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自己
2019-09-10罗艺家
罗艺家
摘 要:《斜阳》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中篇小说。小说以战后日本的混乱为背景,描写了落没贵族斜阳般的生活。全文除了表现颓废、无奈,还将生活的一缕光彩寄予了主人公和子,使得《斜阳》在颓废的暗色调中闪出一抹亮。《斜阳》就如同十字路口的指示牌,直治就像黑暗中的一盞明灯,为我指明了方向。直治用自己选择与平民融为一体的亲身经历向我证明向环境妥协是最坏的选择。人要做好自己就好。
关键词:斜阳;读后感;成为自己
初中时有一段时间很流行“丧”文化,而日本无赖派文学大师太宰治也就顺其自然地成为了我们模仿的对象。我紧跟着潮流阅读了《人间失格》,高喊着:“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故作沧桑。但是那个时候的我对于太宰先生的痛苦真是一点也不了解。
高中的时候重读太宰先生的文章好像又懂了点什么。那个时候有人劝我:“别再去读太宰治的文章,太消极了。你还是个青少年应该度一点正能量的东西。”但我觉得太宰治的文章同样是可以给人力量的。比如《斜阳》。
《斜阳》讲述的是和子一家的故事。和子一家是时代背景下没落的贵族,经济条件的变动让他们的生活愈发窘迫,但他们身上又带有贵族的孤高。太宰治先生就是把这种纠结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用笔墨铺陈在宣纸上呈现给读者。
《斜阳》开篇就是对和子母亲喝汤动作的描写:“就像燕子掠过水面一样,她的动作轻盈优雅,将汤匙正对着嘴,让汤从汤匙尖端流入唇间。”看样子,真正的贵族果真和平民不一样,和子这样想。如同吃饭动作的粗俗与高雅一样,两个阶级之间的鸿沟在历史的沉淀中越拉越大,而和子这一代人就是时代选择跨越鸿沟的实践者。
和子的弟弟直治最令我动容的一位。他是一位没落的贵族,但他却想成为一介草民,想获得一般人房间的入场券。这件事情一开始就是一个笑话。果真,直治失败了,处在了一个贵族认为他是平民,而平民仍将他看作贵族的尴尬境地。
这一点让我产生了共鸣。我明白和大家不一样是什么感觉。我明白鱼离开了水是什么感受。我也同样明白,在一个我不一定能融入的环境中,挣扎着找到自己的定位,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中考失利,我进入了一所不太理想的高中。我和周围的同学格格不入,颇有种“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他们喜欢娇艳欲滴的牡丹而我更偏爱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他们向往教室外的操场而我却追求书本里的海洋。在这种纠结与挣扎中,我不知所措。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前,我不知道我是应该与他们融为一体,还是应该走上属于自己的道路?《斜阳》就如同十字路口的指示牌,直治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为我指明了方向。直治用自己选择与平民融为一体的亲身经历向我证明向环境妥协是最坏的选择。
“你费尽心思的去改变自己,变成一个不像你的样子,但是那个集体仍不接受你,因为你本来就不是属于他们的。你也没有办法再重新做回你自己了,因为你的头脑中已经有那个集体的某些思想。”这是我想对直治说的话,这也是我想告诫自己的话。后来的直治索性用酒和麻药来安慰自己,在头晕目眩中得到片刻安宁,但这样做却让他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糟。
他说:“朋友们都在玩乐,就我一个人努力的话会觉得很不好意思,也很害怕。所以即便不想玩,也只能强迫自己加入他们。”就是这句话点醒了我。它让我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从众。因为我害怕到达直治那般境地,我害怕成为一个让他人的行为来左右自己的人。我害怕到最后,我的人生都是因为看到了别人的一举一动而造就的。于是我成为了一个鹤立鸡群的人。而这样的人格外引人注目,慢慢地,有人愿意为我驻足。渐渐地,我在书本的海洋中遇见了志趣相投的人,我有了自己的朋友。那些和我格格不入的人也走出了我的生活。
我对于直治除了有感谢,还有的是一种同情。我明白他想融入集体的想法。人是社会的动物,一个人是要有集体归属感的。那种找不到归属的彷徨,知音难觅的绝望我不想再次提及。而太宰治先生这位对于弱点极度坦诚的小说家却是把这样已经结痂的伤口撕碎,将血淋的真相摆在世人面前,甚至在伤口上撒上盐。他将这种难以启齿的痛苦用文字封存起来留给后人观赏,提醒着他们的所作所为。
无论三岛由纪夫们怎样叫嚣着太宰先生的懦弱,就算太宰对自己的评价也是丧失了成为人的资格,我始终都是对太宰治都是充满敬意的。在我看来一个人敢于面对自己曾经做出的种种,敢于评价自己做出的人生,敢于将最残酷的现实呈现在世人的眼前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了。更何况他还为多少人像我这样迷茫的人指明了未来的方向。他告诉我们,不要随波逐流,要成为自己。
参考文献
[1]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肖龙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1,(8):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