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情感教学资源,强化德育教学效果
2019-09-10滕小伟
滕小伟
摘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德育工作始终是其基础,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应当在学科教学中适当融入品德教育,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促进学生品德的优化。对此,本文就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应用情感教学资源以强化品德教育展开了论述,总结了几点措施和经验。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感教学资源;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262-01
1.挖掘背景资源.强化道德意志
在我国文学资源中,不少文人墨客饱受生活的摧残,或仕途不顺,或情感挫折,但是一些作者或诗人的情感和态度却是豁达的,其心胸是广阔的,豪放与豁达是一种积极道德意志力的体现,也是良好心境的体现。在高中阶段的教育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增强,借一些文学作品及其中含蓄的情感表达方式塑造学生的意志力,能强化学生的抗挫折和打击能力,能帮助学生获得意志力的坚韧性,能让学生以更加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我国伟大诗人苏轼便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具有豁达心胸的诗人。在《赤壁赋》中,诗人苏轼的豪放与洒脱显露无疑。对此,教师可以将苏轼及其人生历程作为背景性教学资源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背景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中,获得道德意志力的强化。在背景资源中,教师帮助学生认识:在苏轼的仕途发展经历中,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人狱。本首诗是在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随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本首古诗,并赏析其中的语句,如“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并在此句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此句中写了什么?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和性格?在背景渗透和文章赏析的方式下,学生意识到即便是苏轼遭遇了炼狱一般的连续贬滴,诗人依然以乐观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活,在这种情感元素的熏陶下,学生必然也将随之变得更加乐观、更加积极。
2.注重细节分析.优化道德认知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升。同时,高中阶段的一些作品中,在一些情感的表达和传递上,有着更加含蓄委婉的特点。对此,教师可以基于文章的特性,并借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提升的契机,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中的一些细节部分进行赏析,从对文章的细节感知中,强化情感教育,实现对学生品德素养的优化。例如,在(边城》这一篇文章的教学中,文章中翠翠的和爷爷的美好情感和性格都极具感染力。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章中的细节出发,分析文章中哪些细节能够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体现人物的思想与情感。在细节分析中,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外公去寻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时的无奈,又为外公担心起来,为自己的想法的后果害怕自责。这一细节处的心理描写刻画地十分细腻,此细节中也体现了翠翠的善解人意和温柔善良。借此细节描写,教师引导学生从中情感感知中获得对善良的进一步认知,其道德认知也在细节描写中得以优化。
3.应用辩证议题,重塑价值观念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对于事物的态度、对待行为的是非对错的判断中,教师不必以统一的标准约束学生,而是应当给学生以更加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发散和演绎自己对于事物的理解,让学生在对事物的辨识和判断中重塑其价值观念。例如,在《小狗包弟》这一篇文章中,文章以以小见大的写作方式,讲述了在特定环境中的“人性”与小狗之间的故事。作者在回忆中,被送上解剖台的事件让作者后悔不已,同时也饱受自己内心的谴责和诘难。而关于作者的行为,其实是备受争议的。不同的人,对于小狗被送走这一事件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部分学生认为,小狗是无辜的,是一个陪伴着作者多年的、鲜活的生命。作者的这种做法,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应当坚持着保护小狗包弟。而另一种学生则是坚持另一种看法,作者在当时的特殊的环境和背景下,依然自身难保。数位优秀的政治领导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批斗甚至银铛人狱,体现了当时环境的紧迫、作者身心饱受摧残。所以,作者当初将小狗包弟送走也是一种无奈之举,无可厚非。当学生在面临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和看法时,其实都是学生站在不同的立场中分析问题。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辩论时,学生的价值观念将会得以重塑造。同时,在学生的辩驳过程中,学生也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学生学会了换位思考,其辩证意识也就在这种情感与人性的争议中得以培养。虽然最终辩论的结果并不可能达成统一,但是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收获是丰富的。甚至有部分学生从一种态度转变成另一种态度,这种转变实际上就体现了学生换位思考品质的建立。当学生不再在道德的制高点评判他人的行为时,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也就从中获得新生。
4.结语
品德教育应当始終穿插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中逐步帮助其优化,从而取得更加优质的教学成效。对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通过挖掘背景资源、注重细节分析和应用辩证性议题等方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丰富的德育方式中,获得道德认知、道德意志和道德情感的优化,获得价值观念的重新塑造。
参考文献:
[1]张丽娟.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当代教研论丛,2019(06):24.
[2]余海波.新时代背景下高中语文德育教育模式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2).37.
[3]欧运波.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功能的实现路径分析[J].才智,2019(0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