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策略

2019-09-10杜成芳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51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语文

杜成芳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兴趣了,就会主动参与进来。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得好:“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我运用的是以下策略:

一、生动形象的课堂语言激发兴趣

老师生动优美的课堂语言是一种魅力,它不但会令学生心生羡慕,而且能够引发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学中老师要精心设计,运用华美的词句、灵活的方法感动学生的内心,把学生引入到美妙的语文境界中,让学生感受到语言之美、文学之趣。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想到新的生命,无穷的力量,内心洋溢的喜悦,焕发萌动的,蓬勃生机的老人、小孩、男人、女人们都出来了;有的散步、放风筝、耕种、插秧……好一派春天的新气象……”听到这些,学生怎能不兴趣勃发呢?

二、赏识表扬激发兴趣

任何人所付出的劳动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赏识,得到别人的赏识是每个人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小孩子表现得将更为强烈。因此,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哪怕是极小的亮点都要给予肯定,给于表扬,这样学生就能获得自信。课堂上,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我通常会伸出大拇指,或说一声“你真棒!”一句亲切简短的话语,一个简单的动作,都将会在学生心里形成美好的记忆,这个记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师生关系和谐的发展,甚至影响学生一生。实践证明,好学生的确是夸出来的。

三、运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多媒体技术融声形于一体,在辅助教学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可以将教学内容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给学生以生动形象之感觉,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古诗《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对于过着幸福生活,远离农业生产的学生来说,根本无法理解田间劳动的艰苦,更不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并在今后珍惜粮食,我采用了投影教学,制作了一幅活动投影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农正弯着腰、弓着背给幼小的禾苗锄草。头顶上是火辣辣的太阳,老农脸上的汗水一滴滴滚落下来。当我把这些投影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室里瞬间鸦雀无声。突然,有一个学生情不自禁地说:“这位老爷爷弯着腰劳动,多累啊!”接着,又出现了“看大太阳多热,把老爷爷晒得直流汗”“田里的劳动真辛苦啊”“长大后,我要发明许多机器,为人们劳动”……当我出示一碗米饭并随老农的锄头动起来时,有些学生在小声议论:“以前我不爱吃馒头,曾把吃不完的馒头偷偷扔掉过,以后我再也不扔了。”“对,以后我们一定要珍惜粮食,每一粒粮食可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呀!”结果一节课下来,我几乎没有太多的语言,学生就理解了诗意,并且把诗中蕴含的道理深深地渗入了思想里,达到了预期目的,轻松完成了学习任务。

四、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兴趣

小孩子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相对较少,不仅注意力难以保持长时间集中,而且自我约束能力差。此外,小孩子天性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都比较喜欢故事,因此,老师就要从学生的具体需求出发,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主动积极的情绪中有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新授课内容在导入环节插入相关的故事,通过故事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顺利导入新课。正如俗语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老师要通过具体的故事导入情境的创设来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和探究欲望,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提升。当学生聚精会神听故事的时候,老师就可以随即将学生带入新课,这样,学生会自然而然融入到新课的讲授中。可见,教师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对学生形成强烈的刺激,成功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發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五、创设表演情境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结合具体内容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创设适合的表演情境,让学生能联系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并且通过亲身表演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课堂充满活力。老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活灵活现地再现故事人物,这样,扮演角色的学生在其他学生眼前就成了演员,其他学生就成为了观众,全体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会很自然地进入到教材描写的情境之中。在这种情境中,扮演角色的学生会感觉自己成为了课文中的人物,会将课文中描写的人物的喜怒哀乐通过自己的真情实感展现出来,使其他学生深受感染。此时,学生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成了真正的主角。由传统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角色”,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内心体验。

六、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老师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来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沟通起来,以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使学生更加热爱语文学习和生活。例如,在教学《新型玻璃》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之后给创设一个“产品发布会”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阅读内容选出一种自己喜欢的玻璃,并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该玻璃厂的厂长,将如何对你的玻璃产品进行宣传和推销,也可以让一些学生来充当记者或者客户,将自己的一些想法说出来,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玻璃的特点、作用进行发问,并且要适当地进行讲解并展望发展前景。教师通过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使学生学得其乐融融,而且有效避免了说明文的枯燥无味,还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

七、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激发兴趣

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新课标也一直强调: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来创设情境,组织学习活动,为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条件。教学中,我常采用的游戏有以下几种:1.找朋友。老师用卡片制作成相对的正反义词、汉字组合、拼音的声母与韵母等,让学生拿着其中一张去找另一张。一学生说:“找呀找,我的朋友在哪里,谁是我的好朋友。”若与其他学生的卡片对上了就说:“我是你的好朋友。”找错了就说:“错错错,赶快去找好朋友。”2.逛超市。老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标有汉字的商标、广告和自制的卡片放在桌子上,让学生分组去柜台逛,比比谁的收获多。游戏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桌上的识字材料。这个游戏检查了学生的课外识字情况,又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3.猜猜猜。让学生看动作猜词语,看口型猜字母,讲故事猜谜语等。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采用多种策略、通过多种途径力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获得全面发展,真正提高语文能力。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语文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