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守儿童心理特征和教育方法初探

2019-09-10孔祥玲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51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教育

孔祥玲

摘  要:“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随着我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家里只剩下一些年迈的老人在家看管孩子或寄养在他人家里。这对于学校来说,家庭教育无疑是一片空白,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如何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心理教育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是我们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教育

一、经过调查摸清留守学生中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心理特征

(一)缺少父母关爱养成孤僻性格

调查得知:由于长时间不与父母一起生活,缺乏父亲母亲的关爱,缺少与父母的交流,使得留守学生中存在着严重的“亲情饥渴”的问题。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许多学生养成孤僻的性格。这是在留守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最为突出的不良心理。

(二)祖辈无端溺爱 产生自私心理

大部分留守学生都和祖辈生活在一起,由于祖辈们无端溺爱,使一部分留守学生产生狭隘的自私心理。在调查研究中我发现为数不多的留守学生都表现出眼界狭小,心胸狭窄、注重自身利益,对个人得失,哪怕是很小的一点得失都会斤斤计较,甚至耿耿于怀。

(三)出现早恋现象萌生厌学情绪

早恋心理和行为多年以来都是青少年具有的问题之一。从年龄上看,多数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发育的“超前”和明辨是非能力的“滞后”,电视、电影的“引导”以及好奇心的驱使,促使了他们开始对早恋的尝试。但我对留守学生的早恋问题进行研究时发现:留守学生早恋问题的产生并非象其他学生一样单纯,因为他们缺少了家庭温暖这一环,心灵在感受亲情上已受到创伤。

(四)形成逆反心理 滋长敌对思想

逆反心理在当今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但在留守学生身上表现得更加突出。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他们与其他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学生一样,也有许多成长需要。但由于家庭教育缺失,他们这些需要的实现与其他学生相比,常常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进而使他们产生难以自解的挫折感。当他们调节不了自己的情绪,没有能力把心理冲突平息下来时,他们就极有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逆反。

二、留守学生不良心理的教育方法

(一)以尊重为前提的关爱方法

留守学生在这方面的要求就更为强烈,这是因为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非常迫切地用师爱来弥补亲情的缺乏。因此,学校和老师在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用真挚的爱来对待他们;在教育实践中切不可用“笨”“坏”等字眼去刺伤他们的自尊心。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诱导方法

教育是双边活动的过程,心理教育更不例外。在留守学生的心理教育过程中,遵循学生为主体,采用循循善诱的方法。不过我还是认为:教师要把握好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在实践教育过程中,要调动留守学生的积极性。第二,要掌握教育留守学生的“度”,不使教育活动成为他们心灵的拖累和负担。第三,努力培养留守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这是留守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最高表现。

(三)以包容为重点的疏导方法

作为教师,首先,要以满腔热情平等地对待留守学生,这是采用疏导手段的前提。只有建立起融洽、信任、真挚的关系,疏导才可能成为真正起作用的教育手段。其次,要多方启发留守学生的自觉性,调动他们的主体积极性,这是疏导的基础。它有利于他们主体积极性的发挥。再次,要做到实事求是,以理服人。这是疏导的核心。最后,教师还要做到因势利导、促进转化,这是疏导的目的。

(四)以活动为手段的实践方法

所谓实践原则,是指教师在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要把教育活动和实践作为了解和转化留守学生不良心理的一种最重要手段,并且也把活动和实践作为留守学生实践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第一,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遵循实践性原则,教师一定要相信留守学生,放手让他们多参加活动;第二,要在活动设计、策划上求变,顺应他们的心理需求,使他们在活动和实践中增强自信心。第三,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留守学生不良心理的教育策略

(一)用师爱来弥补亲情的缺乏

父母和教师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两个主要“引路人”。通常情况下,谁跟他关系密切,谁更使他信赖,谁的影响就大。教师对留守学生的这种心理依赖与需求关系应尽量保持在一种“双向”上,不仅要从学习、生活上关心他们,更要从心理需求、思想感情等方面给予他们更多更细的关爱,以便使他们的亲情饥渴之类的心理需求能在教师身上得到缓解。

(二)以预防为主要手段严格把关

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不应只满足于解决几个问题,开展几项活动,提高了哪科成绩为主,而应该以预防他们不良心理的产生为主,以正面教育为主。但在做好预防教育的同时,也一定要严格要求,对原则问题不能迁就。

(三)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处于青春期的留守学生,平时缺少家庭的教育和影响,思想有些盲然,但其内心世界在自我评价的意识却自然增强,独立意识也会越来越强烈,这种现象本身是一种进步,应该给予肯定。因此,教师在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善于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让他们从内心深处知晓自己的优、缺點,长、短处,正确地摆正自己的位置。

(四)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要充分改变留守学生孤僻、压抑、自我封闭等不良心理状态,教师还应当注意营造一个和谐的班级环境,要想法让他们与同学们交朋友、做知己,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关爱,同学的友情。其次,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积极鼓励留守学生参加班集体的各项活动,对有一定组织能力的留守学生,可以有意识地把活动中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

(五)严格要求鼓励为主批评为辅

由于留守学生平时问题较多,因此所受的批评也可能较多,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逆反心理会愈重。如果教师在他们的这种心理状态下还经常用批评的方式去教育他们,结果会事与愿违,及可能出现顶嘴、出走甚至辍学行为的发生。因此,教师对他们的一些不良言行要给他们讲清道理,忌用“死不悔改”、“不可救药”等挫伤他们自尊心的言语。

参考文献:

[1]李贵侠,程影.关注心理健康关爱留守儿童[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207-208.

[2]蔡军.关爱留守儿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J].宁夏教育科研,2019(01):47-48.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心理教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心理小测试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