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引领,让孩子读有所得

2019-09-10

教育家 2019年6期
关键词:图书读书班级

首先,上好“三种课”,即阅读前的推荐课、阅读中的交流课和阅读后的聊书课。其次,通过活动来推进,对学生进行成果激励。活动包括好书推荐、图书交流、班级共读、阅读量比拼(根据阅读量授予学生阅读达人、阅读狂人、阅读超人称号,颁发证书)等。第三,建立班级读书群,师生和家长及时交流读书感悟,既是互动,亦是激励。第四,做好家校沟通,如将孩子做的阅读手抄报、写的读后感等发到家校沟通群中,表扬每个孩子,让家长成为孩子阅读的坚定支持者。第五,巧妙使用一些小工具,如阅读记录卡、阅读单、阅读统计表等来督促、激励孩子阅读。

以上这些举措能有效调动起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在班级中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为下一步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李玉梅:如何让学生读好书

首先,读书与评书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相较于长篇大论的读书笔记,在评书环节可以让孩子们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简单的一两句话。

其次,陪伴与放手相结合。读书的过程可以看作是磨炼心智的过程,需要持续性与连续性并重。孩子们从读一本书到一套书,再到多种书多套书,阅读的毅力和良好习惯必不可少。

再次,浅阅读与深阅读相结合。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促进学生层次化的发展。

最后,读文字与读生活相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倡导“阳光阅读”,即读书不止于文字,而应该走出家门、走向自然。长时间阅读文字会让人产生倦怠感,“阳光阅读”讲究坦荡的、热情的、多元的、和谐的、恒久的阅读,最终引导学生读懂生活这本无字书。

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爱默生提倡一种“创造性的阅读”,这就是:把自己的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作注解;听别人发言是为了使自己能说话;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教师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要用诗意和恬淡影响身边的人。关于“悦读”,还有如下两方面的建议:一是分设低、中、高段,低年级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绘本类的图书再适合不过;中高段的孩子要引导其从图画转向文字,可以读一些经典名著;高年级段则最好读一些“磨脑子”的书,尤其是链接他们爱好和生活的书,如科技、文艺等,最能让他们直接获益。二是以平和的心态面对阅读,少些浮躁之心,多些静心阅读;少些功利之心,多些长远思量;少些说教之功,多些充分沟通。从“阅读”到“悦读”,孩子们将从书本中汲取智慧,用知识涵养自身,享快乐阅读,过幸福人生。

●李琳:明确阅读内容,发挥教育合力

明确读什么——做到心中有数

在开展班级阅读方面,小学低段建议以绘本为主;小学中段以童话、故事为主;小学高段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小说;到了中学,可以引入一些具有深度的文化经典。如此循序渐进,增强阅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阅读可分自主阅读和班级共读两个方面。学生自主阅读方面,教师的推荐书目要丰富,让学生有多样化的选择,但要由学生自主选择,教师不做硬性要求。推荐书目包括:安徒生文学奖历年获奖作品、名校的阅读书目、科普类图书、男孩系列和女孩系列图书、年度十大童书、优秀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等。可由教师推荐,也可让学生推荐,好书共享。

班级共读一方面要与教材的学习相结合。如学习《最后一头战象》,可拓展阅读“狼主题”作品;学习外国文学名著单元,可拓展阅读游记主题作品;学习童年单元,可让学生拓展阅读《城南旧事》《呼兰河传》《童年》等,如此使阅读成为学习的有效补充。另一方面,班级共读还要与班级现状相结合。一是与阅读现状相结合,当班级阅读水平处于初级阶段时,要注重情节强、趣味性强的书;当班级阅读水平步入较高阶段的时候,就可以挑选一些层次高的书来共读了。二是与班级学习状态相结合。比如当学生学习状态较浮躁的时候,就可以引领他们多读一些诗歌、绘本、童话等,发挥其疗愈功能。班级共读还可以“跟风”阅读,如师生共读曹文轩的系列作品、沈石溪的《狼王梦》等,因为这些作品深受师生的喜爱。班级共读肩负着对学生阅读的指导作用,因此“跟风”阅读一定要谨慎。

清楚怎样读——注重阅读能力的提升

为更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可开设班级阅读课程。课程的组织方式可以作家为主题,如曹文轩、林海音等;也可以作品为主题,如狼主题、游记主题、童年主题等。课程内容则包括阅读、做读书笔记、办手抄报、写读后感、上聊书课、情景表演、评价表彰等。

可以加强阅读单的使用,每天20页左右的内容,给出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如影响内容理解的关键词语;对故事情节的把握;联系具体语句感受人物(作者)的感情、态度、品质等;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批判性阅读意识的培养(如你觉得这样写好吗?你认同这个结局吗等),从而让阅读有路径可循。还可以按照一本书的阅读顺序,同学生进行话题式的聊天或开展微型讲座,给学生以及时的阅读指导,注重趣味性和实效性。

倡导亲子共读——用家长来影响家长

当前,从物质中寻求幸福、感受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全民阅读能够追求精神世界的丰盈和幸福,这不只是孩子的需要,也是家长的需要,亲子共读正是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推动亲子共读。

需要注意的是,在引领孩子阅读方面,教师和家长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淡化功利心,将阅读置于为学生构建精神家园的高度来看问题,而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通过阅读来提升某次考试的成绩。阅读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当教师成为阅读的受益者、对阅读的作用深信不疑的时候,他才有面对质疑、面对挫折的勇气,将这项工作坚持下去,因此,教师的率先垂范和持之以恒尤为重要。

●耿玉苗:班级星光大道——主题式阅读分享会

读书,能让学生变得更优雅,更有智慧。与好书为友,与智慧同行,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那么,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爱上阅读,感受阅读的魅力和乐趣,让学生把紧紧盯在电子产品上的目光转移到经典的图书上来呢?11年前,我开始了阅读分享的探索,“主题式阅读分享会”逐步成形。

主题式阅读分享会,每周四下午一、二节课举行,目的是营造书香氛围,打造书香班级,使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每月分享主题根据教材单元确定,每次安排8-10名同学来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收获。

科学分组是召开分享会的首要一环,分享小组和非分享人员各有分工,保证学生的全员参与。

教师在组织阅读分享会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如下事项:

首先,主持人要由学生轮流担任,主持词须独立完成;其次,分享者要按照本月主题选择内容;第三,采用晋级制度,进行民主投票,晋级选手准备参加月赛,月赛晋级后参加年度总决赛;第四,要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定地点,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情,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习惯,持之以恒,积少成多。

让每个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学习型班级就能建立,进而就能带动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会的形成,这是一位教师最大的功德。

●施金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两法

一是建好班级图书角。

无论是贯彻新课标精神的需要,还是满足书香校园建设的需要,一些学校和教师都在班级建立了图书角,有的还专门设立了图书柜,存放一些供学生阅读的课外图书。

关于图书角的书籍来源。来源渠道包括学校图书室、学生贡献、家庭捐赠等。学生借阅形式有以下几种:学期初借阅,学期末归还;班级同学交流分享等。

关于图书角书籍存在的问题。图书角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图书质量不高,其中作文大全、脑筋急转弯、漫画书等太多,而课标规定的课外必读书、高雅的文学类书籍相对较少。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员缺乏遴选甄别意识、图书优劣疏于把关、捐献书籍不求质量照单全收等。这些可能会造成阅读效益打折扣或反作用、误导学生等不良后果,要注意克服和解决。

关于图书角书籍的选择。《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可选择书目包括童话、寓言、故事、长篇文学名著、科普科幻作品等。

关于图书角的创建途径。

二是图书漂流最有效。

图书漂流,要让每本图书都漂流到每个學生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每本图书的效益,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可采取如下策略。

猜你喜欢

图书读书班级
班级“无课日”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班里有个图书角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