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的意义探究

2019-09-10幸郁芊

校园英语·月末 2019年6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大思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摘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每一门课程,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是新时代赋予我国高等教育的使命。大学英语作为覆盖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能有效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渠道、凸显大学英语教学人文性功能、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大学英语课程育人功能。

【关键词】思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英语课程

【作者简介】幸郁芊,长沙师范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各高校纷纷围绕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及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担负起培养具有中华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

一、大学英语“中华文化失语”现状分析

大学英语课程在大学生教育中具有持续周期长、覆盖面广的特点,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影响深远,是育人的重要阵地。《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提出,大学英语应兼顾工具性及人文性特征,在学习和了解世界优秀文化和文明的同时有效传播中华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

然而,在外语教学实践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面临以下挑战:1.教师缺乏跨文化专业素养,本土文化意识薄弱;2.教材缺失中华文化内容,忽略中西文化对比;3.评价内容单一,注重语言的功能性导向。因此,英语教学中往往更为强调目的语言及文化的学习而忽略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甚至导致部分学生“崇洋媚外”,对我国文化缺少“文化自信”,存在中西文化导入失衡的现象。

二、大学英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华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他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大思政”背景下,将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是时代的要求,更是不可推卸的责任,意义重大。

1.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渠道。讲好中华故事,传播中华声音的前提是充分了解本土文化。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大学生接触西方文化的主要窗口之一,更应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阵地。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盲目追崇西方文化的现象;对于中华文化,不仅缺乏语言知识的积累,更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会对于西方人所感兴趣的一些话题(如儒家文化、中华节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生都无从用英文进行准确描述。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教材、教学、评价全过程,能有效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渠道。

2.凸显大学英语教学人文性功能。大学英语应兼顾工具性及人文性功能,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注重其人文素养的提升。一直以来,大学英语教学都更为侧重语言的功能属性,在教学及评价中凸显语言知识的主体地位。尽管语言学家和教育学家都意识到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在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往往只是加入了对目的语言文化学习,而忽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考核。

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了解目的语的文化,同时也要树立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学生只有在充分掌握本土文化的基础之上,才能批判性地学习西方文化、抵御西方腐朽文化的侵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不同国家文化对人所产生的影响;也才能在交流过程中更好地赢得对方的尊重。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化思辨能力,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保障。

3.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习总书记明确指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指树立高尚的道德修养,也就意味着新时代大学要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人”即培养人才,是教育工作的核心。“立德”是“树人”的前提,“树人”是“立德”的目标。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千年教育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也是新时代对教育发展与创新所提出的要求。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思想尚未成熟,可塑性强。大学英语作为高校全覆盖课程,其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评价都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英语教师的德行修养,以身示范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教学内容、活动及评价的文化渗透,不仅能增强英语教学的生动性及趣味性,更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的前提保障,是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務的有效途径。

总之,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育人作用是实现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的需要。大学英语应提高师资队伍中华文化素养,加强大学英语教材、活动、评价等教学全过程的中华文化渗透,构建课程思政途径,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J].2017.

[2]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2016(3):2-10.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课程大思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浅谈大学英语课程的中英美文学教学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面向成人本科生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试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大学英语课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