喜鉴定和收藏文物,所得官银大都购买书画,并逐件详加考释。所藏书画以宋画册页最为珍贵,这幅被他收藏过的《腊梅双禽图>,也因此增加了流传有绪的真实性。

右下角有葫芦形篆文“御书”章,上书“御笔”和花押款。

宋徽宗花押风格特异,像一个“天”字。但是这“天”字的第一笔又和下面的有一段距离。通常认为是“天下一人”的略笔,也有认为是“天水”之意。

“天下一人”之说。宋微宗创造出瘦金体这一全新的书法艺术风格,在书法历史上是占一席之地的,“天下一人”是对自己书法自信的体现,也透着皇帝的踌躇满志。

“天水”之说。《宋史》中有这样的记载: “天水,国之姓望也。”宋朝的国姓是赵,天水是赵氏的郡望。所以,便有了“赵宋一世,天水一朝”的说法。北宋末年,金兵南犯,金人不仅掳走了徽钦二帝,还封宋徽宗、宋钦宗为“天水郡王”“天水郡公”,而金人分封的依据恰恰就来源于赵氏的郡望。近代史学大师陈寅恪等一些历史学家也常常以“天水一朝”指代“赵宋一朝”。

风格特征

宋徽宗赵佶在位的25年,宋代花乌画风格日臻成熟。北宋后期的宣和画院,更是在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主持下形成了以形象的写实性、诗意的含蓄性、法度的严谨性为特点的“宣和体”。勾勒精细、赋彩古雅的“宣和体”风格,在对写实和诗意美的和谐追求上,把北宋花乌画推到登峰造极的新高度。

史称宋徽宗“能书擅画,名重当朝”,是对其书画造诣的肯定。这个昏聩的皇帝不事朝政,作为艺术家却堪称天才,创作了大量的书画精品。

现存具名赵佶的花乌作品有: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芙蓉锦鸡图》《梅花绣眼图》《枇杷山乌图》等;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柳鸦芦雁图>;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瑞鹤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腊梅山禽图》《梅竹聚禽图》《红蓼白鹅图》《池塘晚秋图》(原名《荷鹭惊鱼图>)等;藏于南京博物院的《鸲鹆图》《鹧鸪图》;藏于四川博物院的《腊梅双禽图>;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竹禽图》《红荔山乌图》;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的《五色鹦鹉图>(又《杏花鹦鹉图》);藏于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的《四禽图》;藏于日本国立东京博物馆的《桃鸠图>《梅雀图》以及民间私人收藏的《写生珍禽图》《金英秋禽圖》(英国)《御鹰图》《六鹤图》(日本)等等。

具名赵佶的作品分为几种情况:亲笔画、代笔画、临仿画, “其间还夹杂一些本是他手题的‘院画’(作者无款),而为后人误解,也挂在他的名下了”。代笔画和临仿画所不同在于代笔画虽出于另一人之手,但却经本人授意而成,用本人的题、印。 “找人代作书画,大都为了怕应酬或应酬不过来才这样干的,赵佶的作品基本上是留作自赏的,却也要找人代笔,看来还是为了借以留名后世。”而临仿画则为私作伪本。

徐邦达认为“现存的具名赵佶的画,面目很多,基本上可以分为比较粗简拙朴和极为精细工丽的两种”。一些精工细制的佳作能成为代笔画,皆因符合画院注重观察写生、讲究师承法度的标准,能体现出赵佶这位极具艺术修养的皇帝的美学思想。

而徐邦达《宋徽宗赵佶亲笔画与代笔画的考辨>文中列为赵佶亲笔画的《柳鸦芦雁图》(上海博物馆藏)《竹禽图>(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枇杷山鸟图》(故宫博物院藏)《池塘秋晚图》(原名《荷鹭惊鱼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写生珍禽图》(民间私人收藏)《四禽图&gt;(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藏)《梅花绣眼图》(故宫博物院藏)等,都比较简朴生拙。因为他自己适兴挥毫时,容易接近“文人画”这一路风格。徐邦达此文发表后不足3个月,即来到四川,惊喜发现四川省博物院藏有一幅赵佶早年的花乌画——《腊梅双禽纨扇面》。

赵佶的花乌画风格多样,可以看出对传统花乌兼收并蓄的痕迹。他长于写生,尤其是他的花乌画具有真实生动的特点。画以工细彩墨为主,也有水墨;多勾勒渲染,偶用没骨画法。《柳鸦芦雁图》把粗笔写意和工笔写生结合在一起,是研究花乌画由着重色向墨笔画过渡的典型作品。

他的亲笔画构图洗练,往往取自然景观一角,删繁就简。其枝叶的穿插疏密,具有充分节奏感和舒卷自如的境界。在构图上,擅于通过鸟雀视线的穿透和交织烘托主题,《竹禽图》《腊梅双禽图》《柳鸦芦雁图》《四禽图》《枇杷山乌图》等所绘鸟雀都有相互呼应的趣味。

赵佶的花乌画以工细彩墨为主,并能寓巧于拙,枝的画法笔势浑朴拙厚,凹凸节宽之状自然天成。花的点缀,徽宗一贯有疏落的风格,如《梅花绣眼图》《腊梅双禽图》中的梅花均只盛开一两朵,配上花苞几点。

赵佶喜用珍珠粉和生漆。常以生漆点乌睛,高出绢素,更显得神采奕奕。他画乌的羽毛啄爪精细,姿态生动逼真,在乌的头、胸部大胆采用重色敷彩,使画面在典雅中透出浓艳。这种在花乌画的局部罩染青绿重色的方法,对于南宋花乌小品的兴盛无疑极具启迪意义。

宋徽宗的书少代笔,而画少亲笔。所以,通过题款签押的甄别也是鉴定真伪的重要依据。赵信画常用葫芦形篆文“御书”章,书“御笔”和花押款。宋徽宗风格特异的花押款,根据他签押的形式,可以看出早晚有些微变化。据徐邦达研究习得, “政和”以前,花押款下垂的二脚比较向左右斜出;到宣和后,则二脚变为直垂,第三笔(即短直线条),落笔时大都逆锋向上。而《梅花绣眼图>签押上的第三笔,因露锋由左回勾,用笔弱,徐邦达推断为赵佶极早年书。

《腊梅双禽图>在1963年鉴定时,就因题款笔势较弱而存疑。但经专家们多次比对论证, 《腊梅双禽图>签押形制符合宋徽宗早年风貌。

(责任编辑:田红玉)

猜你喜欢

赵佶宋徽宗腊梅
宋徽宗:“天下第一”还是“斜杠青年”
《瑞鹤图》传说
《清明上河图》:皇帝的小礼物
《清明上河图》:皇帝的小礼物
《瑞鹤图》传说
腊梅
腊梅
腊梅
皇帝的小礼物
赐你一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